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背神经阻断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

林彩雯;王玉娃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阴茎背神经切断, 早泄, 勃起功能障碍
摘要: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刘某(男)以“做爱时间短7年余”为主诉于某年7月23日到某医院就诊.病历摘要 患者7年前无明显原因引起做爱时间短(几秒钟/次),腰酸痛,反复尿道刺痛,8年前曾支原体感染,未曾治疗,有手淫史.检查:包皮长,覆盖龟头,可翻转,腔内潮湿.尿道口红,冠状沟红.肛检:前列腺包膜光滑,质韧,沟存,触痛(+).辅助检查: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人型支原体阳性;白细胞32~35/HP,脓细胞2~5/HP,念珠菌阳性.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加压助产致肝破裂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女,31岁.2009年9月17日7时临产到某镇医院待产,在分娩过程中实施腹部加压助产,导致其肝脏破裂大出血,当日即转某县医院行剖腹探查术,后又于次日转省医院急行剖腹探查、右肝后叶不规则切除、左肝外叶肝修补等治疗.家属以某镇医院有医疗过失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委托就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行为;其与患者肝破裂的损伤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

    作者:田小阳;唐敬东;丁四喜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法医学分析在命案现场重建中的作用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杨某,男,66岁,务农.平时喜好上山粘鸟,经常随身带一腰包,包内放有上千元现金及手机.2011年11月某日杨某早上6时出发,晚8时未回家中,家属报案.晚9时在其经常粘鸟处发现其尸体.

    作者:刘东;刘洋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伪装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2例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被鉴定人,男,45岁.因琐事与他人互殴以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其姐反映案发前其无精神病史.精神检查时主动称既往因精神异常家人曾带其到某精神病院就诊,他不同意看病而逃跑.并述及多年前就感到许多陌生人跟踪要害他,有时听见别人说他坏话,常胡思乱想,一直持续到现在.工作能力差,什么也干不了.

    作者:付培鑫;高燕丽;朱明霞;王靖;史天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分析浅析

    在实际鉴定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根据影像资料不难认定,其骨折多由暴力直接打击、摔跌或撞击所致,被打击或打击他人(物)时也可以形成.若系后者,则不进行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几种掌骨骨折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尹维贺;任新林;张明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过失致人死亡案法医检验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王某,男,45岁.2015年10月4日中午,与邻里发生口角并揪打,王某脸部多处受伤,当时未报警.10月5日晚上10时许王在家中死亡.尸表检验 颜面部,耳后见13处见点、条状表皮剥脱,大4.5cm×0.3cm(右耳下方弧状),小0.1cm ×0.1cm(左鼻唇沟外侧);左肩峰前下、左胸部乳头外上、右胸部乳头内侧、左侧背部各有皮下出血1处,大小分别为3.5cm×2.5cm、2.0cm×1.5cm、6.5cm ×5.0cm、4.5cm×1.0cm;右前臂中下段4.0cm×3.0cm范围内见散在小片状表皮剥脱,大小不等.

    作者:彭明琪;陈荣余;吴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检察机关法医远程检验系统的应用初探

    法医远程检验系统,模拟现实办案程序,可实现所有技术鉴定案件网上自动流转,且采用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技术,可进行异地会检、远程指导及网络教学,实现了鉴定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法医技术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牛时忠;王秀军;赵凡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伤害案件先期取证

    在法医学实践中上访案件中,涉及法医技术问题的处理存在许多难点.作者分析处理过的案件发现,先期取证不足所致,可能是导致法医学检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总结出先期取证的几个要点,以供同行借鉴.

    作者:陈其;龚道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死后损伤处皮肤血红蛋白浸润法医学分析2例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何某,男,2013年5月1日下午2时许,与他人发生争执和肢体接触,后何某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首次尸体检验 5月3日进行.两眼角膜浑浊,睑球结膜苍白,上唇右侧、正中唇线处有0.4cm×0.1cm、0.5cm×0.3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前臂尺侧远端1/3处可见0.1cm ×0.1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中指近指间关节背侧可见0.6cm×0.5cm表皮剥脱,右前臂尺侧远端1/4处可见0.6cm×0.1cm、1.0cm×0.2cm、1.6cm×0.1cm3处条状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双手指甲青紫;右小腿内侧中上段可见;3.0cm×1.7cm皮下出血.

    作者:黄荣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PMI推断的研究进展

    PMI是指死后间隔时间,准确推断PMI,可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传统的PMI推断方法,主要是根据尸体现象及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进行推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手段,对尸体各种指标变化与PMI的关系等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杜飞;白英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分析捆绑尸体方式推断案件性质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验某年9月22日8时许,在某市运河内长江入水口上游200m处发现1具浮尸.尸体仰于水面,全身赤裸,下颌部、双小腿及双足缠绕多道透明胶带,背有1只黑色双肩包,背包拉链完好,内装有水泥块.发现尸体位置对应西河堤向南9.8m处一树枝上挂有1把雨伞,向南200m处一排水道内塞有男性外套、短袖衬衫、背心、牛仔裤、平脚短裤及棉袜,向南240m处民居北侧墙角见两处新鲜水泥块剥落痕,北侧水泥路与公路交叉路口的拦阻柱上摆放1瓶250mL未开封的白酒,地面有1只手机电池,另一拦阻柱上用石块压有人民币12元.河堤上树林中一棵树树叉上放置多半袋瓜子,地面可见瓜子袋封口,不远处见1包拆封的香烟.

