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外孕误诊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一例

陶志萍;刘顺涛;包艾玲;陈珊;张毅

关键词:宫外孕, 误诊,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33岁,已婚,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术后51 d,晕厥1 h”,于2012-10-16入院。入院前51 d,患者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IVF-ET胚胎植入,入院前45 d(植入术后6 d)出现恶心、呕吐,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发现大量腹水,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入院前40 d、43 d分别抽出腹水各3000 ml,输入白蛋白、低右、克林霉素,症状缓解后于入院前11 d出院,出院时复查彩超提示:宫内早孕,可见心管搏动,双卵巢增大(具体不详),盆腔积液(约5.9 cm ×4.7 cm、8.1 cm ×4.3 cm)。入院前1 h,患者突然晕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次,由我院120救护车急诊接入,以“先兆流产、OHSS、宫外孕?”收入院。患者结婚4年,曾于2009年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卵管结核。月经正常,一直未孕。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5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78/58 mmHg ,面色苍白,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语言清晰,冷汗,四肢冰冷,皮肤弹性差,烦躁不安,查体欠合作。腹微隆、对称,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以下腹为甚。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内裤少许血迹,暗红色,外阴发育正常,因患者不合作没有作内诊检查。妇科彩超(患者不合作):(1)腹-盆腔积液;(2)宫内妊娠。肝功:总胆汁酸50.4μ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91 g/L,红细胞2.88×1012/L,红细胞压积0.28%,白细胞15.4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76.41%。尿分析、大便分析无异常。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入院诊断:(1)宫内早孕;(2)OHSS。立即配红细胞悬液血3 U、血浆200 ml,予右旋糖酐、聚明胶、晶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腹围、体重、出入量。入院后5h复查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8×109/L,粒细胞百分比89.6%,血红蛋白39 g/L,红细胞1.11×1012/L,红细胞压积10%。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湿冷,精神萎靡,血压90/58 mmHg ,心率125次/min,尿量约50 ml/h,腹围没有增加但腹部张力较大。不排除腹腔内出血。再次备红细胞悬液6 U,血浆600 ml。立即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约10 ml,腹腔液分析报告:渗出液。动态监测血常规、观察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记每小时出入量,注意保暖等措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尿量增至80 ml/h。血压90~100/50~60 mmHg,心率98~110次/min,血氧饱和度98%~100%。患者逐渐四肢温暖,精神、面色稍好转。入院后8 h,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7.9×109/L,粒细胞百分比90.2%,红细胞1.73×1012/L,血红蛋白58 g/L。夜间患者病情平稳,次日8时因腹部张力增加拟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转上级医院后行剖腹探查提示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腹腔积血4000 ml。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宫内妊娠正常。腹水持续至孕14周。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 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92例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92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统计术后并发症。292例患者中,前列腺癌12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106例,增生并慢性前列腺炎症28例,前列腺增生伴上皮内肿瘤18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15例,前列腺结核2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1例。结果采用6+X 点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阳性率为41.78%,平均穿刺针数6+1.73。术后并发症:血尿43例,血便25例,发热20例,少量出血20例,腰痛16例,尿痛14例,排尿不.11例,大出血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操作方便,时间短暂,并发症少,前列腺癌检出率高,有助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林韵;王小燕;沈桂新;康利克;凌冰;贺琰;董晓圆;刘泰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子宫破裂并羊膜囊膨出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9岁,孕3产1,孕36周,因“腹部疼痛4 h”入院。既往曾于2005年足月顺产一男婴,于2013年因“宫外孕”在外院行清宫术,术中致子宫穿孔后及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妊娠腹,胎心音正常,监测无宫缩,内诊宫颈管未消退,宫口未开。超声检查:孕妇腹腔未见液性暗区。