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进展

王震;曹斌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 脑钠肽, 治疗
摘要: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据WHO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约为3.5亿人.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高发区,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3,约为1.2亿人.HBsAg携带率达9.75%,慢性乙肝病人达3 000万人,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变,每年仅1%~2%会自清除HBsAg,1%~5%可演变为肝癌[1],对人们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治疗乙型肝炎,减轻肝脏病变,降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课题[2].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药物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防止慢性化发展等综合治疗.在其治疗原则上,国内外肝病学界已达成共识,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其中主要、根本的治疗措施[3].现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朱宇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20例脑卒中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220例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3.9%),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100%,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敏感率分别为72.4%,80.0%,80.9%,62.9%;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等敏感率均低(分别为16.7%、37.5%).结论 脑卒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华;奚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其它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更多心血管疾病病人存活下来,因而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亦日益增多[1].由于受技术水平、设备及病人来源等因素制约,在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仍是心血管科主要面临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许多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大量实证.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基层医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2002年我国公布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仍有很大差距,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乃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魏酸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阿魏酸钠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9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滴阿魏酸钠,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结论 阿魏酸钠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睡眠障碍58例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由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58例用酸枣仁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 睡眠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酸枣仁汤辨证加减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率且改善睡眠指标.

    作者:李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198例回顾性分析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因复杂,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典型,程度重,治疗难度大.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秦天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坎地沙坦及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左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05例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坎地沙坦组35例,加用坎地沙坦4~8 mg/d;培哚普利组35例,加用培哚普利4 mg/d;坎地沙坦加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35例,培哚普利4 mg/d及坎地沙坦4~8 mg/d.疗程均为24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结果 治疗24周末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LVEDd、LVMI、LVEF、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论 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CHF的心室重塑,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黄绍湘;卫智权;何贵新;黎芳;卢幻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因素,为健康教育和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第二次入院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影响160例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因素中,86.25%为对疾病缺乏了解,76.25%为年老,40.46%为独居无人督导,30%为工作繁忙,90%患者认为医药费用对医嘱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是影响医嘱依从性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是影响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决定因素;另外年老、独居无人督导、工作繁忙、无社区护理干预也是导致患者医嘱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医药费用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者:覃小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医务人员被打事件时有发生[1].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DSA与TCD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 对比非出血性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临床资料,所有临床怀疑烟雾病者,均行DSA确诊,同时行TCD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包括轻度缺血症状或非典型脑血管病症状病例,TCD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血管新生.结论 TCD有助于非出血性烟雾病的早期发现,并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但DSA检查仍为金标准.

    作者:张谊平;秦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认知干预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近期预后.急性期患者主要心理障碍是焦虑及抑郁[1],因此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有助于防治心身疾病,取得患者治疗的配合,消除心理压抑,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对AMI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

    作者:陈伟莉;周爱花;方兰芬;谢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31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外科手术病人高血压131例,进行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补液量和输液速度、使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目标血压的达标率.结果 131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经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后,123例(93.89%)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所有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理想 .结论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护理对血压的达标至关重要.

    作者:姚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 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 %(313/17 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0%,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癌0及18.5%.结论 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谢月萍;刘达云;朱世龙;方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92例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西药致肝损害74例(80.43%),中药致肝损害18例(占19.57%).HBsAg阳性4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占45.2%,重症肝炎8例占19.05%,死亡3例占7.1%.HBsAg阴性5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占24%,重症肝炎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 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

    作者:董文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瘦素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20)和常规血液透析组(n=20),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血清瘦素、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10例健康人的血清瘦素对照.结果 透析前,两组间血清瘦素、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透析前比较,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而血清瘦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下降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两组的血清BUN和C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瘦素,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常规血液透析对血清瘦素无清除作用.

    作者:黄文坛;丁国华;龚智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4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体会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凶险,变化快,需要及时高效地抢救治疗,才能迅速缓解病情.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症的急救水平,本文对急诊抢救的6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应用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高血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5岁,平均(53±7)岁;病程1~15年,平均(5.4±1.9)年;按WHO诊断标准分级,Ⅰ级高血压(轻度)11例,Ⅱ级高血压(中度)14例,3级高血压(重度)5例,体重指数(28~32)kg/m2,腰围:男(93~105)cm,女(80~92)cm;伴有高脂血症26例.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1].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2].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较正常人增加两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3.6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是产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与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DAG-PKC)系统的激活、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多因素、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起关键作用.现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黄海波;赵雪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士艾滋病知识现状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长和依赖人类行为进行传播的特征,至今尚无完全治愈的药物和可预防的疫苗.而中国截止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 067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分布.据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 000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多的国家[1].

    作者:那文艳;杨红叶;王志英;陈远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 肺结核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