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静泉;许立拔;胡超;黄燕;郭为;黄群;周婉妮;蒋伟哲;付书婕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3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549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使用国产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其中按国际静脉联盟制定的CEAP分级中的临床(C)分级法,C4~C6级的下肢静脉曲张肢体占226条(41.17%).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均操作成功.549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中523条肢体(95.26%)手术阻断隐静脉主干后,再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出现皮下硬结20.40% (112/549),血栓性浅静脉炎6.01%(33/549),皮肤溃疡2.00%(11/549),皮肤色素沉着1.46%(8/549).23条残留曲张静脉肢体(4.19%)实施了补充注射治疗.未发生空气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泡沫硬化剂具有安全、简单、经济、可靠、可重复的的特点,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忠;覃晓;郭思恩;胡明;陈靖;林秋宁;张江峰;梁雪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为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息肉样赘生物向宫腔内突入所致,息肉大小、数目不等,大多数位于子宫体部,依靠细长的蒂部附着于宫腔内壁,可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经量增多、不孕.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25.0%[1,2],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肥胖症、糖尿病等均为EP发生的高危因素[3].EP多数病变是良性的,恶变通常与年龄及绝经情况密切相关[4].由于EP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近年来,宫腔声学造影、高分辨率妇科阴道超声的出现,EP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而因为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可以同时进行治疗,被认为是诊断和治疗EP的金标准.目前EP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目前对息肉的治疗缺乏标准而有效的方法,EP的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及术后复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EP治疗后容易复发,EP的诊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将近年来EP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覃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点并探讨影响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接收的150例GIST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病理检查结果及影响GIST预后因素.结果:CD34、CD117、SMA、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99.33%、96%、29.33%、12%,核分裂像≤5个/50 HPF者126例,>5个/50 HPF者2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核分裂数、口服伊马替尼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核分裂数、肿瘤位置、口服伊马替尼是影响GIST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D34与CD117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肿瘤部位、核分裂数、口服伊马替尼这些影响GIST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临床治疗时应给予足够重视,以有效预测肿瘤治疗的预后.
作者:梁立盛;陈红秋;杨达平;韦翠容;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鼠簕生物碱A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50% CCl4溶液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予老鼠簕生物碱A高剂量100mg/kg、低剂量50 mg/kg进行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肝组织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形成,RT-PCR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老鼠簕生物碱A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老鼠簕生物碱A高、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减低.结论:老鼠簕生物碱A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韦明中;莫思燕;邱金慧;梁春宏;刘林;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探索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烧伤整形外科的难愈性创面患者2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伴有肌肉、肌腱、骨外露或局部严重感染,经清创后行VSD吸引并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后,近期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远期随访观察复合皮质地、弹性及瘢痕增生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17例,成活率为85%;3例溶解失活,原因为局部感染2例,关节制动不佳1例.存活的17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达97%.17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至3年,人工真皮自体薄层皮生长良好,光滑有弹性,柔软耐磨,少量皮肤色泽改变,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及继发功能障碍,具有中厚皮移植特点.结论:VSD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成活率高,创面愈合质量好,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阳超;黄宗伟;陆锡韬;丁华荣;李德绘;蒙诚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菲牛蛭素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活力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分泌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菲牛蛭素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UVEC,建立凝血酶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凝血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LDH含量,根据以上结果选取凝血酶佳诱导浓度进行试验;肝素为阳性药,菲牛蛭素分终浓度为1 U/mL、3 U/mL、4 U/mL 3个剂量组,MTT法测定菲牛蛭素对模型细胞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WF、PAI-1、t-PA含量,LDH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LDH含量.结果:凝血酶15 U/mL浓度组诱导作用明显;与凝血酶模型组比较:菲牛蛭素中剂量和大剂量组保护凝血酶对HUVEC的损伤的效果明显(P<0.01),菲牛蛭素小、中、大剂量组明显减少vWF、PAI-1分泌,增加t-PA含量(P<0.01).结论:高浓度菲牛蛭素具有保护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对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和血小板活化具有调节作用,使内皮细胞的抗凝、纤溶功能趋于正常,抑制血小板活化.其作用可能与菲牛蛭素对抗凝血酶诱导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vWF和PAI-1,增加t-PA的分泌释放,增加t-PA/PAI 1比值有关.
