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杨洪波;孙显锋
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损伤未经任何中间环节直接造成后果或者后果完全由原发疾病造成均不难鉴定.但是,当损伤与原发疾病共同造成后果时,解决二者的因果关系就显得非常困难.有学者主张以因果关系的理论分析伤、病与后果的关系,并采用百分率量化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在巨大外力作用时不宜采用百分率量化因果关系,应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对疾病忽略不计.
作者:王治民;郑建兵 刊期: 2013年第z1期
外力作用致牙损伤并不少见,部分牙损伤程度评定存在一定困难.《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二条(二)款规定:牙脱落或者折断两枚以上,应评定为轻伤.但对部分年龄较大,且又不如实陈述受伤情况及牙齿健康状况的伤者,给损伤程度的评定带来一些困难.本文报道3例牙损伤鉴定案例,供同仁参考.
作者:邓德锐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朱某,男,46岁.2013年1月30日因邻里纠纷与施某夫妇二人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均受伤.1月31日朱某被送拘留所行政拘留五天.入所前朱某自述左肩部疼痛,拘留时朱某左肩部进行拍片(图1),未检见明显骨折现象.2013年2月6日,朱某至我法医门诊反映情况称其左肩胛骨骨折,并出具了当日在市中医院拍摄的X线片(图2)和CT片(图3),同时称该骨折系被施某夫妇二人殴打所致,但据拘留所管教证实,朱某在拘留室内,左肩关节活动并无太大障碍,可自行脱去毛衣.朱某伤后7天方查出肩胛骨骨折,骨折与损伤时间间隔较长,为明晰案件责任,进行损伤机制及损伤程度鉴定.
作者:刘迎春;吴国民;彭银辉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某男,2012年10月7日因交通事故受伤“左踝部肿痛1小时”至某医院住院治疗.查体见左踝部肿胀,畸形,压痛(+),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内外踝骨折伴脱位.诊断为左内外踝骨折、左踝关节脱位.入院后给予跟骨牵引,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出院.1 1月12日复查X片见左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支架固定,位置良好.12月17日因“外伤致左踝部疼痛、活动障碍2月”再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左内外踝陈旧性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患者及其家属再次放弃手术治疗出院.12月19日因“左踝跌伤疼痛活动不利70余天伴踝疼痛、肿胀、畸形、活动不利”第三次入院.诊断为左双踝骨折伴半脱位(陈旧性).入院后行左双踝骨折伴半脱位“踝关节融合术”.法院委托对其进行交通伤残等级评定.
作者:周伟赋;戴海;郑银兵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1.1案例1杨某某,女,36岁.因宫内节育环嵌顿2年,到某医院住院要求取环,经全面检查,各项功能均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行宫腔镜检查+取环术+双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病理学鉴定结论杨某某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属医疗事故.杨某某家属对以上法医病理学及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存在异议,遂提起医疗损害鉴定.
作者:章锁江;沈永浩;来茂德;陈明策;骆啸;马丽琴;黄洪溪;钱晓妹;徐键 刊期: 2013年第z1期
鼻部及双侧颌面部作为人体暴露、突出部位,经常成为暴力侵害的部位,很容易在受到重击时发生骨折.本文报道3例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供同仁参考.1案例资料例1 王某,男,20岁.2012年12月7日,被拳击中鼻部后,X线侧位片示鼻骨骨折但未见明显错位,鼻骨CT扫描见右侧鼻骨粉碎性骨折.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例2李某,男,29岁.2013年1月7日,被人打伤头面部后,鼻部疼痛及出血,鼻腔内可见血痂,未见活动性出血;X线侧位片示鼻骨骨折并明显移位.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
作者:邓德锐 刊期: 2013年第z1期
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人员职业门槛高、正规医疗单位费用贵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各地城乡均不同程度存在着非法行医群体,在非法行医过程中出现死亡案件也屡见不鲜.对这类案件如果处置不力,解决不当,极易导致当事人亲属上访,甚至抬尸闹访.要处置好此类案件,不论从卫生行政处罚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刑事打击的角度考量,首先要厘清非法行医行为与病患者死亡之间有无联系,是何种关系,这必然涉及到鉴定问题.笔者通过亲身经办一起此类案件,体会到这类案件鉴定所涉法律和技术问题众多,现结合国内文献做如下探讨,不足之处,望法律专家和同行斧正.
作者:杨洪尚;刘建国;秦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现行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中涉及骨盆骨折的条款包括骨盆骨折畸形愈合、骨盆骨折严重畸形愈合、骨盆倾斜致双下肢不等长、骨盆严重畸形破坏女性产道四个方面,但对上述情形没有明确释义,因此在实践中较难把握,形成的鉴定结论容易产生分歧.本文对实际工作中骨盆骨折伤残等级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骨盆骨折相关条款的把握进行解释,就骨盆骨折导致的伤残等级评定方法提出建议,与同行交流.
作者:李琳;刘俊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常遇到需鉴别椎间盘突出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的案件.本文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1 椎间盘的生理特点及成伤机制1.1椎间盘的解剖特点椎间盘是一个密闭的垫,类似于弹簧垫,由相邻椎体上下面的透明软骨板、周围的纤维环及位于中心部位的髓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相邻椎体间隙的高度、对抗压缩,并使椎体的相对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正常的椎间盘具有弹性和韧性,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据相关实验报道,离体的正常椎间盘能够承受452kg的压力而不损伤.由于其血液供应量少,营养差,所以极易发生退行性变性.在日常生活及劳动时,椎间盘除要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还要承受人在劳作时外来的负重,易发生劳损.好发部位多在活动度较大的椎体交界处,包括C2~C3、C5~C6、T11~L1、L4~S1等部位.
