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霞;岳妍
目的:探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仅2例治疗有效,4例未能完成治疗。结论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断困难,耗时长,治疗效果差,尽早诊断和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阳文捷;林金盈;黄向英;魏华萍;许力;李学军;李永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2-10该院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61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资料。按采用的碎石器械不同分为Cyberwand 双导管碎石清石组( Cyberwand 组,31例)和钬激光碎石取石组(钬激光组,30例)。结果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并行一期碎石清石或碎石取石术。 Cyberwand 组:手术时间(78±25)min,出血量(67±20)ml,用水量(19000±3000)ml,结石取尽率87.1%,并发症发生率9.7%;钬激光组:手术时间(110±32)min,出血量(95±28)ml,用水量(24000±4000)ml,结石取尽率90.0%,并发症发生率10.0%。 Cyberwand组和钬激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用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但美国Cyberwand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可以减少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新;吴希庆;白刚;张博智;刘志军;高茂;秦喆;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慢性荨麻疹( CU)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100例CU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的HPV-IgG感染情况。结果100例CU患者中28%HPV-IgG抗体阳性;100名健康对照者12% HPV-IgG抗体阳性,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结论 CU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HPV感染可能是CU的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胡继荣;李德宪;罗芳廷;李萍;尹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睡眠体位可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气道阻塞,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通气情况。该文就患者夜间侧睡体位在OSAS治疗中的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雷志坚(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择期手术患者58例,采用0.75%布比卡因6 mg腰-硬联合麻醉后,观察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前和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 P均>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具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罗锋;全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及依据。方法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自行设计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2009年入学的新生96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口腔溃疡、牙体缺损患病率分别为62.1%、55.0%、48.1%、18.1%和14.2%;女生龋齿率达71.3%,显著高于男生的56.2%( P<0.01),男生牙龈炎、牙结石、口腔溃疡、牙体缺损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性别、是否早晚刷牙、刷牙持续时间是否<2 min、睡前是否习惯吃零食、是否定期口腔检查、城乡来源是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1)。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大学新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践行口腔卫生行为,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利春风;万晓曼;杨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DVT防治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实验组发生DVT 1例(2.2%),对照组中发生DVT 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方案对DVT发生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临床应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DVT防治性护理方案,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黄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原料制备乙酰白藜芦醇,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白藜芦醇与醋酸酐120℃加热反应制取乙酰白藜芦醇。色谱柱采用inertsil ODS-SP柱(150 mm ×4.5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5℃。结果反应获得高纯度的乙酰白藜芦醇,产率达90%;乙酰白藜芦醇质量浓度在20.0~4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0.89%(n=6)。结论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乙酰白藜芦醇的制备;建立的检测条件准确、简便,精密度高,可用于其含量测定。
作者:黄绍德;韦贵云;梁凯;马李;孔晓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h22和IL-22在肝细胞癌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4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5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Th22细胞水平,ELISA法检测IL-22水平,分析Th22、IL-22水平与肿瘤标记物AFP、CA125、CA193、CA199、CEA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患者Th22和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水平( 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Th22、IL-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数量和血清IL-22水平存在正相关(r=0.322,P=0.033),而Th22数量和血清 IL-22水平与肿瘤标记物AFP、CA125、CA193、CA199、CEA 均无相关性( P>0.05)。结论尽管Th22和IL-22在肝癌外周血中高表达,但与血清肿瘤标记物无相关性,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仍需临床大样本研究证实。
作者:马诗家;郭晓云;陶霖;覃山羽;姜海行;黄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肝癌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09年7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观念和方法进行护理。2010~2012年7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为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措施基础上,对术后出现及潜在的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6.29±9.32)d,并发症发生率为25.32%;实验组分别为(22.82±5.51)d和1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与手术疗效。
