学术投稿

红藻氨酸受体与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袁磊;龚济钦;张海霞;徐斌;钱诗蕾;李广意(综述);禹华旭(审校)

关键词:红藻氨酸受体, 神经兴奋毒性, 神经退行性变疾病, 癫痫, 基因治疗
摘要:研究表明,红藻氨酸受体( KARs)在神经退行性变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活化KARs可引起该受体的过度表达,从而使神经细胞死亡。研究KARs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提供治疗的靶点。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点穴经筋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KOA)的疗效。方法对KOA患者30例46个患病膝关节,其中16例为双膝32个患病膝关节,14例为单膝14个患病膝关节,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结束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病膝关节腔积液情况,采用KOA病情严重指数( ISOA)进行评价。结果30例治疗3个月, ISOA 评分降低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652,P=0.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显示患病膝关节腔积液前后径合计总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46,P=0.001),积液关节个数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8,P=0.257)。结论点穴经筋疗法治疗KOA是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亚南;李荣祝;王小燕;梁斌;高新;刘朝锋;王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方法对80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不同的补液方式进行急救,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80例中57例伤后就诊时间≤1 h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5.26%;23例就诊时间>1 h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34.78%,前者病死率低于后者( P<0.01)。观察组在30 min内、围手术期内的输液量、输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生命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加压补液法比传统补液法效果明显为优。

    作者:杨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道镜直视下微波治疗胆管壁病变71例

    目的:探讨胆道镜直视下微波治疗胆管壁病变的效果。方法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管壁病变71例(包括胆管狭窄、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进行微波治疗:(1)对胆管狭窄采用微波功率50~90 W,多点多次放射状凝灼、切开,使膜样增生的组织炭化或汽化,狭窄口扩大;(2)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及胆管肿瘤先取活检,采用功率90~110 W,直视下将辐射头插入病变实质内,使病变局部发白炭化。结果(1)胆管狭窄微波治疗33例次37处,治疗后胆管狭窄均有好转,原有嵌顿的结石被清除;T管造影检查,原不显影的胆管分支显影良好或较前改善。(2)胆管息肉及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44例次47处,经微波治疗后,所有胆管壁病变均消失或基本消失。胆道镜复查或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3)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胆道镜无损坏,图像显示仍良好。结论应用微波技术经胆道镜直视下微波治疗胆管壁病变,充分利用了微波技术和胆道镜技术两者的优势,扩大了胆道镜技术与微波技术的应用范畴,且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利林;朱建伟;王伟;陆丽萍;刘建明;秦军;于嘉伟;王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监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了解其在儿童哮喘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德国Jaeger 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对43例5~12岁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经治疗后进入缓解期的哮喘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包括大气道指标( FVC、FEVl、FEV1/FVC、PEF)及小气道指标( FEF25、FEF50、FEF75、MMEF75/25),同时收集哮喘患儿病史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的FVC、FEV1、P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MMEF75/25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均明显降低,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哮喘治疗缓解期组中FEF25、FEF50、FEF75、MMEF75/25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 FVC%pred、FEV1%pred、PEF%pred、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MMEF75/25%pred )随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各指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肺通气功能受损,治疗缓解后小气道肺功能指标仍低于正常。肺通气功能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的病情评估及治疗监测指导中意义更大。

    作者:陈泓伶;谢庆玲;贺海兰;黎重清;温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Th22细胞和 IL-22在肝癌外周血的表达及与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Th22和IL-22在肝细胞癌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4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5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Th22细胞水平,ELISA法检测IL-22水平,分析Th22、IL-22水平与肿瘤标记物AFP、CA125、CA193、CA199、CEA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患者Th22和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水平( 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Th22、IL-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数量和血清IL-22水平存在正相关(r=0.322,P=0.033),而Th22数量和血清 IL-22水平与肿瘤标记物AFP、CA125、CA193、CA199、CEA 均无相关性( P>0.05)。结论尽管Th22和IL-22在肝癌外周血中高表达,但与血清肿瘤标记物无相关性,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仍需临床大样本研究证实。

    作者:马诗家;郭晓云;陶霖;覃山羽;姜海行;黄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高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宗泽;谢杰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期 Fontan 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1例

