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杨志勇;张利苑;李红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 治疗, 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龄动脉硬化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原发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DL-C及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LDL-C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动脉硬化患者,可显著减慢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骨骼肌损伤致转氨酶异常升高1例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发生收缩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各种运动.体育锻炼、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肌肉工作等都会对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高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可能会引起骨骼肌的损伤.但急性骨骼肌损伤致转氨酶异常升高的报道较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辉;李楠;严巍;周艳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宁市铁路局6145名职工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观察EB病毒VCA-IgA抗体在南宁市铁路局职工的分布,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与EB病毒相关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 用ELISA法对南宁市铁路局6 145名职工进行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并与广西地区进行比较.结果 6 145例体检人群中EB病毒阳性者(VCA-IgA 抗体≥1 ∶10)165例,阳性率为2.69%,其中女性阳性率为2.47%(45/1821),男性阳性率为2.78%(120/4324).结论 南宁市铁路局职工的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均低于广西地区平均水平(男8.54%,女3.54%),加强对EB病毒VCA-IgA抗体的监测,建立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可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与EB病毒相关性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将其分为轻症组74例和重症组46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受试者的胰岛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相关指标(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激素、逆-三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结果 重轻症组和重症组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的游离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激素均显著低于轻症组,而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则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甲状腺指标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2型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定期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对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群峰;聂芙蓉;罗恩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总住院医师急会诊307例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总住院医师急会诊病例特点,反映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情况.方法 统计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1名总住院医师在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1月31日急会诊的病例.结果急会诊新病例307例,平均每周会诊6 例.急会诊患者中男性173例,女性134例;年龄5个月至93岁,中位年龄58.6岁.急会诊非手术科室有190例(61.89%),其中心内科、内科ICU分别有50例(16.29%)和47例(15.31%).急会诊病例以脑血管病多见,占总会诊的46.58%(143/307),主要为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或者眩晕),少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陈旧性脑梗死和脑梗死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精神行为异常32例,占总会诊的10.42%,外科会诊主要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各种原因引起的抽搐有19例,占总会诊的6.19%.周围神经病变也较常见有13例(4.23%).结论 总住院医师制度,使总住院医师获得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培养了应用辨证哲学思维指导临床医学思维.

    作者:陈兴泳;雷惠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少林膏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少林膏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脂肪乳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静滴脂肪乳剂250 mL的同时沿静脉走向距针眼2 cm处外敷少林膏,对照组患者不外敷少林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1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0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渗液的同时给予局部外敷少林膏护理,可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覃翠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进展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无肠道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会引起胸内压增加而间接导致腹内压增高,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引起胃内容物大量潴留出现返流或误吸[1].据报道[2]:由于有创机械通气的特殊性,患者返流/误吸的发生率高达56.3%.误吸发生后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甚至引起窒息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误吸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黄琼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癌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肝癌是当今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5年内生存率只有28.4%,特别易复发,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给临床治疗,康复带来一定难度.孙德刚等[1]研究显示我国肝癌病死率高,在癌症病死率中位居第二位.肝癌患者往往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生存质量差[2].因此在护理肝癌患者时应侧重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干预 ,能促使患者在面对消极负面的心理问题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与方式[3].现就肝癌患者心理反应应激相关因素及对肝癌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健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降低颅内压、降血脂、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予氯吡格雷片口服,75 mg/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14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1%),明显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希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统计学建模在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构建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及柯诺辛B四种生物碱对谷氨酸酯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抑制作用的谱-效关系模型.方法 在获得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及柯诺辛B四种生物碱对谷氨酸酯诱导的PC12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的谱-效关系基础上,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 钩藤碱和柯诺辛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谱-效方程为:Y=44.301+0.255X1+0.356X3,经7批药材验证,谱-效关系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率不超过10%.结论 该谱-效关系模式可用于预测钩藤对谷氨酸酯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嘉;陈曼译;张颖;杨海船;何春欢;姜平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直方图定量技术在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直方图定量测定方法在酒精性脂肪肝(AFLD)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痰瘀互结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中药组接受以健脾化浊、行气化瘀为主的中医治疗,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B2、B6及叶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肝脏感兴趣区超声直方图灰阶值A及血清学指标(AST、ALT、AST/ALT、GG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中药组、西药对照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中药组灰阶值A、AST、GGT及西药对照组AST低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灰阶值A、GGT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直方图定量测定与血清生化指标在反映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疗效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周琛;刘雪玲;伍业冬;李坚;雷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腰椎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AIDS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真菌感染,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偏瘫、失语等,高颅压是患者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1],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在早期控制其高颅压症状.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应用早期腰椎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周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并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房性早搏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阵发性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确诊.分析48例患者阵发性房颤次数、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房早联律间期,未诱发房颤的房早间期及房早前周期.结果 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为(814±102)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间联律间期为(710±124)ms,诱发比未诱发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为(325.8±34.5)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为(510.2±38.5)ms,诱发比未诱发明显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性早搏联律间期与房性早搏始动及房早前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动态心电图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具有无创、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