作者:范淑君;周燕秋;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MHD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3881次MHD中发生急性并发症287次,发生率为7.40%(287/3881)。其中出现低血压21次(7.32%),高血压63次(21.95%),肌肉痛性痉挛112次(39.02%),心律失常8次(2.79%),失衡综合征4次(1.39%),首次使用综合征(或透析器反应)2次(0.70%),腹痛、胸痛、背痛39次(13.59%),低血糖、急性左心衰等其他并发症38次(13.24%)。全部病例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287次均抢救成功。结论 MHD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虽然透析技术日益成熟,设备不断改进,但由于透析病例和高危患者的不断增多,发生多种并发症的可能性加大,应高度重视,勤巡视,细心观察,积极应对,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保证透析质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郭德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及化疗的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治疗。结果1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肺部病灶均明显缩小。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宏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测量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后的牙特征,以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AR指数分别对采用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的两组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均21例)矫治后的牙模型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牙特征的差异。结果矫治后,拔牙组权重PAR总分为(0.62±0.74),非拔牙组为(0.9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PAR各分值两组均较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经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从牙特征方面评价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秋兰;方志欣;周嫣;黄敏方;陈世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9( CCR9)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肿瘤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NSCLC患者和30名健康人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以及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情况,计数各组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并分析CCL25/CCR9对CD4+T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降低,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术前[(49.11±8.32) vs (46.17±8.71),P=0.031和(1.66±0.09) vs (1.44±0.06),P=0.001];术前CD4+CCR9+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术后[(3.33±1.11) vs (6.57±1.92),P<0.05]和健康对照组[(3.33±1.11) vs (11.06±1.37),P<0.05]。在CCL25诱导下,NSC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趋化指数(CI)为3.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83( P<0.05)。经过anti-CCR9单抗处理后,CD4+T淋巴细胞的CI为0.62,与未经anti-CCR9 mAb处理者相比明显降低( 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调节机制紊乱,CL25/CCR9相互作用可介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迁移,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9低表达,影响淋巴细胞迁移,可能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有关。手术可以逆转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变化, CCR9可能作为评价肺癌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指标。
作者:钟永泷;林辉;蓝娇;李柏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监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了解其在儿童哮喘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德国Jaeger 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对43例5~12岁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经治疗后进入缓解期的哮喘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包括大气道指标( FVC、FEVl、FEV1/FVC、PEF)及小气道指标( FEF25、FEF50、FEF75、MMEF75/25),同时收集哮喘患儿病史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的FVC、FEV1、P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MMEF75/25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均明显降低,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哮喘治疗缓解期组中FEF25、FEF50、FEF75、MMEF75/25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 FVC%pred、FEV1%pred、PEF%pred、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MMEF75/25%pred )随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各指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肺通气功能受损,治疗缓解后小气道肺功能指标仍低于正常。肺通气功能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的病情评估及治疗监测指导中意义更大。
作者:陈泓伶;谢庆玲;贺海兰;黎重清;温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6~2013-04在该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8例,选取普通手足口病患儿138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以上三个项目的检测比较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活性、肌酸激酶( CK )活性、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hs-CRP浓度、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患儿组( P<0.05),普通患儿组CK活性、CK-MB活性、hs-CRP浓度、WBC计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酶、hs-CRP及WBC计数对临床早期诊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国庆;朱学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直视下微波治疗胆管壁病变的效果。方法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管壁病变71例(包括胆管狭窄、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进行微波治疗:(1)对胆管狭窄采用微波功率50~90 W,多点多次放射状凝灼、切开,使膜样增生的组织炭化或汽化,狭窄口扩大;(2)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及胆管肿瘤先取活检,采用功率90~110 W,直视下将辐射头插入病变实质内,使病变局部发白炭化。结果(1)胆管狭窄微波治疗33例次37处,治疗后胆管狭窄均有好转,原有嵌顿的结石被清除;T管造影检查,原不显影的胆管分支显影良好或较前改善。(2)胆管息肉及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44例次47处,经微波治疗后,所有胆管壁病变均消失或基本消失。胆道镜复查或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3)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胆道镜无损坏,图像显示仍良好。结论应用微波技术经胆道镜直视下微波治疗胆管壁病变,充分利用了微波技术和胆道镜技术两者的优势,扩大了胆道镜技术与微波技术的应用范畴,且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利林;朱建伟;王伟;陆丽萍;刘建明;秦军;于嘉伟;王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静脉微泵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效3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有较好的疗效,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秋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宗泽;谢杰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05~2012-05在我院接受围生期保健并确诊为GDM的84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围生期保健的150例糖代谢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 BMI )、孕期增重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增重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GDM发病率和母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儿安全。
作者:谭小燕;何萍;陈远华;林华;农月稠;颜晓东;路文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