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60例分析

尹强;石永波;郑勇

关键词:肛瘘, 挂线, 内口
摘要:目的 寻找一次性治愈高位肛瘘,同时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佳方法.方法 对60例高位肛瘘实行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60例(100%),术后无肛门失禁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挂线术治疗肛裂9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挂线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180例肛裂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术式对比观察,治疗组90例行肛裂挂线术,对照组90例行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术前术后处理相同,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恢复快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 挂线术是治疗肛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

    作者:胡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藏毛窦2例的临床分析

    藏毛窦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多发疾病,多见于白人,黄种人很少见.多见于男性,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人易发病.我院1999年至2008年3月共收治藏毛窦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1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根据既往手术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以往多主张的保守治疗,有部分患者得以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延误手术时机,常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收治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31例肛周Paget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 总结肛周Paget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发表的30例肛周Paget病和1例本院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男女之比为2.4∶1,平均年龄65岁;症状有肛周瘙痒(67.7%),湿疹样改变(54.8%),肛周赘生物(38.7%),糜烂、溃疡(36.1%),肛周分泌物(35.5%),大便习惯改变(22.6%),腹股沟肿块(12.9%),灰白苔样物(12.9%)和红肿(6.5%)等.误诊率高达67.7%,经常被误诊疾病为湿疹(48.4%)、痔(12.9%)和慢性炎症(6.4%).总手术率为90.3%,局部广泛切除占35.5%,Miles术占54.8%.结论 肛周Paget病在中国以老年男性居多,PPD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远处转移者可辅以放疗和化疗等手段.

    作者:蔡元坤;程明荣;喻德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60例分析

    目的 寻找一次性治愈高位肛瘘,同时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佳方法.方法 对60例高位肛瘘实行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60例(100%),术后无肛门失禁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作者:尹强;石永波;郑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扎法在肛肠科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结扎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属于痔疾外治法之一,又名缠扎法.它是利用线的紧力,通过结扎,促使患部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上部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孙健;林晖;黄鸿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29例顽固性便秘的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129例顽固性便秘的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探讨便秘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及顽固性便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有长期便秘史近期加重的129例顽固性便秘患者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并将其结果与40例无便秘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9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套叠38例,直肠前突101例,盆底疝28例,会阴下降5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1例.合并上述两项以上者79例.对照组中直肠黏膜脱垂、套叠6例,直肠前突17例,盆底疝3例,会阴下降1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0例.两组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慢性便秘是功能性出口梗阻的原因之一,功能性出口梗阻又在原有便秘的基础上加重便秘,进而形成顽固性便秘.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PH手术荷包缝合技术的临床探讨(附183例报告)

    目的 探讨适合PPH手术的荷包缝合技术.方法 对183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行PPH术,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下腹部疼痛、切除直肠黏膜宽度、吻合口部位、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于Ⅲ度痔,改进荷包缝合后切除直肠黏膜宽度、完整度、痔核回缩明显优于改进前(P<0.05),手术时间、术中下腹疼痛、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Ⅳ痔,双荷包缝合切除直肠黏膜宽度、黏膜环完整度、痔核回缩明显优于单荷包组(P<0.05),但术中出血、术中下腹部疼痛、术后肛门疼痛明显多于单荷包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荷包组(P<0.05).结论 双荷包缝合与单荷包缝合各有利弊.对于Ⅲ度痔,取用单荷包缝合已达到治疗目的 ,但需掌握荷包缝合技巧.而对于Ⅳ度痔或合并直肠黏膜脱垂者,取用双荷包缝合更合适.

    作者:廖健南;邱磊;谢沛标;周爱华;廖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FAK和MMP-9 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 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7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5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FAK和MMP-9的表达,并比较了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FA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FAK阳性表达(77.6%,52/67)高于癌旁组织(50.8%,34/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7.3%,19/51),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染色阳性率(73.1%,49/67)高于癌旁组织(49.3%,33/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1.4%,16/51),不同肿瘤分化、局部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FAK和MMP-9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 05).结论 FAK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且FAK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梁水权;吕益中;王羲中;王育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诊治

    罗马Ⅲ中把功能性肛门直肠痛[1](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P)分为慢性肛门痛(ChroniC proctalgia)和痉挛性肛门痛(proctalgia fugax,PF),两种类型常同时存在,但可根据疼痛持续时间、频率和特征加以区分.其中慢性肛门痛有两种亚型: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本文主要讨论上述罗马Ⅲ中所定义的FAP.

