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铜胺纳米材料抑制3种人类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黄雪静;何敏;周怡;臧宁;李洪涛;韦春梦;万逢洁

关键词:光动力学治疗, 铜胺纳米材料, 单线态氧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铜胺纳米材料(Cu-Cy-Nanos)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NO脱色实验检测Cu-Cy-Nanos单线态氧的产量;MTT实验对比不同肿瘤细胞对Cu-Cy-Nanos的敏感性.结果:Cu Cy-Nanos受到紫外光的激发后可以产生单线态氧;MTT结果显示,Cu-Cy-Nanos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均P<0.05),但不同癌细胞对Cu-Cy-Nanos的敏感性不同.Cu-Cy-Nanos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Cu-Cy-Nanos是具有潜在肝癌治疗效应的新型光敏剂.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警惕性.方法:采用1∶3配比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住入院的肺癌合并肺栓塞的51例患者为A组,153例肺癌患者为B组,分析两组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病理类型、肿瘤分期(TNM分期)、肿瘤治疗方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水平、肺癌解剖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Ibm)、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病理类型、TNM分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肿瘤治疗方式(是否化疗、是否手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作为临床重点监测指标.

    作者:朱璐;覃寿明;巫艳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BCT与MSCT测量种植体的精确性比较

    目的:对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与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测量颌骨中种植体的精确性.方法:在同一患者头颅骨上、下颌前磨牙区域分别种植4颗钛种植体:右上颌区垂直牙合平面种植圆柱状种植体(3.3 mm×10 mm)、左上颌区倾斜牙合平面种植圆柱状种植体(3.3 mm×10 mm)、右下颌区垂直牙合平面种植圆锥状种植体(3.5 mm×10 mm)、左下颌区倾斜牙合平面种植圆锥状种植体(3.5 mm×10 mm).头颅固定后用MSCT(Siemens 64 CT)和6台CBCT(卡瓦Cranex 3D、NEWTOM GiANO、Scanora 3D、Samsung RAYSCANα3D、美亚SS-X9010DPro-3DE、朗视HiRes3D)拍摄,由3位种植科医生采用设备自带软件对植入的种植体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结果:MSCT测量种植体宽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20~0.50mm,CBCT测量种植体宽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0~0.70 mm;MSCT测量种植体长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20~1.00 mm,CBCT测量种植体长度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0~1.20 mm.MSCT与6台CBCT测量种植体的长、宽绝对误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CT与MSCT均能够为颌骨中种植体提供精确的测量值,但在关键解剖位置种植时需要预留部分测量误差的空间.

    作者:龚明;陈静;谢桂芳;周海伦;李晓;唐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广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广西乙肝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广西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 DNA S区,用直接测序法获取S区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结果:379例标本中,C基因型占54.35%(206/379),B基因型占43.54%(165/379),G基因型占2.11%(8/379),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各基因型在不同地区、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9),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B基因型中有160例成功分型,其中B2亚型占96.25%(154/160),B4亚型占3.75%(6/160),B基因亚型在不同地区、年龄组及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P=0,67、P=0.41).C基因型中有204例成功分型,其中C1亚型占72.06%(147/204),C5亚型占25.49%(52/204),C2亚型占2.45%(5/204),C基因亚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49).结论:广西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桂北、桂西地区以及40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以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桂东、桂南、桂中以及40岁至59岁人群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亚型以B2、C1亚型为主.B2亚型主要分布在桂北,C1亚型主要分布在桂南.

    作者:黄月莹;何雨;黄天壬;邓伟;张玉丽;吴玲红;曾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唇腭裂患儿母亲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唇腭裂患儿母亲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症状量表及访谈对96例唇腭裂患儿的母亲及42例健康儿童的母亲进行心理调查.将病历资料根据不同因素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病例组患儿母亲在总分、心理、家庭、社会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唇裂伴或不伴牙槽突裂组(CL±A)的总分、心理、家庭、社会功能水平均较唇腭裂组(CLP±A)、腭裂组(CP)低(P<0.05);(3)患儿年龄、唇腭裂类型、母亲的职业、居住地、生育年龄可对病例组不同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母亲的心理压力较正常儿童母亲大,伴腭裂者压力更甚,乡镇母亲需要更多序列治疗的宣教及治疗指导,应注重在患儿治疗前、后期持续为其提供心理疏导.

