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葵;付喜秀;谢小红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7例仅综合治疗未加用纳洛酮.结果 治疗组治愈11例(52.4%),好转8例(38.1%),对照组治愈6例(22.2%),好转13例(48.1%),两组显效(治愈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0,P<0.05).治疗组在意识转清、体温正常、抽搐停止时间及脑电图恢复正常上均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早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韦玉华;黄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 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 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 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 ,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作者:胡曙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风早期介入中医特色护理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烫疗,观察上下肢肌力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中草药烫疗的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滕艳玲;韦翠萍;刘凤;赵明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中青年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而积极的情感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患者对生活工作的信心,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了解中青年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实施护理.
作者:蔡联群;林桂珍;项方芳;陈漫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及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酶学动力学法和酶学速率法测定肺心病急性期46例、缓解期患者48例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3例发生心肌梗死,占6.52%,其中2例出现心律失常;3例有心功能不全,但无胸痛发生.正常对照组48例,心肌酶正常,且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作者:马向荣;周占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传统保留灌肠法与改进保留灌肠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分为传统灌肠法组及改进灌肠法组各2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种方法 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改进灌肠法组灌肠液在肠内保存时间及病人满意度均优于传统灌肠法组.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时,改进法保留灌肠可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疗效,且病人乐于接受.
作者:蒙健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由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58例用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 睡眠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酸枣仁汤辨证加减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率且改善睡眠指标.
作者:李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梗塞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雨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 对47例住院及41例家庭护理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死亡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死亡原因及成活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死于肺炎共28例(31.8%),分别占两组第一位;住院组中死于原有疾病13例(27.66%),营养不良9例(19.15%),占第二、第三位;家庭组第二、三位死因分别是褥疮感染9例(21.95%)和意外7例(17.07%),两组死因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住院组存活时间平均(682±183)d,家庭组平均(456±107)d,(P<0.01).结论 肺炎是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治疗原有疾病、加强护理、相关卫生知识宣教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唐修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腹膜透析作为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腹膜透析又有其特殊性,即主要由患者在家庭中进行,所以患者必须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在漫长病程中,患者必须对自己的营养、液体摄入、预防并发症、心理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调整,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作者:雷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PV)治疗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各种原因发生RHF所致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使用NAPV治疗2 h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使用NAPV治疗2 h后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RR及HR显著降低, EF显著增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其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黄祥永;颜建辉;黄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百色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百色市2004~2006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肝8286例,年均发病率为74.37/10万,病死率为0.7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集中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 百色市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青壮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郑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西药致肝损害74例(80.43%),中药致肝损害18例(占19.57%).HBsAg阳性4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占45.2%,重症肝炎8例占19.05%,死亡3例占7.1%.HBsAg阴性5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占24%,重症肝炎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 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
作者:董文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振动感觉定量检查仪测定6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双足第1跖骨关节头的VPT.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VPT显著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P<0.001).6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升高46例(76.7%),其中低度风险8例(17.4%),中度风险23例(50.0%),高度风险15例(32.6%),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症状31例(67.4%),无症状15例(32.6%).<65岁年龄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65岁年龄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病程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5年病程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T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年龄较大(P<0.001),病程较长(P<0.005).二组性别、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LDL-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合并率、高血压合并率、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影响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T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可靠指标.增龄、病程长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作者:劳丹华;黄庆娟;叶学和;陈凤坤;陈哲;李锋;符俊祖;任志玲;李廷尉;罗碧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 2005年 1月至12月137例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2006年 1月至12月入院的156例为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病人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80%的病人掌握了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有关知识及学会了监测方法 、胰岛素注射技术,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依从性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病人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李水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枣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在季节和时间上的特点,为积极防治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统计上消化道出血(首发症状为呕血、黑便或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时间和季节,对不同时间段和季节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夜间和晚间出血率(84.6%)明显高于日间出血率(15.4%)(P<0.01),冬春季出血率(68.38%)明显高于夏秋季(31.62%)(P<0.01).结论 枣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夜间和晚间明显高于日间的规律性特征.
作者: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学观点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过快,且与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有关系.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但选择性地表达于包括消化系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是凋亡执行的重要效应分子,广泛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和治疗靶点.现就Survivin、Caspase-3的结构功能与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芬;吕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 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 %(313/17 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0%,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癌0及18.5%.结论 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谢月萍;刘达云;朱世龙;方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近期预后.急性期患者主要心理障碍是焦虑及抑郁[1],因此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有助于防治心身疾病,取得患者治疗的配合,消除心理压抑,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对AMI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
作者:陈伟莉;周爱花;方兰芬;谢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