    作者:丁康;丁曙晴;张苏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观察与评价

    目的 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3种外科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8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2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结果 A组: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术治疗5例,术后半年内随访,3例大便正常,但有2例便秘复发.B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治疗8例,有1例术后半年内便秘复发,其他患者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7次/d. C组: 采用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治疗9个病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8次/d,无一例复发.结论 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作者:于永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结直肠癌的癌性梗阻多是一种慢性梗阻,早期病情不典型,反复发作,病程从隐匿起病到出现典型梗阻表现时,病情已严重,对这类患者日益引起我们外科医生的重视.我院收治急性梗阻结直肠癌32例,现就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黄秋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肛垫与性器官勃起组织同源的探讨

    目的 提出了一个肛垫组织胚胎发生与性器官海绵体勃起组织同源的假说.肛垫与性器官海绵体皆起源于泄殖腔膜周围的原始间充质.当泄殖腔膜被分割为尿生殖膜与肛膜后,前者周围的间充质形成性器官海绵体的胚胎原基,后者周围的间充质形成肛垫的胚胎原基.在成体,肛垫具有勃起组织特征和血管神经配布与会阴同源等事实支持这一学说.

    作者:胡佐鸿;黄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的63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中西药物150 mL睡前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31例)用强的松龙100 mg、庆大霉素16万u加生理盐水150 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周.然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7.4%,1年复发率分别为9.37%和25.8%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U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兰;李兴谦;陈凯;马庆峰;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黏膜间断纵行缝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黏膜间断纵行缝扎硬化剂注射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经间断纵行缝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0例术后6个月随访,痊愈70%,显效6.7%,有效3.3%,无效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症状消除快,创伤小,近期疗效佳.

    作者:曹蓉;罗湛滨;任东林;黄凌化;张大景;张明道;梁燕菘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痔并存直肠癌19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状很相似,一些医生满足于痔的诊断来解释病情,造成漏诊,教训深刻.我院199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手术直肠癌233例,其中发现痔与直肠癌并存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延误了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国定;冯关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采用肛门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10例临床病例.结果 10例手术中,4例采用V-Y皮瓣,3例采用房式滑行皮瓣,3例采用菱形皮瓣,术后能完全解除狭窄,明显改善排便困难症状.结论 肛门皮瓣转移成形术对肛门狭窄的局部解剖学狭窄及排便困难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中权;赵英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直肠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体会

    直肠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是极少见的结直肠良性病变之一.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 极易发生误诊误治, 本院近来收治1 例,针对该病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纯刚;陈利生;张森;梁君林;曹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痔灵注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钉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消痔灵注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钉合术(PPH)中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PPH术中应用消痔灵注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5~25 min,术后平均住院2~5 d,无肛门失禁、无术后大出血,无黏膜下坏死或脓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在PPH中注射消痔灵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方寒柳;何琳;谢景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硫酸镁甘油湿敷在嵌顿痔水肿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硫酸镁甘油湿敷在嵌顿痔水肿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4~2007年收治的72例嵌顿痔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前后采用44%硫酸镁甘油湿敷)和对照组(术前温水坐浴).比较两组资料术前痔水肿的改变情况,术后72h肛缘水肿发生率及肛门疼痛的评分,住院时间及皮赘残留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入院时痔水肿评分分别为(3.27±0.69)分,(3.20±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5,P>0.05),术前半小时痔水肿评分分别为(2.22±0.75)分,(3.03±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2,P<0.01);治疗组术后72 h有8例(21.6%)发生肛缘水肿,而对照组有17例(48.6%)发生肛缘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72 h肛门疼痛评分分别为(1.59±0.80)分,(2.17±0.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9,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38±1.73)d,(12.51±1.9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1);治疗组残留皮赘2例(5.4%),对照组残留皮赘9例(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5).结论 采用44%硫酸镁甘油湿敷水肿痔表面及术后伤口,对防治嵌顿痔手术前后水肿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阮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