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口瓣膜上型狭窄致猝死1例

费青;康秋君;范哲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主动脉口狭窄, 瓣上狭窄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儿童急死,常见的有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因主动脉口狭窄致儿童急死则少见,尤其是瓣上狭窄型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囚禁振动对血液学影响及机制

    本文用中国树鼩为实验对象,探讨囚禁振动刺激对血液学影响的机制.以期获得社会环境刺激对个人心理行为影响的资料,为法医学、犯罪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俞发荣;魏克强;连秀珍;罗琼;彭涛;郑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猝死1例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40岁,无业.2003年7月29日上午8时许,因突然倒地,被送到医院急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清醒后要求回家,于12时30分被发现死于路边上.

    作者:付贵刚;康拓明;耿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法医毒理学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基因芯片(gene chip),也被称之为DNA微阵列(DNAarray)、寡核苷酸微芯片(oligonucleotide microchip)或寡核苷酸微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首先由美国加州Affymetrix公司于1996年开发,它的出现给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1].

    作者:朱传红;刘良;周亦武;黄光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传导系统的常见疾病(讲座3)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常是全身或心脏病变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发生.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虽不多见,但它可诱发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法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法医应该了解、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以便在损伤与疾病并存中作出准确鉴定,为执法部门提供量刑定罪的依据.

    作者:姚青松;宋一璇;祝家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广泛性头皮动静脉畸形并动静脉瘘1例

    颅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常常发生于颅内,如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等,而发生于头皮的广泛性动静脉畸形十分罕见.笔者遇到1例,且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小红;胡俊;饶广勋;张玲莉;陈晓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测定DNA含量推断死亡时间--图像分析技术的标准化探讨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重要且复杂的课题,为此人们应用各种手段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日益成熟,通过测定死亡后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变化来推断PMI,有望成为一种更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何方刚;任亮;刘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体永存骨骺误诊为外伤性骨折1例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韩某,男,1968年出生,个体经营户.2003年8月26日15时许在住宅小区内因纠纷被物业管理人员拳击腰背部,脚踢左侧下肢.纠纷过程中韩某始终处于站立位,被他人劝架终止后,自行到当地医院就诊.自诉被人殴打后腰背部疼痛,要求摄片检查.即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T12椎体轻度楔形变,椎体前上角类三角形游离致密阴影,椎间隙正常.X线片意见:T12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撕脱骨折.同年9月2日进行法医学鉴定.

    作者:王新平;孙连强;陆建;陈小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华东地区汉族D16S3391和D10S676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D16S3391和D10S676基因座分别定位于人类第16号和第10号染色体,其核心序列分别为(TCTA)n和(AGAT)n,先后由Marshfield实验室从人类基因组分离获得(www.chlc.org).为了解D16S3391和D10S676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状态,本文作者建立了这两个基因座的分型方法,并获得了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在这两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振;夏水秀;张志湘;王祖峰;步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例外伤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失败鉴定的探讨

    1案例某男,1971年出生,工人.15岁时配戴近视镜,伤前配镜300度.1996年4月7日与他人撕打时镜片破裂刺伤右眼.当即入职工医院检查见角膜中央裂口,虹膜大部缺失,前房消失,玻璃体出血,晶体皮质嵌顿.

    作者:白宁波;付朋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例强奸猥亵案的DNA检验

    1案件资料1.1简要案情2003年9月22日8时许,受害人徐某报案,被人强奸.经查,2003年9月21日晚21时许,犯罪嫌疑人梁某爬墙入室,用暴力、语言威胁,将其强奸数次.受害人徐某陈述,嫌疑人极其变态,过程中先后用玩具防真手枪、折叠扇捅戳其阴道数次,整个强奸猥亵过程持续近7h,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肉体及心灵创伤.嫌疑人梁某被抓捕后拒不交代其强奸行为及猥亵过程.

    作者:周如华;周钱颖;华炜婕;谈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例手外伤截指损伤程度评定分析

    1案例资料吴某,男,26岁,农民.被人扭伤右手两周于医院就诊.查体见:右手小指及第4、5掌指关节间红肿,皮肤温度高,X线片示:右小指近节骨质稀疏,骨小梁模糊不清.受伤六周后又到医院就诊,查体:右小指及第5掌指关节间明显肿胀,压痛,以第4、5掌指间为重,触及有波动感,皮温升高,当日X线片示:右小指近节骨质密度降低,内侧皮质边缘粗糙,没有骨膜反应.

