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凡士林纱条在结肠造口的应用

洪妮

关键词:凡士林纱条, 结肠造口,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条应用于结肠造口对结肠造口周围皮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常规)和观察组(凡士林纱条),从换药次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换药次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患者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凡士林纱条用于结肠造口具有促进周围组织愈合、减少渗出及润滑、不黏伤口、减少机械性损伤等作用,经济便宜、便于推广.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化小切口在混合痔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治疗混合痔时所体现出的微创化.方法 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在外剥内扎术中采用小切口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缓解术前症状,不仅对肛门的损伤小,而且小切口具有出血少、疼痛少、美观等优点.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逐步趋向微创化,经济而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付皓;吴莉娟;王晓林;林琛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硝酸甘油软膏加扩肛与单纯扩肛治疗肛裂96例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扩肛加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到常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例Ⅱ、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扩肛术的基础上于肛裂创面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治疗49例为治疗组,单纯扩肛治疗 47例为对照组.结果 96例患者随访时间3~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治愈率95.9%,对照组复发9例,治愈率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裂行扩肛术后局部再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有利于肛裂的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TST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TST术后常见并发症,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我院120例痔病患者采用TST术治疗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0例痔患者行TST术后均达到缓解术前症状,术后出现肛门疼痛占26.67%,肛门坠胀占44.17%,尿潴留占15%,术后出血(继发性)占5%.结论 TST术后存在并发症,适当的手术操作可减少其出现,从而发挥TST术优势.

    作者:吴莉娟;贺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直肠癌保肛术235例,共发生吻合口漏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手术治疗治愈4例.结论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要及时诊断并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尽早促进漏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韦晓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高位肛瘘2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部分用剪侧孔的静脉输液针胶管冲洗引流治疗高位肛瘘2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半年,仅1例复发.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达到了微创及保护肛门功能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

    作者:周菊明;刘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比较

    目的 通过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和PPH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比较,探讨两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方面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4~2011年采用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式(A组)和PPH术式(B组)治疗直肠前突各30例,在有效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疗效等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PPH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式,两种术式有效率相近.结论 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疗效好.

    作者:曹蓉;黄凌化;陆显斌;黄虹;高啟泰;朱丽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为当今世界第三大恶性实体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第3位,且以每年4.2%的速度上升,5年生存率约为27%[1].结直肠癌患者中早期诊断的患者仅占11%左右[2],大多数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已经出现远期转移.因此,研究结直肠癌早期转移的机制,以及如何更早地发现肿瘤患者,是我国结直肠癌诊治发展一个重大的难题.

    作者:蔡泽荣;柯嘉;吴小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柳氮磺吡啶栓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柳氮磺吡啶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13例符合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柳氮磺吡啶栓组(治疗组)108例,柳氮磺吡啶栓组(对照组)105例,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电子结肠镜检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柳氮磺吡啶栓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安全有效.

    作者:颜景颖;陈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初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在城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以全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规定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方案为依据,对武汉市江岸区2个城市社区40~74岁的当地居民开展结直肠癌筛查.以危险因素数量化评估问卷调查及免疫法FOB检查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作为复筛.结果 应参加筛查的26961人中,实际参加筛查6191人,初筛顺应率为22.9%,阳性人数为1559人,阳性率25.2%;实际参加复筛人数为1000人,复筛顺应率为64.1%;发现结直肠癌6例,结直肠息肉及腺瘤187例,结直肠炎63例,结直肠黑斑病6例;6例结直肠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Dukes A期4例,Dukes B期2例.结论 结直肠癌筛查方案能够有效的从无症状人群中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通过初筛可有效的减少复筛人数,避免了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降低了筛查成本;城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顺应率明显低于农村.

