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例牙齿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邓德锐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牙损伤, 鉴定
摘要:外力作用致牙损伤并不少见,部分牙损伤程度评定存在一定困难.《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二条(二)款规定:牙脱落或者折断两枚以上,应评定为轻伤.但对部分年龄较大,且又不如实陈述受伤情况及牙齿健康状况的伤者,给损伤程度的评定带来一些困难.本文报道3例牙损伤鉴定案例,供同仁参考.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与疾病法医学鉴定12例分析

    本文总结12例涉及疾病与外伤有关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外伤与疾病的关系归类以下三种:(1)外伤与疾病属巧合;(2)外伤是疾病病的诱因;(3)外伤使原有疾病的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按疾病类型分为以下八类:癫痫、脑出血、脑梗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发;裴永恩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浅议医疗损害鉴定

    《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实施,其取消了医疗纠纷中对医方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除医疗产品责任(适用产品责任)和医疗机构违背基本的道德(适用无过错责任)外,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规则.由于医疗机构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手段,并占有全套病历资料,在证据的掌控上具有明显优势.患方为了弥补医疗专业知识欠缺、有效证据不足的劣势,只有寻求医疗损害鉴定这个途径.因而出现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数量陡增.因此,进一步规范医疗损害鉴定,使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是服务群众,创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作者:姚恒江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肺挫伤的法医学鉴定

    在我国现行的人体损伤鉴定条款中,肺挫伤没有明确的规定.尽管有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对于肺挫伤的规定却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鉴定人对同一类型的损伤有着不同的看法,对罪与非罪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认识,此种情况明显违背了我国现行的法律精神.肺挫伤是指打击或挤压胸部的钝性暴力传导至肺,引导局部肺组织充血、水肿和灶性出血.刺器或捅器刺穿胸壁,进入胸腔损伤肺部,常伴有气胸或血胸.钝性胸(背)部损伤所致的肺挫伤,主要有挤压效应、惯性效应和内爆效应.胸(背)部遭到钝性外力打击时,引起肺泡或毛细血管损伤,形成小片状的出血区.

    作者:孙凯;陈宇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纠正休克造成患儿急性水中毒死亡医疗鉴定1例

    1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病历资料某男,12岁.因车祸受伤后腹痛、腰痛、恶心呕吐,至某医院急诊住院治疗.查体:血压测不清.神志淡漠,心率130次/min,律整.下腹部隆起,表面淤斑、压痛,轻度肌紧张,腰部两处淤斑隆起,约10cm×10cm,明显触痛;阴囊肿胀、淤斑;骨盆挤压试验阳性.骨盆平片:耻骨联合分离移位.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后经快速补液、止血、输血800ml等抗休克治疗,血压回升至110/60mmHg,脉搏100次/min.入院后10h,血压再次下降至60/30mmHg,快速补液维持血压.考虑肠破裂、局限性腹膜炎,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附近小肠系膜处有两处裂口,乙状结肠约10cm浆膜基层“脱套”伤,均予以缝合修补.诊断为腹腔闭合性损伤,肠破裂,耻骨联合分离,创伤失血性休克.术后患儿持续昏迷、躁动,手向颈部抓挠,呕吐乳白色胃内容物,双侧眼睑水肿,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考虑脑水肿,血压98/52 mmHg,尿量约600ml/24h,给予甘露醇静点和地塞米松静点,输血浆200mL.手术后8h,患儿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家属对某医院诊疗过程提出异议,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作者:谷舞;刘亚利;裴永学;宋光涛;金鑫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胎死宫内医疗纠纷鉴定1例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郑某,女,29岁.2011年7月6日因“孕2产0孕41+周阴道流液10+小时”入住某医院,人院诊断为孕2产0孕41+周,LOA,胎膜早破.人院后第二天,患者突发无痛性阴道流血,胎心消失,急查B超显示:胎死宫内,遂行剖宫产取胎术,娩出一女死婴.郑某对诊疗过程存在异议,申请医疗过错鉴定.

    作者:赵昌龙;王洪伟;霍家润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颅脑损伤与听力障碍关系的探讨

    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不论是开放性或闭合性颅脑损伤,或是因锐器、钝器的暴力打击伤,乃至徒手的打击、气体的爆炸,均能使外耳、中耳或内耳受损,影响听觉功能.1 颅脑损伤所致耳聋的分类1.1传导性聋主要由外耳及中耳受损引起.外耳损伤常见为耳部的撕裂与离断,耳道的裂伤,一般因积血引起听力下降,除去积血可恢复正常.如发生感染形成狭窄或闭锁将影响声波的传导,出现轻度传导性耳聋.中耳损伤分为两种.

    作者:于海军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浅析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思路和原则问题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过程中,委托单位通常就以下三个问题要求司法鉴定机构予以鉴定:(1)医院在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2)过失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过失参与度为多少.根据上述委托要求,笔者尝试从医疗过失的认定、损害事实的认定、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过失参与度的确定四个方面,浅析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作者:王伟国;蒯应松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文证审查眼眶内壁骨折及眼球内陷错误鉴定1例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牟某,男,36岁.2012年3月2日10时许,与王某因琐事发生口角,被王某用板砖将其头面部打伤.某鉴定所2013年10月鉴定意见:牟某左眼外伤致左眼眶内壁骨折属于轻伤;左眼外伤致眼球内陷属于重伤.本案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向法庭提出伤者以前有过眼外伤,对鉴定结论不服.于是,公诉人委托市院技术处法医进行文证审查.