作者:黄栎莹;刘言香;黄秋燕;黎渊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反应类型.方法:以30只雄性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2周组、感染4周组,每组10只.麻醉处死各组小鼠后获取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以每孔1×106个细胞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沉淀.分别以qRT-PCR和酶活性定量方法检测精氨酸代谢关键酶及其活性的表达;以ELISA检测IL-12、TNF-α和IL-10的分泌.结果:感染2周组较空白对照组高表达经典途径激活型巨噬细胞(M1)的标志[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NO、IL-12、TNF-α]和替代途径激活型巨噬细胞(M2)的标志[精氨酸酶(Arg1) mRNA、尿素](P<0.05).以上指标在感染4周后均明显下降,感染4周组iNOS mRNA、Arg1 mRNA和尿素的表达仍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感染4周组NO、IL-12和TNF-α的表达下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或者比空白对照组水平更低.IL-10在各组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PM 2周时可以明显促进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及可能向M2型巨噬细胞转变,在感染4周时有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戴小英;何志义;陈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后外侧切口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Lauge-Hansen分型Ⅲ、Ⅳ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三踝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旋前一外旋Ⅳ度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后踝骨折及外踝骨折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行内踝骨折内固定,后踝骨折采用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下胫腓分离、三角韧带损伤同时予以固定和一期修补.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4.4±7.0)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Olerud-Molander标准评定,本组平均87分,其中优2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并牢固固定后踝骨折块有助于恢复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和保持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并防止踝关节后方关节囊挛缩以及由此引起的踝关节背伸受限,是治疗三踝骨折的一个有效方法.
作者:黄铭图;王鹏云;黄永光;朱洪;袁才斌;黄明昭;项载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内药物注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本组的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术后宫腔内药物注射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后9个月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妊娠率(60.98%)显著高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宫腔内药物注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妊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永芳;麻元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对其同时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检查对不同大小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70例患者中,经DSA检查有61例患者为阳性,共有72个脑动脉瘤,53例单发,8例为多发;经CTA检查,有59例患者为阳性,共有65个脑动脉瘤,52例单发,7例多发.CTA诊断脑动脉瘤病例的敏感性为96.72%(59/61),特异度为100%(9/9);经CT检查的65个阳性脑动脉瘤中,长径≥3 mm的真阳性有55个,假阴性有2个,敏感性为96.49%(55/57);<3 mm的真阳性有10个,假阴性有8个,敏感度为55.56% (10/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3 mm以上的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3 mm以下的脑动脉瘤检查的敏感性较低,漏诊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行DSA检查以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作者:赵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含子源性27nt-miRNA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wt-27nt-miRNA、mut-27nt-miRNA和空白对照序列的高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HUVECs增殖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的迁移能力,Matrigel检测HUVECs的管腔形成能力.结果:(1)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wt-27nt-miRNA表达组HUVECs eNOS mRNA降低39.51%(0.49±0.02 vs 0.81±0.02,P<0.05),其蛋白质表达量下降47.41%(0.71±0.07 vs1.35±0.06,P<0.05).(2)与空白质粒对照组相比,wt-27nt-miRNA表达组HUVECs增殖明显减少,抑制率为41.86%;wt-27nt-miRNA表达组HUVECs迁移速度明显减缓,且迁移数目降低75.55%(28.75士1.71 vs117.60±4.45,P<0.01),未能形成明显管腔样结构.在mut-27nt-miRNA表达组中,上述指标比空白质粒对照组降低(P<0.05),但比wt-27nt-miRNA表达组显著升高(P<0.05),特别是管腔形成数量及管腔长度与空白质粒对照组相近.结论:内含子源性27nt-miRNA显著抑制HUVECs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并与内含子源性27nt-miRNA对eNOS表达的调控相关.
