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微微;郝宏蕾;苏艳佳;郑小婷;金敏贵;叶灵洋
目的 分析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缺失数据,为法医学提供应用参考.方法 收集浙江汉族4477名无关男性个体血样,自动工作站磁珠法提取DNA,Y-filerTM试剂盒进行复合扩增,GeneMapper ID v3.2分析软件分析Y-STR数据,统计出现基因分型缺失的概率.结果 在4477名无关个体的Y-STR数据中,有来自23种单倍型的26个样本Y-STR分型各有1个短片段基因座的基因分型缺失,而其它长片段基因座的分型均完全正常.基因分型缺失的发生频率为0.518%.结论 Y-STR基因座分型缺失具有一定的发生率,在日常检案中应注意防止误判.
作者:吴微微;郝宏蕾;苏艳佳;郑小婷;金敏贵;叶灵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在传统差异裂解法基础上,研究建立新的混合斑检材中精子分离技术.方法 根据精细胞的结构特点,研制精子富集柱.取混合斑检材经第一步淌化后的混合液,加入精子富集柱中离心,使DNA等小分子物质透过,而精细胞被特异性黏附和拦截在富集层中.采用本文技术和常规裂解方法对12份混合斑检材中精子进行分离,分离后精子DNA采用Identifiler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结果 混合斑检材经精子富集柱分离后均获得单一男性精子的STR分型结果,而12份检材用常规裂解方法分离,其中有6份检材女性成分去除不完全或未能检出精子STR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精子富集柱分离技术适用于常见混合斑检材中精子的分离,特别适合对含有大量女性混合物而精子量较少检材的分离提取.
作者:邵武;姜先华;孙学科;刘锋;金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建立室温保存10年以上大麻干叶及大麻树脂DNA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SDS及改良高盐低pH方法,改变提取缓冲液中β-巯基乙醇终浓度,增加用酚、氯仿快速抽提过程,提取新鲜和陈旧大麻(树脂)DNA,应用大麻叶绿体trnL intron引物进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用高盐低pH方法获得了10年以上大麻干叶及树脂清晰的电泳图谱,其中成功提取了1份23年陈旧大麻的DNA.结论 高盐低pH方法操作简便、实用,可望用于陈旧、微量大麻植株的DNA检测,对于涉毒案件中特殊大麻标本的检验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裴黎;牛慧媛;涂政;彭建雄;马原;从斌;毛泽善;于静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1892年Marphy[1]首次描述创伤性阑尾炎以来,相继有一些案例报道[2-4],但对外伤是否会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发生一直存在争论.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道1个案例,从法医学的角度,提出诊断外伤致急性阑尾炎的标准,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易旭夫;盛立会;谢英;陈晓刚;徐振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了解四季尸食性蝇类参与尸体软组织分解过程的规律.方法 在室外自然环境中设置尸体,分别在春、夏、秋、冬季节,用肉眼观察尸体每一时段的变化及尸食性蝇类参与尸体分解的现象.结果 在4个不同的季节中,尸体软组织分解过程中尸食性蝇类参与种类及虫态符不相同.通过观察获得尸体变化各阶段的大体历期,尸体变化各阶段常见的尸食性蝇种及虫态资料.结论 观察所得资料可为推测晚期尸体的死亡时间提供参考.
作者:陈禄仕;邱林川;郭金昌;林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D3S3053、D6S474、D20S482(扩增片段<150bp)3个miniSTR基因座四色荧光复合分型体系,用于高度降解DNA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6-FAM、HEX、TAMRA荧光染料标记D20S482、D3S3053、D6S474基因座上游引物,构建并优化复合扩增体系,在ABI 310遗传分析仪卜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Genemapper 3.2软件分析产物片段大小并进行分型.采用上述体系对120份河北汉族健康无关个体血样进行检测,并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比较该体系与ID试剂盒用于高度降解检材的成功率及灵敏度.结果 D3S3053、D6s474、D20S482 3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分型体系稳定可靠,灵敏度达50pg,用于高度降解检材分析的成功率明显高于ID试剂盒.3个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的累积个人识别能力为0.998,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84.结论 该系统可用于分析高度降解DNA样本的基因分型,进行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
作者:刘宁;左敏;李淑瑾;丛斌;白雪;谷建立;侯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尺神经损伤修复后靶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肘部、腕部2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肘部和腕部完全离断两前肢几神经后即刻、1个月、3个月修复一侧神经(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大鼠爪内肌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即刻修复组大鼠爪内肌促细胞凋亡基因Fas、Cmpase-3表达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修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随修复时间延艮而逐渐降低.伤后即刻、1月组实验侧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相应对照侧低(P<0.05);而3月组实验侧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损伤平面关系较小.在法医学鉴定时机认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沈忆文;郑茹;王涛;罗鹏波;赵子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死亡大鼠看家基因mRNA时序性降解的组织差异性,评价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价值.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死后01、1、3、5、7d共5组,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提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在相应时间段提取RNA,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看家基因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的水平,Vilber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扩增产物IOD值,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GAPDH mRNA、β-actin mRNA扩增产物相对灰度与积分光密度值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且与死亡时间显著相关,大鼠脾脏和脑组织GAPDH mRNA和β-aetin mRNA在死后5d内可检出,心脏和肾脏在死后3d内可检出,而肝脏和肺脏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降解较快,仅在死后1d内可检出.结论 脑组织和脾脏中mRNA稳定性较好,适用于PMI特别是晚期PMI的推断.除环境温度外,环境湿度也是死亡时间推断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任广睦;尉洁;刘季;王英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文对中空性皮下出血的构成和形态学分类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1 案例资料1.1 资料39例资料均为本单位实际案例(案例均有损伤部照片和明确的致伤物记录).其中女性6例,男性33例;年龄在17~54岁之间.39例中共出现中空性皮下出血54处.
