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同法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配合微波理疗对肛周湿疹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9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为中药坐浴配合微波理疗治疗;对照组39例,为尤卓尔外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和显效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坐浴配合微波理疗治疗肛周湿疹疗效优于尤卓尔外用.
作者:季顺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肛瘘是常见的外科难治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脓液,根治瘘管,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肛门功能.大多数低位肛瘘可以通过切开或切除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同时肛门功能也能得到保护.因为低位瘘管仅累及括约肌的下1/3.
作者:邵万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是直肠癌术中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发生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荣;陈继贵;郭可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切除多发性病灶1例,同时经骶尾后入路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同时经腹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17例(其中多发性腺瘤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11例;直肠类癌9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增生性息肉4例(其中多发性息肉2例).全组4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肛门失禁发生.在25例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患者中,2例并发粪瘘(2/25,8%),均于术后1月痊愈.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25,8%),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结论: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保留肛门功能手术的佳选择之一.
作者:尚俊清;周建农;许发培;周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改进.方法:采用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6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96例均一次性临床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5 d,术后随访未发现排便困难、肛门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是一种符合肛管生理解剖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
作者:陈文平;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对诊治的9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女7例,男2例,年龄27~83岁.其中7例狭窄段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段.6例患者行一期手术,3例分二期手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6年,8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复发.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依据便秘史、结肠造影及病理检查等.治疗基本方法一期切除痉挛的肠管和扩张肥厚的巨结肠,如有严重肠梗阻可二期手术.
作者:叶平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消痔灵双层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7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44岁,藏族,便时异物脱出6个月,大便困难12 d入院.6个月前发现大便时有异物脱出,伴有脓血,便后需手托回纳,肛门坠胀感明显.近12 d饮食不佳,每日临厕数次均未排便.查体:慢性消耗病容,重度贫血貌.直肠指检:距肛缘3 cm直肠肛管左侧扪及5 cm×6 cm×8 cm质韧肿块,可脱出肛口,可见包膜,呈紫褐色,表面欠光滑,基底部直径约3 cm×2 cm,边界清楚,质感如去皮橙子,无触痛.钳去近基底部1 cm组织送检,病检示直肠间质肿瘤.血常规见:WBC 4.5×109/L,HGB 53 g/L;B超、胸片未见异常.考虑恶性间质肿瘤.术前准备,纠正贫血后,在腰俞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脱出肿块套以橡胶手套,以免破溃种植,距肿块基底部1 cm作椭圆形切口切除部分内括约肌,间断缝合.标本送检示:直肠肛管间质肿瘤5.4 cm×5.1 cm×9.0 cm.6 d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张亚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临床上治疗结肠黑变病的安全可靠药物.方法:采用福松治疗结肠黑变病21例,2个月后复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与保守治疗组16例作对照.结果:该药物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6.25%.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福松安全、可靠,对结肠黑变病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郭云;唐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科采用北京计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BJGET-5302/MC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治疗内痔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冀涛;闫恒志;赵波;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0年美国Jacobs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同年Fowler进行了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2],1992年Kokerling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Miles手术[3],1993、1995年我国的郑民华、王存川也相继进行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4,5],从此腹腔镜逐渐运用于传统的结直肠癌手术.10多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各类配套器械的出现和完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其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已得到证实[6] .现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点和根治性问题、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式、并发症及预防、中转开腹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复习.
作者:郑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痔(hemorrhoid)的认识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随着解剖生理学发展,痔的认识逐渐科学
作者:韩晓光;包庆慧;任东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痔瘘患者术后换药前使用太宁软膏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痔瘘术后患者2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7例)换药前将太宁软膏注入肛管中,2 min后进行换药操作.对照组(135例)换药前不使用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因换药导致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太宁软膏具有良好的肛管表面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换药给痔瘘患者带来的疼痛,提高患者对痔瘘手术后换药的耐受性.
作者:居同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前梗阻性排便的常规治疗方法有肠道调节、口服泻药、生物反馈、经皮骶骨神经刺激、逆行灌肠等,但各有一定比例的失败率及并发症.通过阑尾造口或结肠管道行顺行灌肠获得过一些成功,但因其带来的并发症及阑尾造口必需的腹腔镜或剖腹手术而仍有替代的必要.永久造口通常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拒绝接受.该文报道1例通过经皮内镜结肠造口(PEC)治疗梗阻性排便的病例.PEC曾被应用于治疗习惯性乙状结肠扭转、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结肠炎等.
作者:楼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肛肠外科紧急情况(急诊),可见于门诊,也见于围手术期,以外伤,感染,大出血,肠梗阻,不明原因肛门痛多见,情况紧急,而有时难于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本文就需要外科处理的相关问题结合临床会诊、处理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丁仕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对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佳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5年我院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7例均获随访,其中1例仅作化疗,未作手术和放疗的病人仅生存3个月;1例行Dixon手术仅生存8个月;5例行Miles手术中,2例联合化疗的病人生存2.5~5年,3例联合放、化疗的病人均生存5年以上.结论: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加规范的化、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作者:管小青;陈焰;吴建强;顾书成;吴际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疾患.一旦确诊,必须及时手术.传统方法为切开引流,但术后易形成肛瘘或脓肿复发,需再次手术,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经济负担.2004~2005年,我科采用内口向上延长切开结合两侧结扎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顺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利用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做会阴解剖时,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为参照基点,解剖出双侧阴部神经及其分支.后3例患者用亚甲蓝标记阴部神经封闭位点.结果:阴部神经在Alcock管出口处位于阴部内动脉、静脉下方,分出会阴神经和肛神经,左侧有个别散发肛神经.经皮穿刺至坐骨结节,再垂直其内侧进针26 mm注射亚甲蓝,可见阴部神经周围被蓝染.结论:距坐骨结节前缘内侧26 mm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恰当位点.
作者:黄美雄;苏伟;肖刚;周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直肠癌是常见结直肠癌之一,其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外科治疗迄今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误诊而延误治疗者仍屡见不鲜,使不少能手术根治患者失去治疗良机.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直肠癌患者169例,其中首诊误诊41例,占24.2%,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邱睦生;潘开云;蔡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肛裂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皮下部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76例.结果:全部一次性治愈,疗程12~22 d,平均16 d,随访4个月至2年,无1例复发,无失气、失液等后遗症.结论:以肛管容纳四指为标准切断肛门括约肌能保证术后肛门功能的完整性,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联合切断对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但本术式对某些特殊病例尚需慎用.
作者:邹平峻;裘海青;陈晓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