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肖尧
目的 探讨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 对47例住院及41例家庭护理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死亡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死亡原因及成活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死于肺炎共28例(31.8%),分别占两组第一位;住院组中死于原有疾病13例(27.66%),营养不良9例(19.15%),占第二、第三位;家庭组第二、三位死因分别是褥疮感染9例(21.95%)和意外7例(17.07%),两组死因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住院组存活时间平均(682±183)d,家庭组平均(456±107)d,(P<0.01).结论 肺炎是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治疗原有疾病、加强护理、相关卫生知识宣教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唐修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20)和常规血液透析组(n=20),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血清瘦素、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10例健康人的血清瘦素对照.结果 透析前,两组间血清瘦素、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透析前比较,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01),而血清瘦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下降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两组的血清BUN和C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健康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瘦素,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常规血液透析对血清瘦素无清除作用.
作者:黄文坛;丁国华;龚智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外科手术病人高血压131例,进行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补液量和输液速度、使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目标血压的达标率.结果 131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经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后,123例(93.89%)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所有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理想 .结论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护理对血压的达标至关重要.
作者:姚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明确的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再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 39例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总缓解率97.4%.结论 重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对诊断明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序贯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具有临床起效快,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佐圣;达春和;张衡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在腹部的疼痛.病因极为复杂.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急诊并留院观察及收住内科后诊断以腹痛为主诉的内科疾病连续抽取106例进行分析.
作者:农肖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大部分被感染者可自然清除病毒,仅5%~10%被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宿主感染肝炎病毒后的不同结局不仅与病毒因素相关,还与宿主的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HBV感染中,正是通过间接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和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计划研究工作的进展,关于TNF-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TNF-α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实质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是老年性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AD)其预后相对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危险因素及机制早期干预[1],而达到治疗目的.现就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柳真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梗塞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雨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西药致肝损害74例(80.43%),中药致肝损害18例(占19.57%).HBsAg阳性4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占45.2%,重症肝炎8例占19.05%,死亡3例占7.1%.HBsAg阴性5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占24%,重症肝炎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 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
作者:董文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医务人员被打事件时有发生[1].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 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 %(313/17 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0%,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癌0及18.5%.结论 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谢月萍;刘达云;朱世龙;方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 肺结核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 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 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 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 ,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作者:胡曙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非出血性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临床资料,所有临床怀疑烟雾病者,均行DSA确诊,同时行TCD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包括轻度缺血症状或非典型脑血管病症状病例,TCD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血管新生.结论 TCD有助于非出血性烟雾病的早期发现,并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但DSA检查仍为金标准.
作者:张谊平;秦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肿瘤中作用也不相同,主要取决与肿瘤细胞的类型.近年研究发现,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进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NTs和它们的受体与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NTs及其受体与晚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章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PV)治疗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各种原因发生RHF所致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使用NAPV治疗2 h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使用NAPV治疗2 h后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RR及HR显著降低, EF显著增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其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黄祥永;颜建辉;黄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震;曹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发病24 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 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作者:吴启兴;黄叔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ing,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的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特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的目标.糖尿病是目前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有关报道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1%~2%,并以每年75万人的速度递增[1].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初是在肝脏部分切除的大鼠血清中被发现的,因发现其具有刺激肝细胞合成DNA而得名,后来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起源于中胚层的组织器官均有表达,除对肝细胞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外,对各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
作者:陈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