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88 mm,头围316 mm,脊柱连续无中断,胎儿四腔心可见,胎心搏动规则,胎心率147次/min(一过性胎心率170次/min),胎儿膀胱可见,胎动正常,肢体部分可见,股骨长65 mm,腹围296 mm,胎盘附着于宫体前壁,胎盘Ⅲ级,羊水指数25 mm;子宫左侧宫底部肌壁可见连续中断,中断处范围大小约29 mm ×14 mm ,其旁见一大小约95 mm ×81 mm的完整无回声区,壁薄光滑,通过破口处与羊膜腔相通(见图1),超声诊断子宫破裂并羊膜囊膨出可能。随即行手术,术中发现子宫左侧宫底部有一囊性包块,约儿头大小,与子宫相连,待胎儿及胎盘胎膜娩出后,将子宫娩出腹腔,见子宫表面毛糙,子宫左侧角部有一约30 mm的破口,无活动性出血,先前探及的囊性包块考虑系破口突出于腹腔的羊膜囊,术后诊断为子宫左侧宫底肌壁陈旧性瘢痕不完全性自发性破裂。胎儿出生体重2.2 kg ,系早产儿,随收入儿科住院观察,经营养脑细胞及改善循环及呼吸等对症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至今存活。该产妇术后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03~2013-05收治的119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椎管内麻醉组(85例)和全身麻醉组(34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5例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1%;34例接受全身麻醉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椎管内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 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采取相应措施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对老年患者术前进行正确评估之后采取适宜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配合有效的术前安抚以及术后访视工作,可降低老年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宜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外孕误诊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33岁,已婚,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术后51 d,晕厥1 h”,于2012-10-16入院。入院前51 d,患者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IVF-ET胚胎植入,入院前45 d(植入术后6 d)出现恶心、呕吐,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发现大量腹水,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入院前40 d、43 d分别抽出腹水各3000 ml,输入白蛋白、低右、克林霉素,症状缓解后于入院前11 d出院,出院时复查彩超提示:宫内早孕,可见心管搏动,双卵巢增大(具体不详),盆腔积液(约5.9 cm ×4.7 cm、8.1 cm ×4.3 cm)。入院前1 h,患者突然晕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次,由我院120救护车急诊接入,以“先兆流产、OHSS、宫外孕?”收入院。患者结婚4年,曾于2009年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卵管结核。月经正常,一直未孕。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5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78/58 mmHg ,面色苍白,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语言清晰,冷汗,四肢冰冷,皮肤弹性差,烦躁不安,查体欠合作。腹微隆、对称,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以下腹为甚。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内裤少许血迹,暗红色,外阴发育正常,因患者不合作没有作内诊检查。妇科彩超(患者不合作):(1)腹-盆腔积液;(2)宫内妊娠。肝功:总胆汁酸50.4μ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91 g/L,红细胞2.88×1012/L,红细胞压积0.28%,白细胞15.4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76.41%。尿分析、大便分析无异常。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入院诊断:(1)宫内早孕;(2)OHSS。立即配红细胞悬液血3 U、血浆200 ml,予右旋糖酐、聚明胶、晶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腹围、体重、出入量。入院后5h复查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8×109/L,粒细胞百分比89.6%,血红蛋白39 g/L,红细胞1.11×1012/L,红细胞压积10%。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湿冷,精神萎靡,血压90/58 mmHg ,心率125次/min,尿量约50 ml/h,腹围没有增加但腹部张力较大。不排除腹腔内出血。再次备红细胞悬液6 U,血浆600 ml。立即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约10 ml,腹腔液分析报告:渗出液。动态监测血常规、观察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记每小时出入量,注意保暖等措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尿量增至80 ml/h。血压90~100/50~60 mmHg,心率98~110次/min,血氧饱和度98%~100%。患者逐渐四肢温暖,精神、面色稍好转。入院后8 h,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7.9×109/L,粒细胞百分比90.2%,红细胞1.73×1012/L,血红蛋白58 g/L。夜间患者病情平稳,次日8时因腹部张力增加拟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转上级医院后行剖腹探查提示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腹腔积血4000 ml。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宫内妊娠正常。腹水持续至孕14周。