    作者:李坤明;张鹏坤;魏刚;康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及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染色结果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3h时GFAP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增多,1d和5d组单个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达峰值,但在3d组相对邻近组却下降,呈现出一双峰波形,7d达大值;阳性物质总面积自3h时表达增多开始后一直增加,直到7d时达高峰.(2)伤后12h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并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iNOS阳性细胞数目(或阳性物质总面积)逐渐增多,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伤后1d至3d组阳性物质总面积达到高峰,5d后开始下降,但7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于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高于起始水平.结论脑挫伤后GFAP和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作者:王炜煜;秦启生;易继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人血浆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酮的分析方法.方法以Oasis(R)HLB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提取,应用HPLC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高于80%,线性范围在10~1 000ng/ml,经该方法测得雷公藤甲素的小检出限为3.0ng/ml,雷公藤酮的小检出限为4.5ng/ml(S/N≥3).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雷公藤中毒的法医学检验.

    作者:王朝虹;张吉林;何毅;侯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粘附分子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以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方面有多种重要作用[1].

    作者:陈志明;卢英强;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法医病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法医学鉴定质量

    为提高法医检案质量,使法医检验鉴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法医鉴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96年以后,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我国部分单位起草了一系列有关法医病理学检验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经批准,于1997年后实施[1,2].

    作者:黄光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

    目的建立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用1%三氯乙酸-乙腈萃取血液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MRM扫描.结果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0.992 2.低检测浓度(LOQ,S/N=5)分别为乌头碱2.0 ng/ml,次乌头碱0.5ng/ml,新乌头碱0.5ng/ml.空白血添加回收率91.25%~103.1%,变异系数(CV,n=6)<10.93%.结论LC/MS/MS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快速简便,适用于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检测.

    作者:张润生;余琛;刘罡一;张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鼠皮肤切创IL-10和IL-4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

    目的探讨IL-10、IL-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实验小鼠不同时程的生前伤(0.5~168h)及死后伤(1~6h)皮肤创伤局部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生前伤,IL-10在伤后1~3h阳性反应逐渐增强,3h达峰值,24h降至较低水平,伤后48h再次升高,72h又达新峰值,其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IL-4于伤后24h出现明显阳性反应,96h表达水平达峰值,16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阳性细胞主要为创伤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死后伤,IL-10仅于死后1~3h呈阳性染色,IL-4未见阳性染色.结论IL-10、IL-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作者:张慧;宋旭东;朱少华;秦启生;江志坚;沈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潮汕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为了解潮汕人群的基因结构特征,获得该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数据,本文作者用ABI公司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旨在满足该地区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的需要,并为该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作者:胡盛平;刘静文;蔡可莉;卢锡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中枢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催促戒断大鼠中枢cAMP和cGMP含量变化.方法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脑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吗啡依赖大鼠的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GMP含量均显著降低,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而小脑则无类似变化;与吗啡依赖组大鼠比较,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其海马和纹状体内的cGMP含量显著下降,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其它部位无明显变化.结论中枢cAMP和cGMP含量变化,可能是形成和维持吗啡依赖和戒断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谷建平;丛斌;刘东刚;谷振勇;毕海涛;朱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UMARA基因座差异甲基化的法医学意义

    目的探讨X连锁差异甲基化多态性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意义.方法以STR基因座HUMARA为例,应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酶消化后PCR技术,复合分析该基因座的STR多态性和甲基化状态,调查并比较男、女检材的分型效果.结果基因组DNA经HpaⅡ消化后,男性没有扩增产物,女性分型不受影响,男女混合检材得到女性的分型图谱.女性单克隆瘤细胞只能检出1个等位基因.结论差异甲基化的HUMARA基因座是混合斑分析、性别鉴定和组织克隆性判断的有用工具.

    作者:赵贵森;杨庆恩;黄代新;余纯应;杨荣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