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李慕军;李柳铭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55岁以上骨质疏松引起的新鲜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治疗,对比观察术前、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部分完全解除,术后及终末随访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及Cobb角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快速有效、并发症少、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祖龙;黄顺勇;覃盛明;卢炳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对实施延续性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24例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系密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组、<60岁组、初中以上组的遵医服药、定期复诊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男性组、>60岁组、初中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朝晖;凌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微小胆脂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25例可疑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微小胆脂瘤的患者术前行MRI DWI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及三叉神经全程探查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的诊断明确,肿瘤全切率为100%.三叉神经减压充分并保护良好.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9例,明显缓解3例,复查MRI DWI序列显示肿瘤完全消失.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结论:对于年轻、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疑诊胆脂瘤的患者应及时行MRI DWI序列扫描,可以提高桥小脑角区微小胆脂瘤的诊断准确率.术中全切肿瘤,行三叉神经全程探查,充分减压是症状改善的关键.
作者:周全;肖绍文;谭源福;张超元;路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广西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梳理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两轮德尔菲法来构建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较高,分别为95%和9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6和0.75;协调系数分别为0.192 3和0.287 5.确定了广西乡镇卫生院能力评估体系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系数.结论:所构建的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可信度高.
作者:冯芳莉;陈其伟;孟雪晖;江南;罗红叶;韦波;冯启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阿立哌唑组、利培酮组.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情况进行评定,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7项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代谢指标(空腹血糖、HbA1c、血脂).结果:共249例患者完成随访.治疗12周后,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PSP评分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3组的CGI-S无明显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和HbA1c)明显高于基线值,脂代谢中甘油三酯明显下降,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帕利哌酮组糖代谢无明显改变,但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下降,甘油三酯明显上升.结论: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效,疗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帕利哌酮、利培酮、阿立哌唑.
作者:冯婉霞;陈婉珉;莫翠英;潘红珊;陈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CG)及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孕妇分为4组,GDM合并HDCP 25例(Ⅰ组),HDCP 25例(Ⅱ组),GDM 25例(Ⅲ组),正常妊娠孕妇25例(Ⅳ组),进行DCG及ABPM同步监测,对其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ABPM Ⅰ组24 h血压昼夜收缩压(SBP)均值与Ⅱ组、Ⅲ组、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的24 h昼夜舒张压(DBP)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与Ⅲ组、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压昼夜节律下降率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CG Ⅰ组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异常发生率高于Ⅱ组、Ⅲ组、Ⅳ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Ⅰ组高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③同步观察,当血压处于高值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更高.结论:对GDM合并HDCP患者进行DCG和ABMP同步监测可及时发现心脏和血压异常改变事件,并能根据其变化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母婴危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优;杨健威;张华;陈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接受全冠、固定桥、活动义齿3种传统口腔修复治疗患者的修复效果满意度,探讨患者年龄、性别、学历及其对修复治疗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274例(有效问卷占比91.24%)接受传统口腔修复治疗患者就诊主要原因、修复状况、修复方式和治疗效果,并就调查信息进行相应统计描述与相关分析.结果:(1)患者的年龄与全冠和固定桥两种修复方式的牙列状况、美观、颜色和咀嚼功能满意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全冠修复的总满意度呈负相关(rs=-0.142,P<0.05);与活动义齿修复的牙列状况、美观、颜色的满意度呈正相关(rs=0.271,0.256,0.298,均P<0.01),与活动义齿修复的咀嚼功能恢复的满意度呈负相关(^ =-0.037,P<0.01);与3种修复方式的美观、颜色的满意度呈正相关(rs=0.170,0.180,P<0.01).(2)女性患者对全冠修复的颜色满意度(P<0.05),活动义齿修复的牙列状况、美观、颜色、咀嚼功能的满意度呈负相关(rs=-0.235,-0.205,-0.173,-0.208,-0.253,P<0.05或P<0.01),对3种修复方式的美观、颜色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rs=-0.136,-0.208,-0.155,P<0.05或P<0.01).(3)患者的学历与修复治疗方式的各项满意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义齿能有效的改善口腔的外观,但其咀嚼效能的恢复仍未达到天然牙的咀嚼效能;女性患者对口腔修复治疗方式各项满意度较低.
作者:陆建志;黄冬梅;张天;覃媛;廖红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动脉内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结果,将150例T2DM患者分为T2DM伴AS组(A组,n=87)和T2DM不伴AS组(B组,n =63);对每例患者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 2 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尿酸、SF,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SF含量较B组高(P=0.036).SF与FPG及HbA1c呈正相关关系(r=0.183,P<0.05;r=0.224,P<0.01).SF与性别、病程呈负相关关系(r=-2.66,P<0.01;r=-2.57,P<0.01).年龄、SF是T2DM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68、1.01,均P<0.05).结论:SF升高是T2DM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秋;梁瑜祯;夏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为临床开展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足月临产孕妇接受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B组)或罗哌卡因联合枸橼酸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在阴道试产过程中情况,记录孕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心率,使用药物情况(缩宫素,山莨菪碱),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结局,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A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产程、药物使用、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镇痛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硬膜外麻醉增加剖宫产概率(P<0.05),剔除产程中未使用药物例数后3组再次比较产程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和罗哌卡因联合枸橼酸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都是安全和有效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产程异常,可增加阴道试产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作者:魏菲;林珏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h1及Th2细胞功能在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病程中的作用.方法:HIV合并PM患者64例(根据C D4+细胞绝对计数是否大于50×109/L分成两组),以单一HIV感染者16例,HIV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32例(亦根据C D4+细胞绝对计数是否大于50×109/L分成两组),以健康体检者1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FN-γ、TNF-α、IL-4、IL-6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HIV合并PM且CD4+细胞绝对计数<50×109/L组中IFN-γ和IL-4表达水平均较单一HIV感染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也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IV合并PM且CD4+细胞绝对计数<50×109/L组和HIV合并口腔念珠菌组且CD4+细胞绝对计数<50×109/L组的IL-6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单一HI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NF-α在各组间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在各观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V合并PM或口腔念珠菌两种混合感染的病程晚期既存在CD4+T细胞绝对计数的减少,同时也存在Th1和Th2功能的显著抑制.在HIV合并其他感染中Th1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较Th2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在免疫防御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林玫;梁娟英;冯润川;孙惠棉;卢祥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冠心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冠心病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Lp-PLA2水平,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Lp-PLA2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的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冠心病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吸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和饮酒无明显关联.高血压、男性、吸烟、Lp-PLA2水平升高、FBG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PLA2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其风险预测作用可能更大.