    作者:黄韬;王晓萌;农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氯化两面针碱通过细胞色素c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

    目的:初步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C)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15 μmol/L NC组、30μmol/L NC组和60 μmol/L NC组,采用CCK-8法检测N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NC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15 μmol/L NC组、30 μmol/L NC组和60 μmol/L N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30±14.30)%、(41.48±17.89)%和(46.51±1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NC组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NC能够显著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HT29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yt-c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黄燚燚;秦悦;谢雪平;傅宣皓;黄丹;刘华钢;赖泽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腹组与经皮肝穿刺组,每组54例.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经皮肝穿刺组实施PTCSL.于术后3个月评估两组手术疗效,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内的结石复发率.结果:经皮肝穿刺组手术优良率为83.33%,开腹组为6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肝穿刺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肝穿刺组结石残留率为7.4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2.22% (P<0.05).经皮肝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0.37%(P<0.05).经皮肝穿刺组术后12个月内的结石复发率(14.81%)与开腹组(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经皮肝穿刺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义伟;李海滨;区军杰;彭承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中的P物质(SP)、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肽(NPY)水平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4h、24 h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SP、DA、NE及NPY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但观察组SP、DA、NE及NP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Ramsay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并具有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介质的作用.

    作者:张冲;周裕凯;王明琴;王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关节炎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关节炎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疾病活动指数(SSDA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pSS患者31例,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分为关节炎组18例,非关节炎组13例.应用高频超声对每个检查关节采用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SSDAI评分表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评分,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关节炎组主要超声表现为滑膜炎,病变程度较轻,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项目以1~2分为主.关节炎组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为(13.0±8.52)分;非关节炎组0分.关节炎组SSDAI评分为(10.333±3.272)分,非关节炎组为(7.077±3.2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关节炎组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SSDA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93,P=0.000).结论:pSS关节炎的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整体疾病活动性关系密切.

    作者:蒋芳艳;苏海庆;周琛;刘敏;张霞;黄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仿真内窥镜成像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110例,均接受CTVE、X线钡餐造影、电子内镜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87例(79.09%),良性病变23例(20.91%);CTVE检出早期胃癌80例(72.73%),X线钡餐造影检出67例(60.91%),电子内镜检出69例(62.73%);CTVE诊断敏感度为88.51%,特异度为86.96%,准确率为88.18%,阳性预测值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66.67%,kappa值为0.679,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CTVE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95% CI:0.789~0.966),高于X线钡餐造影的0.830(95% CI:0.742~0.918)与电子内镜诊断的0.842(95% CI:0.755~0.928).结论:CTV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较高,且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宁璐;樊一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型铜胺纳米材料抑制3种人类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铜胺纳米材料(Cu-Cy-Nanos)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NO脱色实验检测Cu-Cy-Nanos单线态氧的产量;MTT实验对比不同肿瘤细胞对Cu-Cy-Nanos的敏感性.结果:Cu Cy-Nanos受到紫外光的激发后可以产生单线态氧;MTT结果显示,Cu-Cy-Nanos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均P<0.05),但不同癌细胞对Cu-Cy-Nanos的敏感性不同.Cu-Cy-Nanos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Cu-Cy-Nanos是具有潜在肝癌治疗效应的新型光敏剂.

