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孔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郭雄飞;杜建军;王园园;陈永芳;杨庆民;刘涛

关键词:直肠癌, 单孔腹腔镜根治术, 应激反应, 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50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91±0.34)em、(2.98±1.12)d及(1.75±0.63)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促甲状腺激素(TSH)、外周血血糖(BG)、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及6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术较传统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显著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生存率也有所改善.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护宣教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护宣教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8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行个性化自护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在功能维度、症状领域及单项条目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护宣教能明显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自护能力,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小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个性化护理在直肠癌Miles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25例,采用系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个性化护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在缩短直肠癌Miles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术后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施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术后1周采用Wexner便秘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评价肛门功能,记录两组排便时间评估直肠功能,治疗后3个月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手术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43.15±0.93) min、住院时间(14.32±2.01)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94.86±14.23) 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观察组Wexner评分(8.34±2.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41.32±2.63) min、排便时间(18.33±1.52) 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23.14±3.38)分及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颈癌中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减少对肛门及直肠功能的损伤,同时提高远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实践.

    作者:佟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黏度、血脂联合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研究血黏度、血脂联合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4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三组(优良组、尚可组、较差组),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研究对象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 (Apo-A1)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观察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CHOL及LDL-C分别为(7.03±1.24) mPa/s、(12.28±2.67) mPa/s、(6.49±0.97) mmol/L及(2.71±0.63)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CHOL及LDL-C与预后具有显著负相关性,HDL-C和Apo-A1水平与预后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黏度联合血脂检测可作为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苏应仙;朱中元;王莹莹;谢勇;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合并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及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合并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6例盆腔炎合并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10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包块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白带恢复正常时间,治疗2周后由护士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1年内随访了解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白带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21±2.45)d、(4.26±1.07)d、(5.59±2.4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37±3.62)d、(6.78±1.83)d、(7.43±3.56)d(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71.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当(P>0.05),其中观察组有1例合并呕吐与头晕症状,程度均较轻微,无严重需停药情况发生;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1.05%,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以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合并结肠炎,可缩短恢复时间,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并有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陶莉莉;俞志清;樊云;周佼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PLC直肠黏膜下多点注射治疗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FPLC)直肠黏膜下多点注射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60 h、36 h分别于直肠黏膜下多点注射FPLC,80 mg/次,对照组不予以干预,两组均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及并发症情况.此外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MM率、淋巴结MM度分别为10.00%、1.57%,较对照组的30.00%、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PI分别为(2.087±0.076)、(37.167±18.254),较对照组的(1.035±0.083)、(44.869±2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24个月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00%、10.00%,较对照组的16.00%、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LC直肠黏膜下多点注射能有效抑制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灶,特别是微转移灶,同时能明显促直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终降低其局部复发率.

    作者:宋士军;王全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进行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观察组术中增加无瘤技术的使用.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两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术后1年内随访了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排尿功能评估各等级例数相当,观察组勃起功能评分(3.05±0.59)分,较对照组(3.12±0.73)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内,两组术后感染、肠梗阻及尿潴留的比例相当(P>0.05),观察组切口种植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P <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生存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结论 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并降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逸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不同吻合口位置的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对1年随访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口位置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吻合口位置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吻合口距离肛缘3cm以下,B组距离3~5 cm,C组距离5 cm以上,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测定三组患者肛管大缩榨压(MSP)、大静息压(MARP)及大耐受容量(MTV),且术后12个月比较三组肛门功能直观评估效果.同时统计三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MSP、MARP、MTV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MSP、MARP较术后6个月明显上升(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术后6个月MSP、MARP、M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2个月MTV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术后12个月主观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B组为90.0%,A组为80.0%.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距离肛缘5 cm以上位置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佳,能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

    作者:周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DCA4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CDCA4 (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4,HEPP/SEI-3/TRIP-Br3)是属SEI家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其可通过调节靶基因如p53、E2F、JUN等的转录活性而在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等多种细胞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CDCA4结构、功能的研究虽已逐步展开,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本文对CDCA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向华;徐钰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痔动脉结扎、围扎悬吊术对痔出血及脱垂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目的 研究痔动脉结扎、围扎悬吊术对痔出血及脱垂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肛肠外科收治的78例脱垂性(Ⅲ~Ⅳ度)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痔动脉结扎加痔本体围扎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及住院基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不同时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术后患者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有效率100.00%、随访6个月复发率2.78%分别较对照组97.44%、5.41%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出血量(9.6±3.1)mL、创口愈合时间(6.1±2.2)d分别较对照组(12.1±4.2)mL、(9.5±3.4)d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hVAS (3.5±1.2)分、18h(2.7±0.9)分分别较对照组(4.3±1.5)分、(3.6±1.4)分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5.38%较对照组35.9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痔动脉结扎加围扎悬吊术不仅具有同传统外剥内扎术相近的手术疗效,而且能有效减少脱垂性痔病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对促进创口愈合和减少脱垂后并发症效果较好.

    作者:李忠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祛瘀解毒方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祛瘀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祛瘀解毒方持续口服,加卡培他滨小剂量500mg,2次/d持续治疗.连续服用4周为1个化疗周期,可连续多程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可休息1周再进入下一周期治疗.化疗直至患者自愿退出、不能耐受或死亡.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价按RECISTl.1标准、总生存期、生活质量评分(FACT-C V4.0)标准评估.不良反应按NCI CTC3.0标准评估.结果 2月后疗效评估,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0/23),部分缓解(PR)4例(17.4%,4/23),疾病稳定13例(56.5% 13/23),疾病控制率为73.9% (17/23),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和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社会/家庭状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2疗程和4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祛瘀解毒方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肠癌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评估.