作者:杜文涛;李亚;史素芳;赵兴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分析其与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120例RA患者按营养不良的评定标准分为两组:RA营养正常组(60例),体重指数(BMI)≥18.5;RA营养不良组(60例),BMI<18.5;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人体营养参数及RB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指标的测定,比较3组RBP、Hb、ALB、PA的差异,并分析RBP的变化与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营养不良组和RA营养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RBP、Hb、ALB、PA比较显著降低(P<0.01);RA营养不良组与RA营养正常组RBP、Hb、ALB、PA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患者RBP与Hb、ALB、PA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RA患者RBP、Hb、ALB、PA与CRP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RBP、PA与IgA呈负相关关系(P<0.01);ALB与IgM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的RBP水平与其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相关,营养状态越差或疾病活动指标越高,RBP水平下降越显著.
作者:叶婷;揭旭日;龙华;林承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高压氧(HBO)舱内联合使用气控变压式多功能呼吸机的疗效和相应的特殊护理.方法:50例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以高压氧治疗后第1个、第2个及第3个疗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苏醒时间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及苏醒时间.结果:HBO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HBO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及特殊护理治疗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及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作者:吕妙;李亚范;韦芳玲;庞进军;余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S组用0.596%甲璜酸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滑车神经(2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和枕小神经(5mL)阻滞,对侧头钉所在的位置作相应的区域神经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3~3.5 mg/L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 μg/L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上头架(T2)、切头皮(T3)、分离骨膜(T4)、去骨瓣(T5)、术中(T6)、缝皮下(T7)、缝皮结束(T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糖(GLu)的变化,麻醉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清醒拔管后0.5h、2h、6h、12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与T1时点比较,T2~T4时点、T7时点、T8时点C组SBP、DBP明显升高(P<0.05);T2时点、T8时点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S组SBP、DBP在T2时点、T7时点、T8时点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2时点、T8时点C组GLu明显升高(P<0.05),T6~T8时点S组GLu明显升高(P<0.05);T2~T8时点两组Co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C组AⅡ明显升高(P<0.05),T2时点S组AⅡ明显降低(P<0.05);T3~T8时点两组AⅡ明显降低(P<0.05).与T6时点比较,在T7时点、T8时点两组SBP、DBP、Cor、AⅡ、GLu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2时点、T7时点、T8时点SBP、DBP、HR、Cor、AⅡ明显降低(P<0.05);T2~T8时点S组GLu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用量和手术清醒后0.5h、2h、6h、12 h、24 h、48 h VAS值S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小,并能减少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梁琛;梁友君;杜林;吴明伟;张济源;陈铎鑫;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治疗的血管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的治疗方法,每次注射8 mg,7~10 d注射1次,注射总量婴幼儿一般不超过40 mg,成人不超过70 mg.结果:80例患者中治愈60例(75%),显效16例(20%),好转4例(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简单易行,适合门诊操作.
作者:段绪伟;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将15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GC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予GCV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痊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性肝炎不能增加临床好转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
作者:黄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晚期口腔鳞癌术后同期联合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50例晚期口腔鳞癌术后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放化疗)2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30例,两组手术及放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6.6%(P<0.05).1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患者为75.0%,对照组为70.0%;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为65.0%,对照组为36.6%,2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口腔鳞癌术后行同期联合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吴训;蒙宁;巫家晓;王代友;梁飞新;麦华明;黄旋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6例Wagner分期≥3期的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并获得随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均得到愈合,有2例患者进行了坏死趾解脱术.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能有效保肢.
作者:冼呈;赵劲民;苏伟;劳山;花奇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将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宫颈癌患者.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行宫颈癌根治术[1],术后患者永久丧失生育能力、生活质量下降,夫妻间产生隔阂,给患者的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年轻宫颈癌患者症状更加明显[2].因此,其生活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丽;黄一华;施贵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肺挫伤导致连枷胸采用手术早期(72 h内)内固定方式与保守治疗模式的临床经验.方法:在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按入院后根据患者的要求分为2组:治疗组A组30例(早期微创嵌入式Judet固定架钛合金材料,固定肋骨骨折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B组30例(采取单纯胸带加压包扎或叠形胶布外固定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疼痛程度、住院时间、脓胸、死亡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及时有效改善胸廓的畸形,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庆淮;谭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