    目的:总结一期房坦( 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7-06~2012-12该院心血管外科对21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一期Fontan单心室手术,同期行房室瓣整形术8例。12例采取心内管道或自体心包内隧道连接,8例采取心外管道连接,1例采取不用管道材料肺动脉直接下拉吻合法。5例保留房间隔缺损或行心房板障开窗。结果20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术后当天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房室瓣成形术后随访至25个月出现房室瓣重度反流,行机械瓣置换。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67%~91%,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8%~95%。术后随访(7~52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论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创伤,节约医疗资源,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刘浪;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孕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孕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05~2012-05在我院接受围生期保健并确诊为GDM的84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围生期保健的150例糖代谢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 BMI )、孕期增重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增重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GDM发病率和母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儿安全。

    作者:谭小燕;何萍;陈远华;林华;农月稠;颜晓东;路文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管窦道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7岁,主因“间断呃逆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0余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间断发作,呕吐黏液后缓解,入院前2个月呃逆加重,伴反酸、胸闷。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时呃逆、反酸、乏力、口干,无腹痛、腹胀,饮食尚可,夜寐尚安,大便1次/d,尿频。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100 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前可见条索状瘢痕,咽部正常,双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腹部平坦,柔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未见胃肠型,振水音(-),移动性浊音(-),麦氏点(-),墨菲征(-)。既往颈部淋巴结核5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药物过敏史、进食异物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胃镜检查示食管约30 cm处有一圆形孔道,形态规则。胃镜诊断:(1)食管窦道;(2)慢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胸部正位片示两上肺陈旧性结核,纵膈内及左侧颈根部淋巴结钙化。立位腹平片未见异常。胸部CT回报:两肺局灶性炎症并两肺间质性改变,纵膈淋巴结钙化。两肺上叶陈旧结核钙化、条索影。碘海醇食道造影示食道右前壁刺样突起,未见瘘管(图1)。肿瘤检查全项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诊断:(1)食管窦道;(2)慢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4)陈旧性淋巴结核;(5)高血压Ⅰ级。入院后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电解质等对症治疗,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奥美拉唑粉针剂40 mg静脉点滴,1次/d,膜固思达0.1 g,口服,3次/d,入院第4天给予乐加500 ml,静脉点滴以及中药汤剂治疗,患者入院第13天呃逆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消化门诊进一步治疗,随访至投稿之日呃逆症状未见反复。

    作者:许海霞;岳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睡眠体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睡眠体位可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气道阻塞,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通气情况。该文就患者夜间侧睡体位在OSAS治疗中的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雷志坚(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及依据。方法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自行设计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2009年入学的新生96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口腔溃疡、牙体缺损患病率分别为62.1%、55.0%、48.1%、18.1%和14.2%;女生龋齿率达71.3%,显著高于男生的56.2%( P<0.01),男生牙龈炎、牙结石、口腔溃疡、牙体缺损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性别、是否早晚刷牙、刷牙持续时间是否<2 min、睡前是否习惯吃零食、是否定期口腔检查、城乡来源是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1)。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大学新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践行口腔卫生行为,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利春风;万晓曼;杨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50例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静脉微泵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效3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有较好的疗效,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秋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 PAR 指数评价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测量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后的牙特征,以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AR指数分别对采用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的两组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均21例)矫治后的牙模型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牙特征的差异。结果矫治后,拔牙组权重PAR总分为(0.62±0.74),非拔牙组为(0.9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PAR各分值两组均较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经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从牙特征方面评价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秋兰;方志欣;周嫣;黄敏方;陈世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莪术油注射液致小儿过敏反应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滴注莪术油注射液出现过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输液室静脉滴注莪术油注射液时出现过敏反应3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莪术油注射液输液后出现过敏反应时间大多发生在30 min内,尤其是刚开始用药10 min内,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变态反应,与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有很大关系。结论为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应注意药物运输及存放的温度环境,输注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有过敏史者慎用。

    作者:庞映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较单纯放疗能提高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同步放化疗不是简单的放疗与化疗相加,化疗不仅能杀死癌细胞,杀灭肿瘤亚临床病灶,同时对放疗有增敏作用。同步放化疗机制可能是化疗抑制肿瘤细胞放疗后损伤的修复,减少对放疗不敏感的乏氧细胞的比例和促使肿瘤细胞同步化进入对放疗敏感的细胞周期。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使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效果更佳。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具体使用仍处于摸索阶段。

