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坛;丁国华;龚智峰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5岁,反复左下腹疼痛、腹泻近3月,加重1周进院.患者一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无明确部位,清晨出现,夜间入睡后减轻.同时出现腹胀腹泻,每日3~4次,大便稀黄,无柏油样便、血便,无呕吐.近一个周来腹泻加重,达每日6~8次,大便稀水样.全身乏力,食欲有所减退,体重下降1 kg,睡眠不佳,小便正常.
作者:王家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堵塞,导致堵塞部位以下肺组织血供障碍梗死,而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常见的血栓来源为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在国外比较多见,病死率达10%;国内的尸检检出率 为3%~11%.其早期确诊率国外报道为10%~30%,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7.8%,可见对本病早期的确诊率,是今后应努力的方向[1].近年来,对PTE的各项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正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充分认识PTE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准确理解PTE,提高临床认知和诊治水平的基础.
作者:谭显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梗塞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雨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Bradham等[1]于1991年首次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发现的细胞因子,它属于一种即刻早期基因(CTGF Cyr61 nov,CCN)家族成员之一,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的下游介质.广泛存在于人类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和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具有明显的有丝分裂原性和趋化性,在体内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及创伤愈合等病理生理活动.在病理情况下,CTGF的过度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CTG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由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58例用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 睡眠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酸枣仁汤辨证加减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率且改善睡眠指标.
作者:李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 肺结核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 2005年 1月至12月137例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2006年 1月至12月入院的156例为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病人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80%的病人掌握了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有关知识及学会了监测方法 、胰岛素注射技术,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依从性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病人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李水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震;曹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 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 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 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 ,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作者:胡曙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因素,为健康教育和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第二次入院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影响160例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中,86.25%为对疾病缺乏了解,76.25%为年老,40.46%为独居无人督导,30%为工作繁忙,90%患者认为医药费用对医嘱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是影响医嘱依从性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是影响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决定因素;另外年老、独居无人督导、工作繁忙、无社区护理干预也是导致患者医嘱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医药费用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者:覃小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发病24 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 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作者:吴启兴;黄叔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在适应证范围内进行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急诊科从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林梅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血脂异常的降脂作用及降低气道阻力的机制.方法 对入选8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对照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的血脂及FEV1变化情况,用t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患者血脂各项均有改善,以TC和LDL-C降低尤为显著,TC为(4.52±1.21)m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6.54±0.70)mmol/L,P<0.01.总有效率90.1%;治疗后FEV1的改变,从治疗前(1.2±0.3)/L上升至(1.60±0.3)/L,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而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并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肺循环及干预α1-AT和TNF-3的介导而改善通气.笔者认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常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徐华智;劳元德;霍伟君;姚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Th2细胞分泌,少数由Th0细胞、CD8+T细胞、活化的B细胞、Kufpper细胞、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产生.IL-10主要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1细胞应答,抑制丝裂原和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与IL-3或IL-4协同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作为IL-2、4、7的共同刺激因子,促进未成熟胸腺细胞生长.IL-10基因启动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其基因多态性是否导致了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经过和结局,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探讨IL-1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解释为何同为HBV感染,却出现不同疾病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万裴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医务人员被打事件时有发生[1].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学观点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过快,且与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有关系.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但选择性地表达于包括消化系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是凋亡执行的重要效应分子,广泛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和治疗靶点.现就Survivin、Caspase-3的结构功能与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芬;吕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220例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3.9%),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100%,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敏感率分别为72.4%,80.0%,80.9%,62.9%;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等敏感率均低(分别为16.7%、37.5%).结论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华;奚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1],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2].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明,在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等炎症标志物的浓度明显升高[3].人类及动物体外实验表明AS斑块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多种炎症递质表现[4~6].
作者: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阿魏酸钠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9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滴阿魏酸钠,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结论 阿魏酸钠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