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金芬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综合护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内科综合护理的各项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观察组病死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溶血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溶血及不溶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时,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L)、y-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42例健康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人员的溶血标本及未溶血标本分别进行肝功能各项低代谢指标检验,观察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溶血标本ALP为(52.94±18.16) U/L、DBIL(2.36±1.19) μmol/L、GGT(13.98±5.37) U/T显著低于未溶血标本相关指标的水平,分别为(96.16±26.64)U/L、(4.36±1.34) μmol/L、(23.61±6.20) U/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标本ALT、ALB、AST、TP显著高于未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显著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干扰,在检测标本的全过程中应该对客观因素进行控制,尽可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吴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8~2012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发表的学术论文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论文被国内中文期刊收录情况.方法 检索2008至2012年以该院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单位在国内中文期刊发表并被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再与我院科教科登记的论文进行核对,分析该院各年份的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结果 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该院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中文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分别为28篇,41篇,84篇,83篇,154篇,总数为390篇.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在0.2以下的79篇,占20.26%,0.2~0.5的175篇,占44.87%,0.5 ~1.0的111篇,占28.46%,1.0以上25篇,占6.41%.2008至2012年发表论文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304±0.276),(0.255±0.255),(0.368±0.258),(0.523±0.291),(0.545±0.298).2008至2012年共195篇被其他文献所引用,总共被引频次为465次,每篇论文平均被引频次为1.19次.结论 2008至2012年该院在国内发表的被中文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但总体的论文质量仍不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

    作者:董文逸;文乐敏;葛利辉;覃亚勤;韦彩云;陈锦超;吴锋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的A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使用缬沙坦治疗的B组患者(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能有效抑制患者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不良反应轻微,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许多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即可降低卒中患病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邓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法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和医疗价值.方法 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药浴-按摩组(以下简称药浴组)45例,蓝光光疗组(以下简称光疗组)45例,药浴组给予由中药柴胡、茵陈、栀子、大黄、丹参等煎煮而成的汤药药浴配合按摩内关、足三里、肝腧、胆腧等穴位进行干预治疗;光疗组给予常规蓝光照射加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药物进行治疗.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天分别检测各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定时检测面颊、躯干、四肢经皮胆红素水平(3次/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半衰期(干预后胆红素浓度衰减一半所需的时间)、黄疸复发率以及新生儿健康指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疗组血清胆红素半衰期明显短于药浴组(P<0.05);干预6d后,两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周后,药浴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光疗组(P<0.05);新生儿健康指数(≥11分为正常,6~10分为欠佳,≤5分为差)光疗组为10.46分,药浴组为12.89分.结论 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不仅能很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健康指数、降低黄疸复发率,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刘小勤;张立环;李向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32例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MD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亚珠;贾少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放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灶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身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景胜;吴昱治;陈光;钟海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咳嗽患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具有咳嗽症状的非慢性咳嗽患儿125例(对照组)相比较,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病因主要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感冒后咳嗽,其中年龄<3岁的患儿其病因以感冒后咳嗽为主,3~6岁和>6岁患儿病因均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研究组患儿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中特应性体质、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动吸烟、居室内花草/宠物、居室新装修、家族过敏史/哮喘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居室内花草/宠物、家族过敏史/鼻炎史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感冒后咳嗽,不同年龄患儿病因有所不同;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居室环境及家族过敏史/鼻炎史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李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农村急诊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发生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救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资料齐全、诊断明确的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结果 23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联合治疗,2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运用头孢等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忌饮用或接触含乙醇的药物、饮品或食品,否则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误诊误治,严重者可致死,临床应加强宣教,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16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3名护理本科生在接受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英语基础较好,对双语教学积极性高,双语教材采用部分英语授课的方式受学生欢迎,但教师的双语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授课内容及计划需要优化,并适当增加相关的教材以满足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要.结论 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中开展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加强师资、教材建设,优化授课内容,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吴芳兰;应燕萍;黄惠桥;吴林秀;唐丽安;卢运红;陈德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50例诊疗体会

    目的 评价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从而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漏诊率以及病死率.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恙虫病患者存在发热,结痂溃疡以及淋巴肿大的特点,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医生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恙虫病患者大部分伴随着神经精神症状,在临床中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结合该病的流行病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降低误诊率、漏诊率.

    作者:林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将2012年收治的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秦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分别为95.56%和95.56%,高于对照组(77.78%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桂;许晓;崔俊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急诊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1.50)d和(21.00±1.0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高于对照组(69.44%),失败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创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柏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枸橼酸铋钾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枸橼酸铋钾等治疗;对照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等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必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2例COPD伴肺性脑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即常规给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Glasgow昏迷评分、RR、SPO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8%(32/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88%(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气管插管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

    作者:陆红梅;朱春燕;包守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应用趋势季节模型对医院出院人数进行统计预测分析

    目的 通过建立模型统计分析,预测医院2014年、2015年各季度出院人次,为医院的科学决策和资源合理调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依据某医院2009至2013年出院人数,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结合小二乘法建立趋势季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YC=7655.65+ 1742.60t,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趋势季节模型简便易行,预测效果好,可为医院评估医院季节性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梁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特征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波型.方法 选取50例慢性酒精中毒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电图异常32例,异常率达64.00%,高于对照组;且32例脑电图异常者均表现为波形杂乱、弥漫性分布、调幅差,同时4例患者出现尖波、棘波等癫痫波(发生率12.50%);5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和记忆力减退,部分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及精神症状.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对脑的损伤是弥漫性的,而脑电图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可于早期直观地反映脑损伤程度,从而为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覃君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单纯西医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西医护理,中医结合护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与产后六周分别进行抑郁状况评价.结果 与单纯西医护理比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P<0.05);从产后抑郁率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干预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护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