    作者:黄雪静;何敏;周怡;臧宁;李洪涛;韦春梦;万逢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2O吸入镇痛用于尖锐湿疣术中光动力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一氧化二氮(N2O)吸入镇痛用于尖锐湿疣(CA)术中光动力(PD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DT治疗,行常规冷疗镇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第2次PDT治疗中予以曲马多镇痛,照光前2h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 mg.观察组行N2O吸入镇痛,吸入低浓度笑氧混合气.对比两组不同时点镇痛效果及疼痛评分,并观察麻醉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PDT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51.11%、22.22%、0%,对照组分别为0%、20.00%、57.58%、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结束后72 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光1 min时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5~20 min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照光结束后3~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照光结束后48~72 h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行PDT治疗中采用N2O吸入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春志;黎超伟;曾洲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齐多夫定干预对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齐多夫定(AZT)对造血干细胞(HSCs)自我更新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mTOR和相关分子Bm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ZT干预Balb/c孕小鼠,AZT剂量分别为5.0 mg/d/只和10.0mg/d/只,暴露时间为孕期第10天至分娩;取新生鼠骨髓细胞,Ficoll分离后,采用qPCR与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PI3K/Akt/mTOR和相关分子Bmi-1、PTEN的表达变化.对照组分别为正常新生鼠组、成年小鼠组和老年小鼠组.结果:AZT 10.0 mg组和AZT 5.0 mg组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mTOR水平表达有升高趋势,与成年小鼠组比较无明显区别,但明显低于老年小鼠组(P<0.05),而PTEN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Bmi-1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和成年小鼠组高(P<0.05),但明显低于老年小鼠组(P<0.05).AZT 10.0 mg组和AZT 5.0 mg组P70S6、4EBP1D较正常组升高但低于老年小鼠组(P<0.05),老年小鼠组上述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和成年小鼠组(P<0.05).结论:AZT对新生鼠HSCs自我更新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TOR与Bmi-1存在有限影响,仍可维持在较为正常的调控水平.

    作者:陈悦;罗敏玲;李慕军;曾雅畅;蒙春莲;邝晓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管抑素和VCAM-1在IgA肾病患者尿液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IgA肾病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IgA肾病患者(IgA肾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尿液中血管抑素和VCA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管抑素、VCAM-1与IgA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管抑素和VCAM-1在IgA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血管抑素和VCAM-1在IgA肾病组尿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随着病情加重、Lee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血管抑素、VCAM-1与IgA肾病严重程度、Lee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管抑素AUC为0.768(95% CI:0.663~0.852,P<0.001),以46.64 ng/L为临界值时,诊断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88.33%,准确率为78.17%;VCAM-1诊断IgA肾病的AUC为0.702(95% CI:0.591~0.797,P<0.001),以4.23 μg/L为临界值时,诊断敏感度为75.61%,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71.83%.结论:血管抑素和VCAM-1在IgA肾病患者尿液中水平均升高,与病变程度有关,两者均可作为预测IgA肾病的有效指标.

    作者:杜利君;邢晏;张兵;李欣;赵佳;杜静;王宝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步态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前后步态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ID)的LDH患者80例,分为L4-5组(40例)和L5S1组(40例),按照身高、体重、年龄、性别配比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取对照组步态各参数作为对照,L4-5及L5S1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取各个时期的步频、步速、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伸/屈)(ROM)整体评价患者各个时期的步态特点.结果:L4-5组及L5S1组术前步速、步频及患侧踝关节ROM均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L4-5组及L5S1组步速和步频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仍差于对照组(P<0.05),L4-5组患侧踝关节RO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5S1组患侧踝关节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L4-5组及L5S1组步速、步频恢复至接近对照组(P>0.05),L4-5组患侧踝关节RO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5S1组患侧踝关节ROM较术前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LDH患者行PEID术后步速和步频均有明显的改善,踝关节ROM改善情况因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作者:黄宏杰;曾建成;谢天航;修鹏;王亮;陈康;杨志强;宋跃明;孔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为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急性梗阻,胆管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肝外胆道梗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成人,近年来儿童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多[1],其反复发作,则称为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为提高对儿童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认识,现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唐清;单庆文;董淳强;云翔;黄丽;陈秀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血管瘤患儿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血管瘤患儿家属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住院治疗的血管瘤患儿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由随访小组成员对血管瘤患儿家属进行6个月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照组血管瘤患儿及其家属则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出院后1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儿家属对血管瘤知识掌握程度、对患儿治疗服药依从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躯体健康状况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管瘤转归在出院后6个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属对患儿治疗服药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身体状况.

