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目的 为提高毒蜂蛰伤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根据病人的情况尽早给予血液透析,加强血透中及血透后的护理,并对局部伤口进行处理,同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全身治疗:如运用激素、抗过敏、抗感染、保肝护肾、营养心肌、利尿、碱化尿液,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等.结果 痊愈25例,病情好转5例,死亡5例.血肌酐由治前(886±130.8)μmol/L降为治后的(269±50.2)μmol/L(P<0.01).结论 迅速建立血管通路,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韦利菊;马爱莉;黄桂芬;覃兰宁;罗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外科手术病人严重并发症,也是手术及创伤后猝死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与APE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除手术前患者的状况外,手术本身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麻醉、体外循环等造成血流缓慢以及输血等引起血液粘度增高,均是手术诱发APE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例肺栓塞患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第3位[1],国内外越来越重视APE的诊断与治疗,肺栓塞的病死率高,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高达30%[2],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2%~8%[3].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各位学者重视.现对目前国内外APE治疗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1].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2].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较正常人增加两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3.6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是产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与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DAG-PKC)系统的激活、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多因素、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起关键作用.现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黄海波;赵雪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堵塞,导致堵塞部位以下肺组织血供障碍梗死,而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常见的血栓来源为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在国外比较多见,病死率达10%;国内的尸检检出率 为3%~11%.其早期确诊率国外报道为10%~30%,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7.8%,可见对本病早期的确诊率,是今后应努力的方向[1].近年来,对PTE的各项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正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充分认识PTE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准确理解PTE,提高临床认知和诊治水平的基础.
作者:谭显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其它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更多心血管疾病病人存活下来,因而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亦日益增多[1].由于受技术水平、设备及病人来源等因素制约,在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仍是心血管科主要面临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许多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大量实证.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基层医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2002年我国公布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仍有很大差距,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乃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drome,GBS),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造成急性肢体瘫痪的常见疾病之一.GBS是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使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病程2~3周也开始逐渐恢复;而危重病例可导致死亡,若抢救及时,治疗适当,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就近年来对GBS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禤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HD)是使血管内血容量中细胞成分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达到节约用血的技术方法之一.围手术期血液稀释主要有3种形式:①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ANHD);②急性高(超)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AHHD);③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n-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IHD).血液稀释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和输血量,对于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缓解血源紧张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保护的越发重视,血液稀释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常用血液稀释技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彭永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百色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百色市2004~2006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肝8286例,年均发病率为74.37/10万,病死率为0.7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集中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 百色市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青壮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郑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及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酶学动力学法和酶学速率法测定肺心病急性期46例、缓解期患者48例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3例发生心肌梗死,占6.52%,其中2例出现心律失常;3例有心功能不全,但无胸痛发生.正常对照组48例,心肌酶正常,且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作者:马向荣;周占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六月雪(CLYX)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在大无毒浓度(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天和8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无毒浓度的复方六月雪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的分泌.结论 CLYX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作者:杨霞芳;张士军;黄春喜;黄仁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因素,为健康教育和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第二次入院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影响160例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中,86.25%为对疾病缺乏了解,76.25%为年老,40.46%为独居无人督导,30%为工作繁忙,90%患者认为医药费用对医嘱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是影响医嘱依从性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是影响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决定因素;另外年老、独居无人督导、工作繁忙、无社区护理干预也是导致患者医嘱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医药费用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者:覃小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震;曹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非出血性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临床资料,所有临床怀疑烟雾病者,均行DSA确诊,同时行TCD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包括轻度缺血症状或非典型脑血管病症状病例,TCD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血管新生.结论 TCD有助于非出血性烟雾病的早期发现,并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但DSA检查仍为金标准.
作者:张谊平;秦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20)和常规血液透析组(n=20),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血清瘦素、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10例健康人的血清瘦素对照.结果 透析前,两组间血清瘦素、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透析前比较,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而血清瘦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下降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两组的血清BUN和C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瘦素,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常规血液透析对血清瘦素无清除作用.
作者:黄文坛;丁国华;龚智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自觉、主动的学习,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1].
作者:何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国内资料显示,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4.43%[1].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47例,其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1例.发病率占7.5%,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艳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在适应证范围内进行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急诊科从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林梅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为与认知不一致的对策.方法 从加强全院职工的素质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论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改变不良行为的作用.结果 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监督机制,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能改变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使医务人员认知和行为一致,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220例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3.9%),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100%,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敏感率分别为72.4%,80.0%,80.9%,62.9%;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等敏感率均低(分别为16.7%、37.5%).结论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华;奚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丙种球蛋白是由人体淋巴系统的B细胞产生的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IgG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又可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亚类,其亚类与抗炎性质相关,除能防止某些细菌感染,对某些病毒如腺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也十分有效,另外丙种球蛋白中存在着丰富的抗人类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自身抗体,能直接中和这些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且IgG分子中的Fc端能竞争性结合巨噬细胞IgGFc受体,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用途十分广泛,本文对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瑞斌;赵振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