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鼾症的疗效

赵宇;安平

关键词:打鼾(Snoring), 糖皮质激素类(Glucocorticoids), 扁桃体(Tonsil), 增殖腺(Adenoids), 儿童(Child)
摘要:鼻用糖皮质激素因具有强大的抑制变态反应、抗炎及抗水肿作用,临床上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AR)、鼻窦炎和鼻息肉的一线用药,其疗效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和证实.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的给药方式不仅作用于鼻腔,亦使得整个上气道受益.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鼾症主要的病因之一,并与鼻炎、鼻窦炎有密切关联,而鼻炎、鼻窦炎也是小儿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鼾症的疗效

    鼻用糖皮质激素因具有强大的抑制变态反应、抗炎及抗水肿作用,临床上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AR)、鼻窦炎和鼻息肉的一线用药,其疗效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和证实.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的给药方式不仅作用于鼻腔,亦使得整个上气道受益.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鼾症主要的病因之一,并与鼻炎、鼻窦炎有密切关联,而鼻炎、鼻窦炎也是小儿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宇;安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喉下垂

    喉下垂比较罕见,是喉发育过程中的畸形病变之一.1 定义喉位置低,位于第1气管环与胸骨上缘平齐或低于胸骨上缘者即为喉下垂.喉下垂分为①先天性: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喉位置较低,产生喉下垂;②后夭性:由于瘢痕组织、肿瘤、肿大淋巴结或动脉瘤的牵引或推压所致.病因待进一步查明.

    作者:李进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谁能保护白衣天使

    严惩凶手捍卫医者尊严--为徐文医师祈福2011年9月,5日下午15时54分,一个令全国所有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痛心时刻,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徐文医师在工作时被一名丧心病狂的罪犯残忍砍杀,身中十余刀,造成失血性休克,经过多学科专家长达9个多小时的全力救治,方脱离生命危险,现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救治.凶手的动机极其卑劣,手段极其残忍,行为极其恶劣,令人发指.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迄今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部分国家(地区)儿童AR的患病率达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变应性疾病的对比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发现,发展中国家季节性AR(枯草热)累及50%的青少年;在美国约50万人的流行病调查分析显示尽管AR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且青春期发病率高,但也可以使6个月以下的婴儿患病.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

    组胺是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通过与H1受体结合而实现其刺激平滑肌收缩、刺激腺体分泌、扩张血管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作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已有60年的历史,其药理学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的与H1受体结合而阻断组胺的生物学效应途径.2001年公布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的研究报告,将抗组胺药物列为AR,特别是针对轻度AR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王成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型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

    1 变应性鼻炎与鼻塞症状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变应性炎症疾病,全世界人口患病率为10%~25%,有些国家高达40%.中国大陆地区11个中心城市的电话问卷调查显示AR的平均患病率为11%.鼻塞是AR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认为烦恼的症状.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一项大于3000例AR患者的调查报告中,在春季过敏期间,有多达99%的患者有鼻塞症状,5个国家调查都发现鼻塞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作者:杨玉成;张楠;Claus Bachet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评价和使用建议

    抗组胺药物在治疗变应性鼻炎(AR)及变应性哮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怎样发挥佳效果又能避免副作用(中枢镇静、心脏毒性等),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生产厂家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各种研究和探索为患者和医师带来了知识更新和切实利益.

    作者:王洪田;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甘肃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成立暨甘肃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召开

    2011年8月,7~18日,甘肃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甘肃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十一届年会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胜利召开.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韩东一,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北京同仁医院周兵,解放军总医院韩维举,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甘肃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玉芬,甘肃省医师协协会副会长、普外科专家李徐生竺教授出席大会.

    作者:卫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

    组胺(histamine)属于神经递质,通过已知4种类型的组胺受体,在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I型超敏反应的核心介质.H1受体拮抗剂(H1 receptor antagonists)现称H1抗组胺药物(H1 antihistamines),是临床为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AR)、结膜炎及尊麻疹等疾病.根据化学成分,一般将H,抗组胺药物分为6大类:烷基胺类、乙醇胺类、乙二胺类、酚噻嗪类、哌嗪类和哌啶类.按照功能分类.

    作者:程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

    1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现状目前,变应性鼻炎((AR)患病率显著上升,抗组胺药物在全球的使用率呈增长趋势,英国一项2001~2005年的研究表明抗组胺药物处方增长率为45.5%,应用于AR治疗的增长率为35.5%.2 西替利嗪治疗AR西替利嗪除在变态反应早期阻断组胺H1受体外,还对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细胞聚集有强大抑制作用,所以抗过敏疗效强于其他多数抗组胺药物.

    作者:周怡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内联合用药

    变应性鼻炎(AR)已经成为人类第5个常见的慢性疾病,据估计在美国有10%~30%成年人和高达40%的儿童患病.中国2007年在11个中心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AR发病率为12%,并且呈上升趋势.虽然,AR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是其症状和并发症可以明显影响到生活质量.

    作者:杨蓓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聆呼天赖怀永庆重归丝竹感俊生

    始终相信,有一些伟大的生命是不朽的,他们的名字如星光皓月,闪烁于浩瀚的宇宙苍穹,成为人类不变的安慰和陪伴,并指引着人们不断向前奋进.中华民族,感念先贤,追古怀远,往往会用较方便的方法,那就是用思念把逝者定格在人间,且一代一代追思下去.斯人虽永逝,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却发扬光大,成为人们的心灵慰藉和护佑.

    作者:韩德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