    作者:廖佳;廖明德;韦敏;李颖春;陆娴;覃莉莉;何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淫羊藿多糖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多糖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淫羊藿多糖组(C组),每组18只.B组和C组均复制气管切开插管大鼠模型,A组不做处理,6h后,C组灌胃给予淫羊藿多糖水溶液,A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灌胃后24 h、72 h、168 h,每组各取6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气管肺灌洗液中分泌型IgA(sIgA)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及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肺组织中rBD-2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大鼠rBD-2 mRNA相对表达量在造模后24 h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168 h降到低点(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rBD-2mRNA相对表达量在造模后24 h降低,72 h、168 h明显升高(P<0.05).(2)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肺灌洗液sIgA含量在造模后24 h、72 h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回落至正常水平(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sIgA含量在造模后24 h、168 h明显升高(P<0.05).(3)B组大鼠各时点SP-A含量均高于A组,但随着插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升高幅度逐渐降低(P<0.05);C组大鼠SP-A含量在造模后24 h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其含量逐渐升高,造模后168 h明显高于B组(P<0.05).(4)B组大鼠IL-2含量在造模后24 h明显高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IL-2含量在72 h、168 h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在造模后24 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多糖通过调节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组织rBD-2 mRNA表达,提高肺灌洗液sI-gA、SP-A含量和外周血ID2水平,从而改善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部免疫功能.

    作者:彭玲玲;陈铭坚;王学敏;潘宇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广西地区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NS5A抑制剂天然耐药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对NS5A抑制剂的天然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134例.提取患者的HCV RNA,设计针对NS5A区域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耐药分析.结果:134例样本中有119例(基因1a型19例,基因1b型100例)扩增成功,其中53例(44.5%)存在天然耐药位点突变.基因1a型NS5A区7例(36.9%)存在耐药突变(Q30H,n=1,5.3%;H58P,n=1,5.3%;M28T+ H58P,n=1,5.3%;H58P+E62D,n=4,21.0%).基因1b型有46例(46.0%)存在天然耐药突变(R30Q,n=23,23.0%;Y93H,n=6,6.0%;Q54H,n=4,4.0%;P58S,n=4,4.0%;Q54H+P58S,n=4,4.0%;L31M+ R30Q,n=2,2.0%;Q54H+ R30Q,n=2,2.0%).结论:广西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针对NS5A抑制剂的天然耐药位点突变,其突变有单位点突变也有联合位点突变.

    作者:伍菲菲;苏明华;江建宁;阳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贵港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认知、行为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贵港市不同年龄段女性性工作者(FSWs)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行为以及AIDS和梅毒感染情况,为贵港市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5年在贵港市各FSWs哨点抽取调查对象,使用国家AIDS肖点监测FSWs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2010-2015年,贵港市共6200名FSWs参与调查,≥35岁的大龄FSWs(OFSWs)占44.48%,在OFSWs中,已婚/同居占89.99%,小学文化水平占61.09%,外省户籍占59.32%,低档场所来源占73.79%,均高于<35岁组FSW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贵港市FSWs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知晓率为90.65%,除2014年外,<35岁组FSWs的HIV知晓率均高于≥35岁组OFSWs;2010-2013年,<35岁组FSWs的坚持使用安全套率高于≥35岁组OFSWs(P<0.05),2014-2015年,两组安全套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Ws总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1.19%;≥35岁组OFSWs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均高于<35岁组FS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贵港市≥35岁的OFSWs文化水平、HIV知晓率和坚持使用安全套率较低,而HI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根据不同年龄组FSWs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贵港市FSWs中AIDS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作者:覃凤翔;梁冰玉;黄运轩;覃雄林;覃春伟;梁浩;蒋俊俊;黄颉刚;叶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微流控等温扩增技术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目的: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为例,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整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微流控实时荧光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M基因序列中8个不同区段设计LAMP引物,根据扩增效果筛选出1套(6条)引物,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验证.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实现扩增结果的荧光实时判读,能在恒定温度(65℃)30 min内完成扩增反应,检测限可达10 copies/μL,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扩增曲线,对甲型H3、H5、H7、H9及乙型流感病毒均无扩增;对70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一致,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该方法具有体系封闭、污染小、试剂用量小的优势.结论:所建立的微流控实时荧光RT-LAMP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方法,便于开展现场检测.

    作者:孔文;王瑞丽;赵荣涛;孙明璇;郭旭东;杨益;刘婉莹;郝荣章;宋宏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