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王亚珠;贾少军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 康复护理,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32例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MD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非糖尿病病区护士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非糖尿病病区护士掌握糖尿病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影响.方法 对211名非糖尿病病区护士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即针对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以小组网络QQ群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课上小组情景训练、训练后小组汇报与交流、集体讲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训10个学时的糖尿病知识,受训后护士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所在病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培训前后非糖尿病病区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前后非糖尿病病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总分、各维度应答正确率、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为非糖尿病病区护士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非糖尿病病区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

    作者:梁志金;刘晓芳;黄艳;卢小菊;谭丽丽;陆叶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许多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即可降低卒中患病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邓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肃省某地基层护理人员对产后抑郁筛查态度及干预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基层护理人员对产后抑郁筛查态度.方法 随机抽取400名基层妇产科护理人员,采用面对面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护士“非常支持”或者“支持”采用简单的方法对孕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筛查;87.8%的护理人员“非常愿意”或者“愿意”提供咨询服务;但只有6.1%护理人员过去经常提供过咨询服务,而91.3%的护理人员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接受相关培训.结论 需要对基层护理人员进行产后抑郁干预知识的培训,提高对产后抑郁患者干预的意愿与能力.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醋酸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0 μg醋酸奥曲肽静脉注射后,再以25μg/h的速率静脉滴注奥曲肽,持续静脉滴注7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普萘洛尔.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血压稳定3d时使用彩色超声仪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门静脉血流量(552±56) mL/min、脾静脉血流量(285±55) mL/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门静脉血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旗;彭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其自编问卷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5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68%(295/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者月收入高和支持利用度高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并发症种类多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给予患者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及大限度的支持和鼓励,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减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湛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县级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分析

    目的 分析县级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其应对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2013年1至3月在云南省马关县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对1 563例门诊输液治疗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因护理缺陷引起患者投诉共11例,占全部患者的0.7%.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包括护士自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结论 门诊输液治疗室是县级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工作流程多,患者病种复杂,护理工作量大,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是产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减少输液风险,才能确保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口腔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5%碳酸氢钠强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5%碳酸氢钠,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前后测定口腔pH值,检测观察口臭、溃疡、真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pH值较干预前改善(P<0.05),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口臭和真菌感染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碳酸氢钠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偏酸性的口腔pH值,并能够减少口腔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红黎;赖若云;胡恕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套管装置在重症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的双套管装置在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67例,按发生腹泻的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双套管装置与造口袋连接,并用温开水冲洗及负压吸引;对照组32例,使用一件式造口袋.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情况、大便漏出情况、护理用品成本、每日护理时数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周皮肤情况、大便漏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护理消耗成本、护理时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套管装置联合温开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邓翠娥;吴曙粤;胡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单纯西医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西医护理,中医结合护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与产后六周分别进行抑郁状况评价.结果 与单纯西医护理比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P<0.05);从产后抑郁率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干预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护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32例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MD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亚珠;贾少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急诊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1.50)d和(21.00±1.0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高于对照组(69.44%),失败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创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柏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配合用体位性的引流排出痰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PaO2/FO2以及致病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敏菁;甄国粹;赖其廷;温业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内科综合护理的各项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观察组病死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分别为95.56%和95.56%,高于对照组(77.78%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桂;许晓;崔俊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面积脑梗死2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内科保守治疗20例,转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6例;存活18例,死亡8例,存活者均行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结果显示,恢复良好7例,重残3例,中残7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红;覃少东;黄东明;韦奇;黄澄;陈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应用趋势季节模型对医院出院人数进行统计预测分析

    目的 通过建立模型统计分析,预测医院2014年、2015年各季度出院人次,为医院的科学决策和资源合理调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依据某医院2009至2013年出院人数,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结合小二乘法建立趋势季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YC=7655.65+ 1742.60t,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趋势季节模型简便易行,预测效果好,可为医院评估医院季节性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梁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脾胃病科住院并行胃镜检查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胃镜检查时程为(5.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2.4) min(P <0.05),观察组患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观察组患儿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轻度不适者10例,轻度呕吐者3例,未观察到严重呕吐现象,其中轻度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许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16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 6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58例,发生率为3.5%.不良事件上报率为62.0%,级别为警告事件占1.72%,不良后果事件占20.6%,未造成后果事件占77.68%.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张传芬;黄宗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西某综合医院2008~2013年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为疾病预防、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08 ~ 2013年住院死亡患者有关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疾病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住院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住院平均病死率为2.29%,死亡病例中住院天数为1天者占21.70%,男性多于女性,61 ~ 80岁年龄段患者病死率高,占总病死率的72.95%.死因中的前3位疾病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加强院前检查治疗,加强前3位死因的疾病预防工作,才能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作者:黎芳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