    作者:周京旭;李猛;吕文娇;李蔚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附74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meⅢ便秘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便秘组(n=74)和非便秘组(n=174)两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病程、合并疾病、吸烟或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35)、饮食不健康(喜好辛辣、油腻、难消化食物)(OR=2.523)、不良情绪(有焦虑或抑郁情绪)(OR=5.362)、每日活动时间<0.5 h(OR=6.235)、无定期排便习惯(OR=2.634)、每日未摄入蔬果(OR=12.523)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不健康(OR =3.449)、不良情绪(OR=3.141)、每日活动时间不足0.5 h(OR=11.536)、每日未摄入蔬果(OR=2.523)等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健康的饮食、未摄入蔬果、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缺乏日常活动等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医护人员应以此为依据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降低其便秘发生风险.

    作者:张亚莉;顾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治疗肛瘘40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式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被诊断为肛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按照肛瘘挂线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2.50%(33/40),总有效率为100%(40/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90%(36/40);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疤痕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治疗肛瘘不仅疗效显著,还能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愈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附60例报告)

    目的 评价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混合痔患者行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58例(96.7%),好转2例(3.3%).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wAs)平均5分,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WAS)平均3分.伤口3周愈合率为96.7%,患者总体满意度平均96分.手术时间平均25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切除痔上黏膜组织为非环形,含有部分直肠肌层组织,长度平均3.1 cm,宽度平均2.0 c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陈富军;彭旭东;李成书;李刚;骆川云;昝朝元;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部超声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析腹部超声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及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58例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总结腹部超声的影像表现并计算诊断准确性.结果 结肠炎患儿的肠壁增厚以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回声减低、可累及全结肠.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之间有明显渐进过程,肠腔黏膜呈节段性回声增强、增厚,部分可见凹陷,浆膜层回声清晰完整,肠管有僵硬感,增厚肠壁血流明显增多、肠腔狭窄,病变呈环形.腹部超声示53例患儿肠壁厚度超过4 mm,诊断准确性为91.3%(53/58),炎症部位的诊断准确性为84.5%(49/58).结论 腹部超声在小儿结肠炎中的应用可显示肠黏膜横向病变、肠壁厚度、结构纵向变化及与肠腔外改变,为临床确诊提供有用信息,诊断准确性高,且即时动态、无创安全、重复性强,在预后评估中也有较大应用优势,可作为小儿结肠炎诊断与疗效评价手段.

    作者:梅红;张蓉;宫少青;王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情况.方法 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肛肠科行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痔疮栓外用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马应龙痔疮栓外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水肿及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0%(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d,7d实验组出血、水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痔疮栓较单独使用能更好改善混合痔术后心理状态和水肿、疼痛、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作者:李南;姜国丹;刘慧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IL-2、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 重点研究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肛肠外科和普外科收治的82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直肠癌根治术均在硬膜外加全麻下进行,插管成功后给予丙泊酚0.1 mg/kg· min+瑞芬太尼0.5μg/kg·min维持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前12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lmg/kg,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检测手术围术期[麻醉前、术后6h、术后18h、术后36 h)的血清IL-2、IL-6表达变化,常规检测两组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两组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率9.76%较对照组29.27%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血清IL-2呈下降趋势,血清IL-6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血清IL-2术后18 h(9.8 l±0.87)ng/mL、术后36 h(9.31±0.78)ng/mL分别较对照组(9.13±0.95) ng/mL、(8.64±0.84)ng/mL高,观察组血清IL-6术后18 h (73.92±7.21)pg/mL、术后36 h(55.04±8.21)pg/mL较对照组(78.81±9.24) pg/mL、(61.41±8.16)pg/mL低,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周CD3+(54.2±5.8)%、CD4+(36.4±4.9)%分别较对照组(50.4±6.4)%、(32.8±5.1)%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且能有效减少术后IL-2的降低和抑制IL-6的升高,缓解炎症和免疫损伤,有利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预后恢复.

    作者:许艳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直肠超声、MRI检查在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价值

    目的 探析直肠超声、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结直肠外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直肠超声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直肠超声及MRI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完全符合率及基本符合率.结果 87例患者中,术前T分期病理结果为T1期5例、T2期19例、T3期21例、T4期42例.直肠超声术前T分期的完全符合率为71.3%(62/87),与MRI的65.5% (57/87)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超声的基本符合率为94.3% (82/87),高于MRI的85.1%(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超声与MRI均为直肠癌有效检查手段,利于患者术前T分期,其中直肠超声的术前T分期基本符合率更高,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胡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未行胃肠减压的康复护理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未行胃肠减压的康复护理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未行胃肠减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自拟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1.03±3.85)h、(4.06±2.11)d、(9.23±1.96)d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活动指导、体位护理及舒适度评分分别为(9.42±1.31)分、(9.03±1.58)分、(9.12±1.36)分、(8.94±1.02)分、(13.06±2.0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37.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择期开腹手术未行胃肠降压患者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杨俊华;张敏;杨玉婷;杨利华;阮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与X线用于肠套叠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研究比较超声与X线用于肠套叠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肠套叠疑似病例134例,分别进行超声与X线检查,根据手术结果、空气灌肠、随访结果计算误诊率、漏诊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两种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肠套叠患者直接征象中同心圆征、套筒征率与非肠套叠患者比较明显较高(95.6%、92.11%VS20.00%、0.00%)P <0.05;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者113例,漏诊率4.39%(5例),误诊率20.00%(4例)低于X线检查28.95%(33例)、45.00%(9例);灵敏度95.61%、特异度80.00%高于X线检查71.05%、55.0%.结论 肠套叠早期筛查中超声检查不仅具有无创、无辐射特点,其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检查,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高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