    作者:杨兴兵;尹维贺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行为分析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1例

    命案现场离不开行为分析技术.行为分析主要依赖于现场及尸检所反映出的行为痕迹,还原罪犯作案动作,透视其生理、心理特征.本文以1起较为复杂的命案现场分析为例,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分析技术.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指挥中心接刘某某(女,17岁)报案称:其父(刘某,41岁)、母(杜某,40岁)在家中被人杀死.

    作者:李雷波;任杰;王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颅面部骨折条款的适用与理解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布实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相继编写出版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适用指南》,对标准条款进行了解释,使标准条文的适用得到了很大的统一.由于颅面骨骼本身的结构复杂,形状极其不规则且有诸如副鼻窦等特化结构及菲薄的边缘部分等,彼此间又以骨缝紧密结合,外伤时容易发生骨折且类型复杂,复合型骨折多见,给标准的适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鉴定中容易在标准条款适用上发生分歧的骨折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建丰;倪伟勇;兰樟彩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桡神经裂断与拇长伸肌断裂鉴别诊断1例

    1 案例资料周某某,男,17岁,高三学生.2009年8月某日在与同学的争执中被水果刀刺穿左前臂,随即送市中心医院急救,遂行手术治疗.术后左拇指背伸功能丧失,2009年底复查时仍无恢复.病历手术记载“探查术中见桡侧一神经断损,虽经拓创探查,但仍未找到神经上段断端,遂将下端神经埋于肌内,以待二次手术”,诊断为“左侧桡神经裂断”.2010年1月某鉴定机构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二十一条以左侧桡神经裂断鉴定为轻伤.认定的依据:①病历诊断;②手术记录;③左拇指背伸功能丧失;④左手各指甲均出现神经营养障碍.

    作者:孟令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适应新标准的肋骨骨折鉴定方法

    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实施后,肋骨骨折轻伤二级的起点由单纯线性肋骨骨折除外转变为两处肋骨骨折,轻伤一级变为6处肋骨骨折.条文的改变使鉴定人的关注点由肋骨骨折的形态更多的转向骨折处数.目前肋骨骨折的诊断手段有很多的选择,X线平片(CR、DR)、CT(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高频超声等,且诊断的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诊断方式的比较,为肋骨骨折的鉴定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作者:王辉;李建坤;李方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检察机关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职能探析

    技术性证据审查是检察机关法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办案中涉及的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等进行审查,职能的履行,使检察技术由检验鉴定为主转变为重在发挥法律监督.1 技术性审查职能的必要性1.1 检查技术工作重心的新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检察机关司法鉴定进行了明确定位,两院三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技术性证据审查提出新要求.

    作者:牛卫军;郭胜华;张彦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骨质疏松症胸骨骨折鉴定1例分析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谢某,男,57岁.2015年11月15日与人发生口角,推搡中被对方用左手反推其胸部.谢某次日于县医院就诊,CT平扫考虑胸、肋骨可疑骨折(图1).11月18日于市医院行MRI检查,胸骨中段见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县公安局法医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6.4c)条款评定为轻伤二级.12月25日,县检察院将原鉴定书及影像学资料送至作者单位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

    作者:刘龙清;吴永春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县级公安鉴定机构法医病理学鉴定资格探讨

    1 我国法医病理学鉴定概况法医病理学是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的规律,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科学.而法医病理学鉴定指的是法医病理学者对上述问题所做出的结论称为法医病理学鉴定[1].

    作者:柏天福;何选钧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鼻部及手部骨折损伤鉴定适用新标准分析2例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以来,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损伤如何适用新标准仍值得探讨,本文针对2例骨折损伤对鼻部及手部骨折损伤适用新标准进行分析.

    作者:孟燕春;周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法医学司法鉴定改革内容初探

    法医学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司法改革同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即要符合国情,更要符合我国司法实践实际和法医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者就改革内容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1 鉴定机构准入机制如何界定鉴定机构性质(体制)是鉴定机构准人的关键,笔者认为,保持司法鉴定独立、公立和中立的性质是我国鉴定机构发展的方向,符合法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法医实践的实际.

    作者:米秀利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刀扎伤致气胸法医学鉴定1例

    2014年1月1日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依据肺萎陷的程度界定重伤二级和轻伤一级.如何对萎陷肺压缩程度进行准确测量,本文就1例外伤性气胸的鉴定做一分析.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李某,男,18岁.2014年3月18日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被人用刀扎伤左侧颈根部,顿感伤口疼痛,遂到医院急诊.病历记载:颈部、左髋部刀扎伤,颈部左侧近锁骨上窝及左髋部外侧分别有长约2cm开放伤口.

    作者:马文静;曹楠;张鑫;白洁;刘凡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