    作者:凌春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研究进展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是主要的急救措施.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被认为是极其有效的脑复苏方法之一[1~3].亚低温治疗采用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亚低温疗法在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庆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阶段性家属同步教育对鼻咽癌颞颌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阶段性家属同步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科行放射治疗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分阶段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1年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均较好,两组比较P>0.05;放疗后1年功能锻炼依从性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张口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家属进行同步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秋燕;林月双;黄春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潴留性息肉33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潴留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改变以及治疗后随访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经肠镜检查发现,行镜下息肉切除、病理检查确诊为潴留性息肉的33例患者的临床、内镜检查、病理等相关资料.结果 33例潴留性息肉主要在发生直肠和乙状结肠,占81.81%(27/33);临床表现有血便者占66.67%(22/33);病理检查33例中7例伴有急性炎性改变,2例伴小脓肿形成,1例多发性息肉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未见恶性病变.33例患者术后观察7 d,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潴留性息肉属于良性错构瘤,内镜下切除送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该病虽然罕有恶变,但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性,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作者:周荣翠;吴成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宁市2009~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妇女HI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2009~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妇女HIV感染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婚检机构婚前医学检查的存档资料中收集南宁市2009~2011年婚检妇女资料及婚检妇女HIV阳性个案信息,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妇女HIV阳性率分别是0.033%、0.102%、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73);105例HIV感染者中,年龄以20~34岁为主,占总数的93.33%;民族以壮族(55/105,52.38%)和汉族(46/105,43.81%)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62/105,59.05%);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81例(77.14%);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83/105,79.05%).结论 2009~2011年南宁市婚前医学检查妇女HIV感染率呈平稳趋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婚前医学检查是早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HIV感染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作者:蒋武;黎君君;何林;毛良勤;韦金露;邱宝强;言京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科外治疗中胰岛素泵使用常见问题及安全管理

    目的 分析转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存在的问题,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科外治疗期间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时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管理方法.结果 在120例科外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漏注射胰岛素,占7.5%;脱针现象7例,占5.83%;胰岛素泵受损3例,占2.5%;药液外漏2例,占1.67%.胰岛素泵穿刺点感染1例,占0.83%.结论 及时分析科外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胰岛素泵使用管理模式.

    作者:游越西;罗艳霞;林健云;韦晓;刘姬;范海萍;张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镜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了各大医院的普通检查项目,由于其操作具有侵入性,护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许多职业危险因素,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威胁护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1].职业防护是指对职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的专业化的防护措施,胃镜室职业防护在避免胃镜室危险发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本文就胃镜室职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各项细则以及注意事项,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组(A组)和单纯甲钴胺治疗组(B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甲钴胺1 mg,1次/d;A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处:50~60 Hz,150 VA,20 min,1次/d.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A组改善较B组明显(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剑军;林东源;叶健波;林华征;吴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95表达的研究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95分子的表达水平,了解CD95分子表达与炎症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CD95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CD9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95的表达及CD8+T细胞频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48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95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CD8+T细胞的凋亡,使CD8+T细胞的抗病毒作用减弱,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机制有关.

    作者:康迪;肖健;运晨霞;秦银鸽;王颖君;冷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