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DHD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的行为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品行问题、焦虑、心身障碍、多动指数、学习问题与冲动多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品行问题、焦虑、心身障碍、多动指数、学习问题与冲动多动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儿各项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ADHD患儿进行系统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系统化心理护理能促进护患间的沟通,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方冬艳;杨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骨转移癌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总有效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65.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6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二者联合治疗增效作用明显,但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芸;李应宏;张宇杰;潘玉娇;董雪山;买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TNF-α、MCP-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TNF-α、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TNF-α、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必净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肾功能损害,延缓疾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余怀新;李明政;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呈持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对患者消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外,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探讨Hp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关系,对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根治Hp感染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研究等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夏行;马维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 6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 8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何伟玲;夏银清;黄嘉琪;王晓琴;赖庆梅;梁彩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牛木(口服、外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和使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患处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于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给予黄牛木根内服和黄牛木叶外洗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抗炎、抗过敏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梗降气汤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梗降气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梗降气汤联合针灸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食管内24h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36%),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素以及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4h内食管内pH值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梗降气汤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抑制胃酸分泌,提升胃动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全红;安加华;王兴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分析社区健康干预对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FBG、OGTT 2hPG、HbA1c水平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1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正常血糖(NGT) 30例(25.00%)、糖尿病前期(IGR) 88例(73.33%)、糖尿病(DM)2例(1.67%);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制订详细的社区健康干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薛丽莉;薛金;甄活龙;刘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灌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家庭氧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灌洗)前后血清CRP、PCT、动脉血气(PO2 、PCO2)、肺功能(FEV1%、FEV1/FVC、MMEF25、MMEF50、MMEF75)、6 min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程度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灌洗)后2d、治疗(灌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得分显著降低、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呼吸困难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MMEF25、MMEF50、MMEF75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动脉血PO2水平显著升高、PCO2水平显著降低,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支气管镜肺灌洗技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减轻患者的气道炎症和系统性炎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衡中;安玉东;达春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侧支循环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侧支循环血流情况、神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血流、后动脉血流速度及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侧支循环状况,但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的新型连接引流装置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鼻胆导管引流(ENBD)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在我院行胆总管结石ENBD术治疗的69例患者,其中1例因胆管癌放弃治疗,终选定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连接组(34例)与新型装置连接组(34例),分别给予常规连接及新型装置连接进行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胆汁总引流量、鼻胆管引流的通畅率、术后胆管感染发生率、护理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连接处脱开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患者舒适度评分、床单元洁净度评分、引流通畅率、胆管感染率、连接处开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使用新型连接引流装置连接引流的患者其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连接引流患者.结论 在ENBD术治疗患者中使用新型连接引流装置,操作简便、连接牢固不易开脱,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显著降低患者胆管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婷;李彦俊;刘子燕;呼延琳;宋晓娟;李丹;张文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气管插管导致的气管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对气管插管术后气管狭窄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失败组,其中有效组患者20例,失败组患者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或痰培养阳率(50.0%)显著高于有效组(0.0%),插管次数明显多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纤支镜下气管狭窄段均可见多个狭窄环,充血明显,并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骨软化.CT检查显示,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气管狭窄平均长度大于有效组患者,气管壁软骨环断裂发生率、钙化率均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膜部、右侧后夹角厚度均大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影响气管插管后狭窄患者纤支镜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患者基础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气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对频繁气管插管造成的气管狭窄膜部增厚、气管软骨断裂及气管壁钙化的气管狭窄患者,不宜选择介入治疗,而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蒋荣芳;徐明鹏;李莉华;柳广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我院进行常规院外急救的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由我院采用优化的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进行院外急救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7d生存率及心率、血压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成功复苏42例(70.0%),对照组院前成功复苏28例(46.7%),观察组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显著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7d生存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心率、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亮;张苑银;张锦玉;胡世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穿心莲内酯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运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穿心莲内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肺部湿啰音、咳痰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梁湛;李梁瑜;吴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社区体检人群中被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显著改善,进行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戒酒、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戒酒、控制体重等,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作者:梁翠贤;麦允珍;林美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维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 132例为研究对象,对孕妇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发现疑似胎儿畸形时进行二维与四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或分娩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1 132例孕妇引产或分娩胎儿1 144例,发现畸形胎儿89例,其中胎儿体表畸形64例.联合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99.04%)显著高于四维超声检查(96.94%),四维超声检测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测(91.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准确率(99.65%)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9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二维与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映霞;冯丽萍;师霞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各类型肿瘤疾病高发,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疾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但大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后均会出现不良并发症状,其中以化疗后恶心呕吐为常见,但西药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存在不良反应多、用药费用高等缺点,患者接受度较差,而中医防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中医防治肿瘤疾病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胃可疑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再次胃镜精检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首次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70例,再次对患者进行胃镜精检,以手术及随访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首次胃镜检查及再次胃镜精检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70例患者经手术及随访病理检查,确诊胃癌15例(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1例),重度异型或不典型增生(HGIN)的4例,轻、中度异型或不典型增生(LGIN)的51例.再次胃镜精检的诊断符合率(100.0%)显著高于首次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可疑胃癌前病变行再次胃镜精检可发现首次胃镜检查中遗漏的早期病灶,显著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尹炳坚;林绪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LEAD组患者的Hcy、CD3+T细胞、CD3+ CD4+T细胞、CD3+ CD4 +/CD3+ 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 CD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CD3+ 、CD3+ CD4+以及CD3+ CD4 +/CD3+ CD8+呈正相关(r=0.356,0.568,P均<0.01),与血CD3+ CD4 +/CD3+CD8+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LE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其CD4 +T细胞异常与LEAD的发病有关,Hcy可通过影响CD4+细胞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刘杰;吴东峰;吴坚;廖钦晨;吴玉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联用其他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肌肉毒性反应占比高(35.11%),其次为肝毒性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分别占25.53%与19.15%,其中横纹肌溶解占比为25.53%).使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致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达41.49%;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占29.79%.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贝特类调脂药物、抗病毒药、抗菌药、抗糖尿病药、注射剂或中成药等药物联合应用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27.66%);其次为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与贝特类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分别占20.21%、17.02%).男性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56.38%)略高于女性(43.62%);70 ~79岁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 以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降压、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肝毒性与肌肉毒性,患者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珍;马晓芝;马祎;杜占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