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寿明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HD)是使血管内血容量中细胞成分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达到节约用血的技术方法之一.围手术期血液稀释主要有3种形式:①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ANHD);②急性高(超)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AHHD);③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n-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IHD).血液稀释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和输血量,对于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缓解血源紧张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保护的越发重视,血液稀释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常用血液稀释技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彭永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关系密切,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调节受损.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UKPDS和DCCT)表明,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但不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大血管并发症.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在腹部的疼痛.病因极为复杂.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急诊并留院观察及收住内科后诊断以腹痛为主诉的内科疾病连续抽取106例进行分析.
作者:农肖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及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酶学动力学法和酶学速率法测定肺心病急性期46例、缓解期患者48例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3例发生心肌梗死,占6.52%,其中2例出现心律失常;3例有心功能不全,但无胸痛发生.正常对照组48例,心肌酶正常,且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作者:马向荣;周占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间皮素是一种分子量为40 kDa的细胞表面糖蛋白,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也可表达于正常胸膜、心包和腹膜的间皮细胞中,因而不是肿瘤特异性蛋白.一些间皮素阳性肿瘤患者的血中可以检测到少量间皮素,测定血中的间皮素可能有助于这些患者的诊断[1].间皮素基因编码一种69 kDa的前体蛋白,经加工形成一个40 kDa的膜结合蛋白(即间皮素)和一个31 kDa称之为巨核细胞促进因子(MPF)的脱落片断并释放出细胞外,间皮素能被单克隆抗体(Mab)k1识别.间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尚未明确,但由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有限而在某些肿瘤组织高度表达,有望用于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有证据显示间皮素是一种免疫原性蛋白质,可用于制作抗肿瘤疫苗.
作者:覃寿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al Penumonea,VAP)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常见并发症,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大障碍之一,也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2].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VAP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抗生素治疗、预防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就VAP病原学检查综述如下.
作者:滕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7例仅综合治疗未加用纳洛酮.结果 治疗组治愈11例(52.4%),好转8例(38.1%),对照组治愈6例(22.2%),好转13例(48.1%),两组显效(治愈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0,P<0.05).治疗组在意识转清、体温正常、抽搐停止时间及脑电图恢复正常上均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早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韦玉华;黄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从1994年开始我国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疫情逐年大幅度上升.自此,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为加强对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设置和验收,确保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06年6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强调,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机构或单位应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检测工作应在规定的职能范围内,检测技术及程序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办法>还对实验室人员、设施、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样品检测、检测结果的报告、检测记录的保存等各项内容给出了明确规定,并突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内容.
作者:周微雅;刘伟;梁富雄;郭宁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初是在肝脏部分切除的大鼠血清中被发现的,因发现其具有刺激肝细胞合成DNA而得名,后来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起源于中胚层的组织器官均有表达,除对肝细胞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外,对各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
作者:陈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其它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更多心血管疾病病人存活下来,因而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亦日益增多[1].由于受技术水平、设备及病人来源等因素制约,在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仍是心血管科主要面临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许多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大量实证.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基层医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2002年我国公布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仍有很大差距,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乃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电图(ECG)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ECG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M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部位及指导AMI治疗.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进展,特别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冠心病ECG的研究,使ECG快速、无创地估测IRA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有关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 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 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 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 ,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作者:胡曙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六月雪(CLYX)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在大无毒浓度(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天和8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无毒浓度的复方六月雪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的分泌.结论 CLYX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作者:杨霞芳;张士军;黄春喜;黄仁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运用于临床,使临床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并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有重大作用.如何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提高设备完好率,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作者:肖世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为与认知不一致的对策.方法 从加强全院职工的素质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论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改变不良行为的作用.结果 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能改变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使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一致,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外科手术病人严重并发症,也是手术及创伤后猝死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与APE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除手术前患者的状况外,手术本身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麻醉、体外循环等造成血流缓慢以及输血等引起血液粘度增高,均是手术诱发APE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例肺栓塞患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第3位[1],国内外越来越重视APE的诊断与治疗,肺栓塞的病死率高,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高达30%[2],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2%~8%[3].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各位学者重视.现对目前国内外APE治疗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1],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2].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明,在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等炎症标志物的浓度明显升高[3].人类及动物体外实验表明AS斑块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多种炎症递质表现[4~6].
作者: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重症乙型肝炎(以下简称重症肝炎)在肝炎临床分型中症状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达到50%-80%[1],严重威胁肝病患者生命.
作者:廖孟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衰以及其它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经济负担的第3位因素[3].在我国,高血压也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18岁人群发病率达18.8%,但对其知晓率仅为30.2%、服药率仅为24.7%、控制率仅为6.1%[5].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群众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知水平,积极预防、控制高血压,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降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现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唐春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欧美统计患病率约15%~20%.美国75~79岁女性患病率约16.2%,意大利80岁以上男性为16.3%,英国16.3%[1].我国VD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约有30%卒中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2].笔者自2000年6月起采用中药内服,以补肾涤痰化瘀为治疗原则,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