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明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一种常见临床急症.虽然大部分病例经一般常规治疗以痊愈,但对于急性中毒并深昏迷患者,病死率仍很高.
作者:方月梅;李炯;周佩绸;陈伟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血脂异常的降脂作用及降低气道阻力的机制.方法 对入选8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对照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的血脂及FEV1变化情况,用t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患者血脂各项均有改善,以TC和LDL-C降低尤为显著,TC为(4.52±1.21)m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6.54±0.70)mmol/L,P<0.01.总有效率90.1%;治疗后FEV1的改变,从治疗前(1.2±0.3)/L上升至(1.60±0.3)/L,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而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并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肺循环及干预α1-AT和TNF-3的介导而改善通气.笔者认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常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徐华智;劳元德;霍伟君;姚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震;曹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医务人员被打事件时有发生[1].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衰以及其它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经济负担的第3位因素[3].在我国,高血压也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18岁人群发病率达18.8%,但对其知晓率仅为30.2%、服药率仅为24.7%、控制率仅为6.1%[5].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群众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知水平,积极预防、控制高血压,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降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现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唐春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PV)治疗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各种原因发生RHF所致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使用NAPV治疗2 h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使用NAPV治疗2 h后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RR及HR显著降低, EF显著增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其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黄祥永;颜建辉;黄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易患肺炎.本院从1998年4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肺炎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60岁以上老年肺炎,男19例(63.3%),女11例(16.7%),年龄60~71岁,平均63.7%岁.以往有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胸膜炎3例,肺结核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作者:姜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长和依赖人类行为进行传播的特征,至今尚无完全治愈的药物和可预防的疫苗.而中国截止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 067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分布.据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 000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多的国家[1].
作者:那文艳;杨红叶;王志英;陈远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促进胃动力作用.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舒胆通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5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报道如下.
作者:霍超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的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结果 16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81.3%;基础疾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便秘7例,高脂血症6例.诱因中以使用泻剂多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16例,血性腹泻15例,发热9例,腹胀11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腹肌紧张1例.结肠镜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渗血、糜烂及溃疡、狭窄等为表现,其中一过型14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病变位于降结肠10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43.8%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 此病以老年人多发,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便秘,临床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作者:卢森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大部分被感染者可自然清除病毒,仅5%~10%被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宿主感染肝炎病毒后的不同结局不仅与病毒因素相关,还与宿主的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HBV感染中,正是通过间接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和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计划研究工作的进展,关于TNF-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TNF-α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严重的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已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所致的严重机会性感染,但并发弓形虫脑病在我国并不多见[1].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共收治艾滋病患者925例次,其中合并弓形体脑炎15例.本文通过对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弓形体脑炎(简称弓脑)患者进行评估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创造了抗病毒治疗机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丽群;苏春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5岁,反复左下腹疼痛、腹泻近3月,加重1周进院.患者一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无明确部位,清晨出现,夜间入睡后减轻.同时出现腹胀腹泻,每日3~4次,大便稀黄,无柏油样便、血便,无呕吐.近一个周来腹泻加重,达每日6~8次,大便稀水样.全身乏力,食欲有所减退,体重下降1 kg,睡眠不佳,小便正常.
作者:王家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为与认知不一致的对策.方法 从加强全院职工的素质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论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改变不良行为的作用.结果 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能改变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使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一致,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梗塞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雨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中青年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而积极的情感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患者对生活工作的信心,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了解中青年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实施护理.
作者:蔡联群;林桂珍;项方芳;陈漫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丙种球蛋白是由人体淋巴系统的B细胞产生的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IgG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又可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亚类,其亚类与抗炎性质相关,除能防止某些细菌感染,对某些病毒如腺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也十分有效,另外丙种球蛋白中存在着丰富的抗人类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自身抗体,能直接中和这些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且IgG分子中的Fc端能竞争性结合巨噬细胞IgGFc受体,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用途十分广泛,本文对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瑞斌;赵振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腹膜透析作为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腹膜透析又有其特殊性,即主要由患者在家庭中进行,所以患者必须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在漫长病程中,患者必须对自己的营养、液体摄入、预防并发症、心理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调整,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作者:雷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20)和常规血液透析组(n=20),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血清瘦素、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10例健康人的血清瘦素对照.结果 透析前,两组间血清瘦素、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透析前比较,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而血清瘦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下降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两组的血清BUN和C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瘦素,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常规血液透析对血清瘦素无清除作用.
作者:黄文坛;丁国华;龚智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