    作者:王倩;张宇星;陈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方式及肠造瘘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梗阻并行Ⅰ期切除吻合治疗57例的临床资料,共两组:非造瘘组27例,采用端端吻合常规重建;肠造瘘组30例,采用端侧吻合,近端结肠断口就势牵出腹壁作减压造瘘口重建.结果 发现两组在术中灌洗要求、吻合口漏、进食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瘘组优于非造瘘组.结论 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中采用端侧吻合进行肠造瘘重建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武汉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3个遗传性HNPCC家系,其中符合Amsterdam标准Ⅱ4个,均符合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3个家系,有癌症患者37例.平均年龄52.57岁,发病高峰年龄50~59岁.37例中肠癌28例.其中右半结肠癌9例,左半结肠癌19例;肠外癌9例.结论 武汉地区HNPCC家系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轻、肠外癌发病率高、常见多原发癌及好发于右半结肠的特点,大多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但与国外报道有差距.

    作者:陈超;陈继贵;张宇星;刘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门狭窄8例

    目的 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 月至2011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8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随访1 ~2 年,无肛门畸形、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 对肛门狭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谢沐初;廖行忠;王少星;赵伟;刘勇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PH在直肠肛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操作要点

    目的 将PPH运用于直肠肛门疾病治疗并完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对68例IRP患者(其中65例合并有内痔、混合痔),41例RFP患者(其中39例合并有内痔、混合痔),93例单纯内痔、混合痔患者采用PPH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主述症状完全改善或基本改善者197例,部分改善者5例.结论 运用PPH治疗IRP(或合并有混合痔、内痔)、RFP(或合并混合痔、内痔)以及单纯混合痔、内痔患者效果良好.在手术时间、操作方法、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非PPH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安;朱立勋;俞士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肠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诊治肠损伤合并骨盆骨折13例,其中回肠损伤2例,乙状结肠损伤5例,直肠损伤6例,均合并骨盆损伤.结果 本组无病死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良好.结论 及时、早期诊断和及早手术、选择正确术式是肠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志强;张宇星;陈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七叶皂苷钠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120例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在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120 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治疗组应用七苷钠20 mg溶于5%GS 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的处理相同.结果 治疗组混合痔术后水肿和疼痛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在混合痔术后创面消肿和止痛疗效确切.

    作者:任毅;文华;李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肛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肛瘘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形成的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肛瘘的手术治疗既要保护肛门的功能,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同时又要彻底清除内口,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因此,术前明确内口的位置和瘘管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的关系,对肛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肛瘘X线造影、超声检查、CT、MRI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为手术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肛瘘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肛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富军;谢亚锋;李刚;彭旭东;贺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 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 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作者:王廷峰;刘进军;张箭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凡士林纱条在结肠造口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条应用于结肠造口对结肠造口周围皮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常规)和观察组(凡士林纱条),从换药次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换药次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患者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凡士林纱条用于结肠造口具有促进周围组织愈合、减少渗出及润滑、不黏伤口、减少机械性损伤等作用,经济便宜、便于推广.

    作者:洪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伴高位盲瘘的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附39例报告)

    目的 探讨高位盲瘘的微创治疗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高位盲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高位盲瘘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经括约肌或括约肌间肛瘘合并高位盲瘘Ⅰ期齿线下瘘管切开、内口挂线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括约肌上肛瘘切开内口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Ⅱ期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观察Ⅱ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临床及相关指标.结果 39例患者中有26例获得Ⅰ期治愈,13例患者治疗失败,改行肛瘘切开挂线术后痊愈.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填塞术手术治愈率66.7%.括约肌上并发高位盲瘘治愈2例,治愈率100%,经括约肌并发高位盲瘘治愈6例,治愈率50%,括约肌间并发高位盲瘘治愈18例,治愈率72%.结论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高位盲瘘具有损伤小、愈合时间短、肛门失禁率低、外形保留好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田颖;于洪顺;秦澎湃;王彦芳;田磊;葛强;刘智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ERCC1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生存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结直肠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范围包括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收集比较不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的文章,采用revman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项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显示P=0.14,异质性不大,ERCC1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ERCC1阳性的患者,合并相对危险比RR=0.56; 95% 可信区间0.37~0.86.结论 结直肠癌中ERCC1蛋白阴性的患者预后较ERCC1阳性者好.

    作者:来代莉;李金明;崔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