    作者:胡宏远;张平;杨帆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172例采用横仓氏法测量足弓角的伤残评定

    司法实践中,因鉴定人对足弓结构破坏的理解不一,同一案件出现多种鉴定结果.本文对172例有伤足不适主诉、伤者或鉴定人员发现伤侧足弓扁平或高弓,采用横仓氏法测量足弓角进行分析,拟定足弓结构破坏的量化基线,与同道商榷.

    作者:陈晓忠;胡丰涵;陆纯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法医出庭作证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五年来,我省公安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88例,其中法医55例,占绝对多数.在命案、非正常死亡、轻重伤鉴定等案(事)件的刑事、民事庭审过程中,法医的出庭为正确处理案(事)件提供了科学证据保障,同时也给法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医出庭作证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状和困境,现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窦国宴;张开乔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眼眶内壁发育变异误诊为骨折的法医学鉴定1例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朱某,女,40岁.于2012年10月17日9时许,被他人拳击伤及左眼部,当时有鼻出血.伤后10小时到县级医院就诊;主诉:左眼外伤后,左眼胀,视物不清;查体:裸眼视力:右1.0、左0.6.左眼睑轻度肿胀,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点状脱失,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当日(10月17日)县级医院眼眶CT报告单示左侧眶内壁骨折,左侧内直肌挫伤.伤后第二天(10月18日)市级医院眼眶CT报告示:左侧眶内壁骨折,眼外肌正常.同年11月1日眼眶CT报告示:左侧眼眶内侧壁骨质欠连续,左侧眼眶内侧壁骨折CT表现.伤者申请进行损伤程度鉴定.

    作者:于毅;张宇鹏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法医出庭作证提纲的撰写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庭审方式日趋成熟,鉴定人出庭作证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鉴定人在出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重要的是作证提纲的撰写,本人依据一个具体案例,模拟撰写如下:1 关于鉴定资格本鉴定人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后在XX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从事法医工作至今,XXXX年取得主检法医师资格,鉴定人资格证书编号为45090010004.

    作者:张海陆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眼是人体重要的暴露感觉器官,也是人体组织精密、脆弱的器官,易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视功能障碍.本文作者就眼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进行总结和分析.眼损伤分为机械性损伤(擦伤、挫伤、穿孔、异物等)、非机械性损伤(烧伤、化学、辐射等).外伤后导致眼球解剖学结构被破坏,失去正常视觉功能的案件,具备了视力障碍的病理学基础.通过伤后就诊记录,如入院时眼科检查记录、手术记录,可以得到眼球损伤的客观指征.另外,眼球外伤后结构完整,眼球内部结构损害形成的视力障碍,则需要分析眼损伤与视力障碍的关系.细致的眼科检查是法医鉴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者:刁立江;刘春芳;刘大伟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4例腰椎椎弓崩裂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腰椎椎弓崩裂是指椎弓峡部产生的应力骨折状态,也称峡部裂,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如双侧的峡部裂隙,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可在应力的作用下与椎板、棘突和下关节突发生滑行分离,即发生腰椎滑脱.本文分析了涉及椎弓崩裂的法医学检案,旨在探讨如何判断椎弓崩裂是否为外伤所致.

    作者:束长宝;刘长武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小脑扁桃体疝伤病关系鉴定1例

    1案例资料某女,39岁.于2006年7月20日头部外伤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呕吐,病情持续2月余.在当地做颅脑CT未发现明显异常,2006年9月22日到北京天坛医院治疗,头部MR示小脑扁桃体下疝.因伤者经常头痛头晕,2007年4月17日颈部MR示: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到椎管内,椎管无狭窄.诊断:小脑扁桃体下疝.2007年5月6日做脑血流图,发现颈部血流有异常改变,2007年5月16日颅脑及颈部MRA示左侧椎动脉较对侧变细.

    作者:叶峰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4岁男童被铅笔经颈前刺入椎体的法医学鉴定

    1案例资料某男,4岁.3月25日诉头疼,遂由其母陪同至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男童颈前右侧有一创口,MRI示椎体异物.经调查,3月21日,男童在幼儿园玩耍时,不慎跌倒,手中所持铅笔垂直经颈前插入颈部.幼儿园老师将铅笔拔出,见颈部创伤较小,未出血,便未告知家长;3月27日,男童在医院行椎体异物取出术,术中取出铅笔断端(长1.0cm,宽0.4cm),4月20日康复出院.

    作者:张艳;李文明;田虹;刘新强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新《刑事诉讼法》框架下的法医鉴定人出庭策略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使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我国得到确立,鉴定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本文就法医鉴定人如何应对这一角色转变所带来的问题,着重讨论以下几方面内容:

    作者:侯振宇;吴俊杰;周晓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规定及应对措施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当事人对质权、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

    作者:黄俊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处置西安“9·7”针刺案的浅见

    继新疆“7.5”事件之后,2009年9月7日以前有群众零星报警,称其体表被人用尖状物刺伤,同年9月7日以后,报警人数迅速呈直线上升状态,并局部引起群众恐慌.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多部门合作配合,1个多月以后,终平息了这起事件.

    作者:张建钢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1例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可发生在颅脑外伤的当时,也可发生在颅脑外伤之后的迁延恢复期,发生率占颅脑外伤的1.16%~10%[1],但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 toma,CSDH)较为少见,现将鉴定中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青;余家树;胡祖平;程刚 刊期: 2013年第z1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