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栓塞的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新进展

谭显武

关键词:肺栓塞, 基础疾病, 病理生理学
摘要: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堵塞,导致堵塞部位以下肺组织血供障碍梗死,而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常见的血栓来源为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在国外比较多见,病死率达10%;国内的尸检检出率 为3%~11%.其早期确诊率国外报道为10%~30%,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7.8%,可见对本病早期的确诊率,是今后应努力的方向[1].近年来,对PTE的各项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正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充分认识PTE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准确理解PTE,提高临床认知和诊治水平的基础.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睡眠障碍58例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由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58例用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 睡眠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酸枣仁汤辨证加减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率且改善睡眠指标.

    作者:李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疾病或是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AMI主要症状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有20%~30%AMI患者症状不典型,若不提高警惕,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以致延误诊治.老年人由于神经反应迟钝,疼痛阈值较高,误诊率更高,导致病死率增加.总结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老年AMI 346例,均符合WHO 1981年AMI诊断标准的其中误诊的54例进行分析.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枣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和时间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枣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在季节和时间上的特点,为积极防治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统计上消化道出血(首发症状为呕血、黑便或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时间和季节,对不同时间段和季节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夜间和晚间出血率(84.6%)明显高于日间出血率(15.4%)(P<0.01),冬春季出血率(68.38%)明显高于夏秋季(31.62%)(P<0.01).结论 枣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夜间和晚间明显高于日间的规律性特征.

    作者: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Bradham等[1]于1991年首次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发现的细胞因子,它属于一种即刻早期基因(CTGF Cyr61 nov,CCN)家族成员之一,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的下游介质.广泛存在于人类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和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具有明显的有丝分裂原性和趋化性,在体内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及创伤愈合等病理生理活动.在病理情况下,CTGF的过度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CTG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调亡[1].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等.我科应用紫杉醇治疗43例恶性肿瘤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炳葵;付喜秀;谢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因素,为健康教育和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第二次入院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影响160例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中,86.25%为对疾病缺乏了解,76.25%为年老,40.46%为独居无人督导,30%为工作繁忙,90%患者认为医药费用对医嘱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是影响医嘱依从性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是影响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决定因素;另外年老、独居无人督导、工作繁忙、无社区护理干预也是导致患者医嘱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医药费用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者:覃小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灭鼠药中毒33例临床救治体会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救治33例灭鼠药中毒患者,现将救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3例中毒患者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7~59岁;其中自杀服药23例,误服含鼠药成分的食物中毒10例;中毒至来院时间≤30 min者21例,30~60 min内者6例,时间不详6例.27例治愈,6例死亡.

    作者:蒲芳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间皮素的研究进展

    间皮素是一种分子量为40 kDa的细胞表面糖蛋白,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也可表达于正常胸膜、心包和腹膜的间皮细胞中,因而不是肿瘤特异性蛋白.一些间皮素阳性肿瘤患者的血中可以检测到少量间皮素,测定血中的间皮素可能有助于这些患者的诊断[1].间皮素基因编码一种69 kDa的前体蛋白,经加工形成一个40 kDa的膜结合蛋白(即间皮素)和一个31 kDa称之为巨核细胞促进因子(MPF)的脱落片断并释放出细胞外,间皮素能被单克隆抗体(Mab)k1识别.间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尚未明确,但由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有限而在某些肿瘤组织高度表达,有望用于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有证据显示间皮素是一种免疫原性蛋白质,可用于制作抗肿瘤疫苗.

    作者:覃寿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urvivin、Caspase-3与消化道肿瘤

    现代肿瘤学观点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过快,且与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有关系.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但选择性地表达于包括消化系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是凋亡执行的重要效应分子,广泛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和治疗靶点.现就Survivin、Caspase-3的结构功能与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芬;吕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颅脑疾病研究进展

    纳洛酮(nalox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脂溶性高,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有效地阻断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脑损害,及继发性病理损害[1],在临床各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颅脑疾病中,包括颅脑原发性疾病、其他疾病继发的脑损害以及颅脑疾病诱发的相关疾病,纳洛酮都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纳洛酮在颅脑疾病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白建刚;朱伟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附16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的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结果 16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81.3%;基础疾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便秘7例,高脂血症6例.诱因中以使用泻剂多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16例,血性腹泻15例,发热9例,腹胀11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腹肌紧张1例.结肠镜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渗血、糜烂及溃疡、狭窄等为表现,其中一过型14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病变位于降结肠10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43.8%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 此病以老年人多发,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便秘,临床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作者:卢森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明确的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再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 39例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总缓解率97.4%.结论 重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对诊断明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序贯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具有临床起效快,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佐圣;达春和;张衡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障碍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心理障碍因素,研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患者全面准确评估,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183例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障碍,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病情均缓解出院.出院时情绪稳定146例占79.78%,开朗37例占20.22%.结论 SLE患者心理障碍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的及早进行疏导,可促进病情缓解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健宁;曾夏杏;武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198例回顾性分析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心电图(ECG)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ECG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M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部位及指导AMI治疗.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进展,特别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冠心病ECG的研究,使ECG快速、无创地估测IRA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有关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drome,GBS),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造成急性肢体瘫痪的常见疾病之一.GBS是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使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病程2~3周也开始逐渐恢复;而危重病例可导致死亡,若抢救及时,治疗适当,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就近年来对GBS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禤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临床诊疗和内镜检查工作.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确定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以来,已经20多年了.有关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p已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癌及胃相关性淋巴瘤的元凶之一[1,2].在我国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已达40%~60%.掌握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

    作者:廖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几种白细胞介素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1],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2].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明,在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等炎症标志物的浓度明显升高[3].人类及动物体外实验表明AS斑块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多种炎症递质表现[4~6].

    作者: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达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初是在肝脏部分切除的大鼠血清中被发现的,因发现其具有刺激肝细胞合成DNA而得名,后来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起源于中胚层的组织器官均有表达,除对肝细胞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外,对各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

    作者:陈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顽固性心衰所致低氧血症84例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PV)治疗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各种原因发生RHF所致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使用NAPV治疗2 h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使用NAPV治疗2 h后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RR及HR显著降低, EF显著增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其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黄祥永;颜建辉;黄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