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现状分析及治疗进展

吴媛

关键词: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与治疗, 综述
摘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是近年来人们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根据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新的切入点.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三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防范意识,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作者:钟娟;吴曙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研究报道大多集中在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的观察等方面,重叠感染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分为对照组(单日入院)和干预组(双日入院)两组,对照组执行神经系统一般护理常规,在患者出现便意,但有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20 ml纳肛帮助排便;干预组除了执行神经系统护理常规外,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心理干预、排便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人为干预、出院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结果 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明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其中出现抑郁、焦虑患者为58例,将58例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即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2周、4周及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作者:庞声航;阳初玉;徐薇;黄东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危害性大的病种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其发病特点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所以配合医生做有效的紧急救治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学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表现,60%门脉高压症由肝硬化引起,大约70%的肝硬化患者出现门脉高压、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3会出现静脉破裂出血,而首次静脉出血(FVB)其死亡率高达1/3,约有50%~80%的患者会发生再出血,再出血死亡率更高,可达30%~7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LC)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预防肝硬化患者首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降低再出血率,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1],本文就该病症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善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42例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广西南宁地区临床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索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盐水介质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南宁地区各医院送检的免疫血液学检测标本1 042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 鉴定确认同种特异性抗体42例,分别为:抗-E 22例,抗-c 9例,抗-Mur 5例,抗-D 2例,抗-Ce 1例,抗-M 1例,抗-Leb 1例,抗-e 1例等.结论 各级医院应积极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进行Rh血型的E抗原同型输注,对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莫秋红;钟春平;周先果;刘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尘肺合并肺曲霉病2例的护理体会

    肺曲霉病又称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感染或吸入曲霉属抗原所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过敏反应性的曲霉病、寄生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病.肺部曲霉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该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尘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极易发生真菌感染.2008年我科收治尘肺合并肺曲霉病2例,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林;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获得社会支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5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将两组患者所得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承琼;潘唐远;杨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80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调查与药敏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者,同时对所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以及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33.75%,革兰氏阴性菌占66.25%,且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则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以及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班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MTX)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RF均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d是一种治疗RA的有效药物,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张士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2.86%,其中78.26%的脑心综合征患者呈进展性卒中发病,脑叶梗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100%发病.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0.74%.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故对临床表现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要从各个环节尽早针对性干预卒中的进展,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素梅;王建良;陈帅;范变玲;白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与血脂异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1],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大血管病变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型医学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临床医师开始重视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关系,了解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异常的血脂即损害动脉内皮功能,又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积极调脂治疗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可以稳定斑块,从而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现就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欧小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概况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

    作者:柏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病人(AIDS)常见的可治愈的感染性疾病[1],也是艾滋病病病人的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有1/3的艾滋病病人因结核病死亡[2];近年来,结核病作为一种死灰复燃的古老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艾滋病已席卷全球,疫情上升仍无法得到彻底遏制,感染人数仍急剧上升.艾滋病的广泛流行,致使结核病疫情更加严峻,造成了结核病控制的恶性循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的双重感染已成为了全球极其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3].

    作者:赵亚玲;林新勤;秦绚;张湘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艾滋病病区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艾滋病发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脆弱的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心、病区设施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AIDS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完善病区设施的管理,保证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作者:谢彩英;杜丽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00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0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并分析.结果 5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检查指标全部正常121例,占24.2%,精液检查中发现有一项或几项异常379例,占75.8%,其中精子活力降低362例,占72.4%;精子计数异常86例,占 17.2%;精子形态异常79例,占15.8%;精液量异常61例,占12.2%;pH值异常56例,占11.2%;无精子症23例,占4.6%;精液不液化18例,占3.6%.结论 精液异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子,在基层医院应开展精液常规检查.

    作者:赵劲松;钟玲玲;高绪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内镜下综合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 评价内镜下微波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晚期食管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每2周治疗1次,4~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21例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梗阻缓解率为90.5%;对照组21例中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梗阻缓解率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魄;冯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结核病耐药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结核病的高耐药率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不断流行与传播已成为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3月1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新发耐多药患者几乎有一半来自中国和印度.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8.7%和46.5%;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2].根据首次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56万人;其中单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31万人,多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12万人,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约12万人;广泛耐药多肺结核病患者约1万人.

    作者:银春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与奈替吩酮康唑治疗体股癣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与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体股癣的疗效.方法 180例病人例分为两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1次/d,0.2 g/次,连服7d,同时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2次/d,14d为一疗程.B组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服药方法1疗程同A组,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愈34例,显效31例,无效25例.B组治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51例,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5,P=0.000).结论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联合奈替吩酮康唑乳膏外用为治疗体股癣为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农冠荣;李剑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