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荣;许丁空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及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酶学动力学法和酶学速率法测定肺心病急性期46例、缓解期患者48例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3例发生心肌梗死,占6.52%,其中2例出现心律失常;3例有心功能不全,但无胸痛发生.正常对照组48例,心肌酶正常,且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作者:马向荣;周占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欧美统计患病率约15%~20%.美国75~79岁女性患病率约16.2%,意大利80岁以上男性为16.3%,英国16.3%[1].我国VD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约有30%卒中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2].笔者自2000年6月起采用中药内服,以补肾涤痰化瘀为治疗原则,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 肺结核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外科手术病人严重并发症,也是手术及创伤后猝死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与APE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除手术前患者的状况外,手术本身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麻醉、体外循环等造成血流缓慢以及输血等引起血液粘度增高,均是手术诱发APE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例肺栓塞患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第3位[1],国内外越来越重视APE的诊断与治疗,肺栓塞的病死率高,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高达30%[2],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2%~8%[3].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各位学者重视.现对目前国内外APE治疗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在腹部的疼痛.病因极为复杂.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急诊并留院观察及收住内科后诊断以腹痛为主诉的内科疾病连续抽取106例进行分析.
作者:农肖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5岁,反复左下腹疼痛、腹泻近3月,加重1周进院.患者一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无明确部位,清晨出现,夜间入睡后减轻.同时出现腹胀腹泻,每日3~4次,大便稀黄,无柏油样便、血便,无呕吐.近一个周来腹泻加重,达每日6~8次,大便稀水样.全身乏力,食欲有所减退,体重下降1 kg,睡眠不佳,小便正常.
作者:王家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据WHO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约为3.5亿人.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高发区,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3,约为1.2亿人.HBsAg携带率达9.75%,慢性乙肝病人达3 000万人,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变,每年仅1%~2%会自清除HBsAg,1%~5%可演变为肝癌[1],对人们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治疗乙型肝炎,减轻肝脏病变,降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课题[2].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药物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防止慢性化发展等综合治疗.在其治疗原则上,国内外肝病学界已达成共识,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其中主要、根本的治疗措施[3].现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朱宇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状态与血管炎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与血管炎的关系.
作者:许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的关系.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以高达13%,无症状者为1‰~2%,与狭窄粥样斑块稳定性有关[1].
作者:伍龙;李文华;刘一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为与认知不一致的对策.方法 从加强全院职工的素质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论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改变不良行为的作用.结果 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能改变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使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一致,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疾病或是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AMI主要症状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有20%~30%AMI患者症状不典型,若不提高警惕,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以致延误诊治.老年人由于神经反应迟钝,疼痛阈值较高,误诊率更高,导致病死率增加.总结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老年AMI 346例,均符合WHO 1981年AMI诊断标准的其中误诊的54例进行分析.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学观点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过快,且与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有关系.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但选择性地表达于包括消化系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是凋亡执行的重要效应分子,广泛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和治疗靶点.现就Survivin、Caspase-3的结构功能与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芬;吕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Th2细胞分泌,少数由Th0细胞、CD8+T细胞、活化的B细胞、Kufpper细胞、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产生.IL-10主要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1细胞应答,抑制丝裂原和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与IL-3或IL-4协同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作为IL-2、4、7的共同刺激因子,促进未成熟胸腺细胞生长.IL-10基因启动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其基因多态性是否导致了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经过和结局,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探讨IL-1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解释为何同为HBV感染,却出现不同疾病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万裴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Bradham等[1]于1991年首次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发现的细胞因子,它属于一种即刻早期基因(CTGF Cyr61 nov,CCN)家族成员之一,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的下游介质.广泛存在于人类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和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具有明显的有丝分裂原性和趋化性,在体内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及创伤愈合等病理生理活动.在病理情况下,CTGF的过度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CTG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及其lasR/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PAO1 lasR 、PAO1 rhlR基因缺陷型体外生物被膜培养7 d,经26 μg/ml美罗培南作用24 h,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 7 d后PAO1野生型和PAO1 lasR 、PAO1 rhlR基因缺陷型都能形成生物被膜结构,美罗培南作用后,PAO1野生型的生物被膜结构明显稀薄,而PAO1 lasR 、PAO1 rhlR基因缺陷型的生物被膜结构基本被破坏.结论 lasR,rhlR 基因抑制美罗培南对P.a生物被膜内的敏感性.
作者: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宋志军;吴红;王立赞;陈海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al Penumonea,VAP)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常见并发症,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大障碍之一,也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2].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VAP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抗生素治疗、预防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就VAP病原学检查综述如下.
作者:滕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丙种球蛋白是由人体淋巴系统的B细胞产生的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IgG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又可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亚类,其亚类与抗炎性质相关,除能防止某些细菌感染,对某些病毒如腺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也十分有效,另外丙种球蛋白中存在着丰富的抗人类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自身抗体,能直接中和这些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且IgG分子中的Fc端能竞争性结合巨噬细胞IgGFc受体,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用途十分广泛,本文对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瑞斌;赵振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阿魏酸钠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9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滴阿魏酸钠,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结论 阿魏酸钠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应用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高血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5岁,平均(53±7)岁;病程1~15年,平均(5.4±1.9)年;按WHO诊断标准分级,Ⅰ级高血压(轻度)11例,Ⅱ级高血压(中度)14例,3级高血压(重度)5例,体重指数(28~32)kg/m2,腰围:男(93~105)cm,女(80~92)cm;伴有高脂血症26例.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