作者:武庆良;王力 刊期: 2013年第z1期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常遇到将眼眶内侧壁结构改变诊断为骨折,导致对鉴定结论不服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界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新旧程度,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1 眼眶的骨性结构组成眼眶呈四棱锥形,是容纳眼球的骨性腔隙,眼球和眼眶之间充填脂肪,与眼睛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穿行其间.眶的四壁厚薄不等.眶上壁与颅前窝相邻.下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眶内壁由前向后依次由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构成,筛骨纸板是其内壁的主要结构.外侧壁厚,其后部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图1).
作者:刘杰;杨文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出了专门规定,出庭接受质询已成为鉴定人的法定义务.笔者就鉴定人出庭浅谈一点看法.1 如何面对出庭一是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将成为一种常态.鉴定人一定要在思想上树立“出庭作证”意识,对于很少或者从未参加过出庭的鉴定人,在第一次出庭时多少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我们要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庭审,不怕挫折,不怕刁难,正面展示鉴定人员的公正形象.
作者:沈凯;蒋晓三 刊期: 2013年第z1期
胸腹损伤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笔者对5例胸腹损伤剖胸、剖腹术后鉴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2月22日,曾某在酒吧被人用刀和啤酒瓶殴打刺伤,医院诊断:轻型脑伤、头皮裂伤、肺挫伤、右侧血气胸、第5肋骨折、左上肢鹰嘴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裂伤.查体:T35.5℃P91次/minR30次/min BP120/98mmHg,嗜睡,查体不合作,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肩胛骨下一4cm伤口,左背部11肋骨下1cm处一斜形伤口长约6cm,伤口较深,可探及肋骨深及内脏,有气体间断排出.
作者:张嘉陵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法医学鉴定中,对颅脑损伤进行明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独特的优势.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的三种基本组织,即灰质、白质与脑脊液,能分辨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不受骨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清楚显示幕下和脑干的损伤.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已证实MRI对于脑细胞微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突损伤、胼胝体损伤、皮质及皮质下灰质的非出血性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脑外伤后CT检查阴性,临床有明显神经症状的病人应做MRI检查.
作者:周晖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牟某,男,36岁.2012年3月2日10时许,与王某因琐事发生口角,被王某用板砖将其头面部打伤.某鉴定所2013年10月鉴定意见:牟某左眼外伤致左眼眶内壁骨折属于轻伤;左眼外伤致眼球内陷属于重伤.本案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向法庭提出伤者以前有过眼外伤,对鉴定结论不服.于是,公诉人委托市院技术处法医进行文证审查.
作者:胡宏远;张平;杨帆 刊期: 2013年第z1期
鼓膜多发性穿孔较为少见.本文就所遇的鼓膜多发性外伤性穿孔的典型案例做一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例1 张某,女性,37岁.因“被掌击至右耳耳鸣、听力下降半天”到当地医院就诊.检验见右耳鼓膜紧张部后下象限不规则大穿孔;前下象限梭形穿孔.穿孔周围见血迹.
作者:倪伟勇;肖定科 刊期: 2013年第z1期
2012年全国人大修改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大诉讼法的修改均涉及到有关鉴定内容.本文就两大诉讼法中对鉴定的不同规定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提升司法鉴定人员对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认识.
作者:梅增辉;余汉春;阮海根 刊期: 2013年第z1期
脊柱损伤是临床法医学实践中一种常见的外伤,常由交通事故、高坠、房屋倒塌、打击、跌倒和枪炮弹伤等引起,其中交通事故是脊柱损伤的重要致伤原因之一.严重的脊柱损伤可累及脊髓,致残率较高.本文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交通事故中的378例脊柱损伤案例,旨在对脊柱损伤的部位、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及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沈文军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某女,37岁.因“左肾囊肿”4年、左腰部不适于2010年9月14日到通辽市某医院就诊,人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15cm×10cm大小肿物,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肾脏CT检查见左侧肾区类圆形囊性肿块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直径约9.9cm,左肾及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右肾未见异常,印象左肾囊肿,诊断左肾囊肿.2010年9月15日IVP见:左肾上组肾盏缺失,左肾内侧可见一独立通道显影,在第一狭窄处并人输尿管,左肾门向内侧移靠,左肾影增大,右肾双侧输尿管显影形态良好.9月16日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见囊肿呈上大下小葫芦状,刺破囊壁,两者相通,吸出囊内液1000mL,去除顶部囊壁,边缘电凝止血,移出囊壁,置胶管引流.
作者:王硕;黄景芳;苏艳芬 刊期: 2013年第z1期
1案例资料案例1 王某,女,43岁.2013年2月16日,自诉被他人用拳掌击伤右耳,听力下降,医院检查松弛部鼓膜穿孔,穿孔呈圆形可见脓血等.法医鉴定结论为病理性鼓膜穿孔.案例2 张某,女,25岁.2013年3月8日,自诉被人打伤左耳,听力下降,到医院检查,耳镜检查紧张部鼓膜穿孔,穿孔周围有少量血痂,边缘锐利.法医鉴定结论为轻伤.
作者:那红旭 刊期: 2013年第z1期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受伤人员可以是驾驶员、乘员,也可以是行人,其成伤的原因和方式复杂而多变.笔者结合一起交通事故中疑似驾驶员损伤的成因进行探析.1案例资料2011年10月2日,犯罪嫌疑人成某驾驶的小客车在S4高速公路莘庄道口与被害人宣某(女,46岁)驾驶的小客车发生碰撞,双方车辆行驶至S4高速公路颛桥向阳路收费口处后,再次发生碰撞,随即双方驾驶员引发口角,后成某采用掌掴、脚踹的方式对被害人宣某进行殴打,致使宣某受伤.
作者:徐跃灵君;于红卫;江东华 刊期: 201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