    作者:陶志萍;刘顺涛;包艾玲;陈珊;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入院后随机分为IIT组100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CIT)组100例。 IIT组血糖(blood glucose,BG)控制在3.9~6.1 mmol/L,CIT组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治疗期IIT组BG低于CIT组( P<0.01),低BG发生率、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高于CIT组( P<0.05或P<0.01)。伤后6个月,两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sTBI的预后,且增加了低BG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莫祖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侧星状神经阻滞对大鼠体外循环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大鼠体外循环( CPB)转流期间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组)10只,右侧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体外循环组(RC组)10只。两组转体循环后转流1 h。在转流前,定于动脉静脉置管成功后为T0;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30 min为T1;体外循环后1 h为T2。3个时间点观察两组大鼠的血压、心率、血气及乳酸含量,计算动静脉血氧分压差( Pa-vO2)。结果两组大鼠乳酸、Pa-vO2和血压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心率、乳酸和Pa-vO2的组间和分组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和乳酸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能改善大鼠体外循环后的灌注,可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改善机体的微循环。

    作者:黄倩;张炳东;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05~2012年收治的3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梅毒的临床表现以皮疹、黄疸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静滴2~3周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使用青霉素静滴,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潘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西桂平市城乡男女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城乡男女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在一般人群中制定性别差异化的高血压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1057名成年常住居民,分别按男女性别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347例高血压居民,其中男性107例(30.84%),女性240例(69.1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OR=1.045,95%CI:1.011~1.063)、无业或休息( OR=4.596,95%CI:1.657~12.734)、吸烟( OR=1.058,95%CI:1.073~1.524);女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 OR=1.074,95%CI:1.052~1.091)、绝经( OR=2.022,95%CI:1.082~3.775)、常食用动物内脏( OR=1.043,95%CI:1.009~1.054)、体质指数≥24 kg/m2( OR=2.204,95%CI:1.641~2.973)、糖尿病( OR=2.122,95%CI:1.313~3.442)。结论城乡男女高血压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在预防人群高血压时,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制定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作者:胡金兰;黎小飞;龙英全;胡长征;钟秋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征集广告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施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胆囊化学灭活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术后6周经引流管注入95%无水酒精进行胆囊化学灭活,未发生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一例再出现“胆囊炎”症状。结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温钦;何暖坚;廖伟明;曾迪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滇桂艾纳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包括Phenomenex 溍Synergi 4 u Polar-RP 80A色谱柱(250 mm ×4.6 mm,4μm),甲醇-水(用冰乙酸调pH至2.8)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0~17 min,10%~40%甲醇;18~37 min,40%~60%甲醇,检测波长256 nm,柱温25℃,体积流量1 ml/min。测定12批滇桂艾纳香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12批药材依法检测得到256 cm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特征峰构成的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其中2号峰为原儿茶酸,4号峰为绿原酸。12批的相似度>0.99,说明12批药材性能良好。结论该方法提供滇桂艾纳香的鉴别方法,有助于推广滇桂艾纳香药材的应用以及为中成药的中间体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Leelakittisin Benjakarn;蒋伟哲;黄兴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下呼吸道感染脑膜脓毒金黄杆菌11例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下呼吸道感染脑膜脓毒金黄杆菌( EM )的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E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人为主,原发病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多数入住神经科ICU,感染EM前都用过广谱抗生素,多数有人工气道,约一半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痰培养药敏试验提示有部分抗生素敏感,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很快控制感染。住院时间和用抗生素时间均较长,少数患者预后差。结论 EM常常在长期应用抗生素和人工气道情况下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作者:卫晓梅;丁真真;李素琴;张津华;黄慧丽;王荣;王春燕;吕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书写文稿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简称复合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30例,均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分病例伴有肌肉、肌腱、骨外露。一期清创后移植人工真皮,2~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和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复合皮)移植成活率、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和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25例,成活率为83.3%;5例溶解失活,原因为局部感染4例,局部固定不良1例。存活的25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达100.0%。25例出院后均随访2~6个月,复合皮生长良好,光滑有弹性,无明显瘢痕增生,少量皮肤色泽改变;供皮部位恢复良好,无瘢痕增生,部分患者有少量色素改变。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复合皮移植成活率高,创面愈合质量好,成活后的复合皮部位和供皮区瘢痕增生轻微,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简便,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选择。

    作者:杨华莲;刘攀;丁华荣;欧斌贤;李德绘;张立明;蒙诚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并发LEDVT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为1%(40/4000),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肝注射液,或者加用活血化瘀中药、路路通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后,40例LEDVT均治愈。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无后遗症出现。结论对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的LEDVT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白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该文综述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抑制药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作者:韦晓(综述);尹瑞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外英文生物医学期刊中文译名对照手册》邮购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脱机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程序化脱机法、智能化脱机法和经验性脱机法三种脱机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脱机过程中的优劣。方法选取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程序组和智能组有创机械通气( MV)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5.0%、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三组住院病死率、脱机成功率和48 h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程序化脱机法和智能化脱机法与经验性脱机法比较,均可减少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郭炜妍;王宝华;白静;张军伟;唐明贵;王印华;安立红;浦践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