    作者:甘祖焕;甘浪舸(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唇腭裂患者的语音异常检测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先天性唇腭裂会造成患者语音功能异常,唇腭裂患者语音异常检测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对语音功能的矫正。该文就近期对唇腭裂患者语音检测及分析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秦世玉;李冬爽(综述);孙晋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猪链球菌脑膜炎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因“腰痛、头痛、呕吐、发热2 d伴听力下降1 d”于2013-07-15入院。患者入院前2 d无诱因出现腰痛,头痛、呕吐胃内容物,伴发热(峰值39.9℃),无视物旋转、意识障碍等,发病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疗不详,入院前1d突发双耳听力下降伴双耳疼痛,余症状亦无好转,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拟“发热查因”收住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发病前曾接触病死猪。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双耳听力粗测下降,颈抵抗,克氏征阳性,余未见异常。辅查:(当地医院2013-07-14)脑脊液( CSF )常规,白细胞( WBC )200.00×109/L;CSF 生化,葡萄糖定量0.7 mmol/L,氯化物107.1 mmol/L;腰椎CT示腰椎骨质增生,L3/4、L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患者入院第2天复查腰穿示颅压470 mmH2 O。 CSF常规:WBC 340.00×109/L;CSF生化:葡萄糖定量0.39 mmol/L,总蛋白定量2123 mg/L;CSF涂片检查见G+球菌,余正常。血象+超敏C反应蛋白:粒细胞比率为92.7%,血小板计数85×109/L,超敏C 反应蛋白>5.00 mg/L,C-反应蛋白198.84 mg/L;余检查均正常。患者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头痛缓解,出现右眼外展受限(露白约2 mm)、口角疱疹,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双联抗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次日再次复查腰穿,颅压190 mmH2 O;CSF常规:WBC 62.00×109/L;CSF生化:葡萄糖定量1.02 mmol/L,氯化物118 mmol/L,总蛋白1432 mg/L;CSF涂片见G+球菌, CSF培养出猪链球菌。根据药敏结果继续予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并加用地塞米松。入院第4天血培养出猪链球菌。经治疗后第6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再次复查腰穿,颅压150 mmH2 O,CSF常规:WBC 8.00×109/L;CSF生化:葡萄糖2.28 mmol/L,总蛋白1007 mg/L,余正常;CSF 癌胚抗原测定阴性;CSF和血培养无细菌、真菌、嗜血杆菌。入院后第11天患者口角疱疹消退,停用更昔洛韦。第四次复查腰椎穿刺, CSF透明度微浊,颅压115 mmH2 O;CSF常规:总蛋白1213 mg/L,余正常;复查头颅MRI+增强示脑膜轻度强化,符合脑膜炎改变;入院后第21天查体:右眼向外活动受限(露白约1 mm ),颈无抵抗,克氏征阴性,余正常。复查腰穿颅压125 mmH2 O;CSF生化:总蛋白1499 mg/L,余均正常。2013-08-06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2013-10电话随访患者家属(儿子)诉其除遗留有听力障碍外,其余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作者:覃艳艳;李吕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酰白藜芦醇的制备及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原料制备乙酰白藜芦醇,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白藜芦醇与醋酸酐120℃加热反应制取乙酰白藜芦醇。色谱柱采用inertsil ODS-SP柱(150 mm ×4.5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5℃。结果反应获得高纯度的乙酰白藜芦醇,产率达90%;乙酰白藜芦醇质量浓度在20.0~4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0.89%(n=6)。结论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乙酰白藜芦醇的制备;建立的检测条件准确、简便,精密度高,可用于其含量测定。

    作者:黄绍德;韦贵云;梁凯;马李;孔晓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贝前列腺素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胱抑素C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胱抑素C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予低蛋白饮食、人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贝前列腺素钠40μg,口服3次/d,共使用12周。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血清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 UAER、血清Cys-C、ET-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c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及24h UAER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卢伟波;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杨丕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7例 MSCT 及 MRI 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MPNST)的MSCT、MRI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PNST,将其MSCT、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上肢4例,下肢4例,颈背部3例,骶髂关节区3例,椎管内2例,食管1例。肿瘤巨大,瘤内坏死出血常见,钙化较少。 MSCT平扫多为等、低混杂密度影,MRI平扫T1 WI多呈等、略低信号,T2 WI及STIR序列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多呈边缘环形明显强化,瘤内实性部分结节状、斑索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理:肿瘤多呈球形或纺锤形,有假包膜,与神经干粘连,瘤内常坏死、出血,可囊变,钙化少见。镜下肿瘤细胞多形性,以梭形细胞为主;NSE、S-100、CD56、Vimentin标记物多呈阳性。结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多位于较大神经干走行区。 CT、MRI表现与病理成分有较强相关性,结合二者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孙沛毅;王铮;韦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