作者:魏海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汉族群体KCNQ1基因内含子1a中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采用PIA分型技术确定等位基因的亲代来源.方法 用PCR-STR分型技术对230例武汉汉族无关个体样本进行KCNQ1基因内含子1a中STR基因座分型检测;同时选用两种甲基化敏感的限制酶(msRE)Hha Ⅰ和Hpa Ⅱ对家系中孩子的基因组DNA进行消化后,采用PIA分型技术检测父源等位基因.结果 KCNQ1内含子1a中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检出10个等位基因、24种基因型,其个体识别能力(PD)、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非父排除率(PE)分别为0.852、0.66和0.484.HhaⅠ和HpaⅡ可消化个体的母源等位基因,PIA分型仅能检测出单一的父源等位基因.结论 KCNQ1内含子1a中STR基因座在汉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PIA分型技术可以确定个体等位基因的亲代来源,具有较高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作者:黄代新;吴银宝;王功跃;李小廷;杨庆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文对湖北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样本 210例无关汉族个体血样均为本所日常检测所积累.
作者:荣缓;郑芳;涂建成;姜新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尿和血中百草枯的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尿样加内标乙基百草枯,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血样加内标乙基百草枯,用三氯乙酸凝聚蛋白质后取上清液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提取物用硼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碱性条件下还原,还原物用有机溶剂提取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结果 尿和血中百草枯的提取率分别为76%和74%,检测限分别为2ng/mL和10ng/mL,尿添加百草枯100ng/mL和血添加百草枯500ng/mL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99.6±5.6%和99.3±7.6%(Mean±CV).结论 本文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能够满足中毒致死案件检验及临床毒物检验的需要.
作者:张婷;谭家镒;齐宝坤;朱昱;姜兆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51岁,农民.2月13日9时许牵自家耕牛到附近集市上卖,14时20分被人发现死于本村西南约2km的地里,尸体周围有大量牛蹄踩踏痕迹,并在尸体附近找到了耕牛.
作者:薄召利;于兴华;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氯胺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再分布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室温组24只、冷藏组18只)和1个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以氯胺酮290mg/kg灌胃,45min后缺氧处死,分别置于室温(24℃)和冷藏(4℃)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12、24、48h)取心血、外周血、肝、肺、肾、心肌、大脑,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血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525A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GC/MS全扫描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 室温条件下,大鼠死后48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肺、肝中氯胺酮的浓度旱升高趋势(P<0.05),肾脏中氯胺酮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P<0.05),外周血、心肌和脑中氯胺酮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冷藏条件下,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心肌外,各样本浓度均低于相应时段窜温条件保存的样本.结论 氯胺酮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温度对大鼠死后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作者:贾娟;曹洁;王玉瑾;贠克明;尉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部分心性猝死者死后尸检时心脏没有发现明显病理学异常征象,过去均将其归属原因不明的猝死范畴.近年来研究显示,心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对于心性猝死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x43结构、功能以及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程灵犀;罗斌;林俊莲;刘水平;阳宇;汪冠三;许心舒;张能培;韩奇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婴儿猝死综合征(dudden infant death s yndrome,SIDS)一直是法医学和儿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等地对SIDS广泛深入的研究,来自中国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总结文献,介绍SIDS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2004年各国学者在美国圣地亚哥公布的SIDS分型,讨论实际检案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推进其调查研究的可行性.
作者:周兰;刘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人脑挫伤后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动态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Vim表达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42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者,根据伤后死亡时间分为6组(<2h,<24h,<3d,<7d,<14d,≤30d);取大脑挫伤灶进行HE和Vi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im染色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脑挫伤后2h挫伤灶内脑组织挫碎、出血,5.5h挫伤灶周出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3d脑水肿明显,7d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14d胶质结节形成,30d出现大量泡沫细胞,胶质瘢痕增多.Vim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5.5hVim开始表达,少量Vim阳性细胞出现在挫伤灶周围,7d阳性反应性强,14d逐渐下降,30d胶质瘢痕增多,Vim阳性表达又增强.Vim阳性细胞主要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Vim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呈现一定波动性,其表达部位在脑挫伤周围,Vim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作为推断脑挫伤时间及部位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磊;黎增强;胡冲;葛延昌;袁如霞;朱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张某,女,64岁.某日被人发觉其感觉不适,随即出现头痛、昏眩、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继而昏迷、体温下降,皮肤冷湿、呼吸浅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件调查显示其有可能服用了医用来苏尔消毒液.
作者:贾雪峰;耿海伟;赵彬;马建伟;贾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观察其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轻中型(GCS评分9~15分)、重型(GCS评分3~8分)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伤后第1、3、5、7d及25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血浆中CGRP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CGRP水平明显增高,除轻中度组第7d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重度组在3d内高于轻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颅脑损伤者CGRP水平增高,且因病情加重会进一步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
作者:焦炎;李银琦;梁新华;孙江红;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实际检案中一些易被忽略的微量检材的成功分型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更广泛的证据来源.本文作者对1例犯罪现场嫌疑人咀嚼后的甘蔗渣进行了DNA检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封宇;刘云;王小华;修崇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