作者:陈伟;莫国君;罗雪兰;杨鹏;欧和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掌指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掌指关节损伤11例(16指).选用圣·乔治型指间关节,采用掌指关节背侧弧形切口,切除掌骨头及近节指骨基底部,在掌骨、近节指骨的中心用骨锥钻孔、扩髓腔,安放人工掌指关节,并用骨水泥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2年,平均(16±3.2)个月.本组效果显示:优7指,良6指,可3指,优良率为88.9%,术后无早期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掌指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贝朝涌;李朝旭;王锐英;辛林伟;彭艳红;唐际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对围术期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其目的旨在减轻或降低患者的身心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自2001年丹麦外科医生Kehlet等[1]率先提出FTS理念后,近年在欧美国家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直肠癌切除术等外科手术中,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显著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从而使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2].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围术期可能存在术前精神压力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术后住院时间长等问题,加强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管理,减轻围术期患者身心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重点.现就FTS理念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新华;马良;谢镕蔚;罗媚;庞春华;赵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槟榔碱饮水法初步构建与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生发展相似的Balb/c小鼠OSF模型.方法: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只.实验组采用500 mg/L槟榔碱饮水法喂养8~16周后停药,对照组仅给予同等量自来水喂养.在实验第8周后,每隔2周随机处死两组小鼠各5只,进行颊部黏膜HE染色显微结构观察及Masson三色染色确定胶原堆积.结果:实验组在第12周后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OSF样改变,表现为上皮萎缩、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胶原堆积和微血管病变;病变迸一步发展可波及深部肌层.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采用槟榔碱饮水法可快速诱发出小鼠颊部较典型、稳定的OSF模型.
作者:温琦涛;王涛;于大海;王振瑞;卿海云;孙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RIPC组,每组20只.S组行麻醉和穿刺,但不行CPB;CPB组建立CPB诱发肺损伤模型;RIPC组在实施CPB前对后肢进行RIPC(使用驱血带阻断后肢血流15 min,复灌15 min,双侧后肢交替进行,每侧3次).麻醉复苏后2h,处死大鼠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其中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TNF-α和IL-6浓度;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RIPC组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o.05),肺组织EB含量和W/D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RIPC组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TNF-α和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EB含量和W/D比值显著下降(P<0.05).HE染色显示RIPC组肺组织的形态学损伤较CPB组减轻.结论:RIPC可明显降低大鼠CPB后肺血管通透性,其机制与抑制CPB后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胡阳;张炳东;涂杰;何芳;刘国锋;梁蓓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捆绑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单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缝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术后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X线片、CT、MRI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与术前资料进行比较,并根据Lyshol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估预后.结果:术后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无关节不稳定现象;术后影像学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CT检查显示均无骺板早闭的现象;MRI检查显示均无骺板增宽现象,ACL信号未见异常;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平均(92.3土3.1)分,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35.3±4.3)°,均较术前(53.7±3.2)分及(84.5±11.3)°]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捆绑治疗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便、创伤小、经济、有效,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谢大旺;姚军;韦庆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rs histiocytoma,MFH)是头颈部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占全身MFH的3%~6%[1],而原发性甲状腺MFH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甲状腺MFH并胃底低分化腺癌同时性双重癌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甲状腺MFH并胃底低分化腺癌同时性双重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芳;徐茂林;段绪伟;许坚;李伟;曾先捷;汪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及[基于血清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8例,根据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及DN组,收集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Cys-C等生化指标及采用中国改良简化MDRD公式基于Scr估算eGFR(eGFR-MDRD),采用CHINA Cys方程eGFR-Cys-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Cys-C及eGFR-Cys-C与24 h UPQ、BUN、Scr及eGFR-MDRD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值均超过0.5,均可作为早期DN诊断的指标,其中24 h UPQ、血清Cys-C及eGFR-Cys-C曲线下面积>0.7,其诊断效能均优于BUN、Scr及eGFR-MDRD,血清Cys-C诊断DN的界值为>0.95 mg/L,eGFR-MDRD联合血清Cys-C诊断DN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高达88.23%及96.53%,约登指数为0.848.结论:eGFR-MDRD、血清Cys-C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对早期DN的筛查效果好、真实性大,可望成为早期发现DN的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
作者:吴潇芸;吴林秀;刘春斌;杨望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增液汤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哈巴俄苷转移率、干膏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增液汤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增液汤颗粒处方量加水10倍,提取3次,每次2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增液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及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燕;巫玲玲;郭为;胡超;符静泉;周婉妮;蒋伟哲;付书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牙髓细胞(DPCs)体外共培养后细胞增殖、分化的生物学特征,探讨采用BMMSCs与DPCs共培养获得牙髓再生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和DPCs,并分别传至第3代.通过成骨及成脂诱导进行BMMSCs鉴定.取第3代DPCs和BMMSCs分为3组,(1)DPCs组;(2)共培养组;(3) BMMSCs组.共培养时间为6d,取出细胞半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基质细胞抗原-1(Stro-1)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的基因表达量,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DPCs传至第3代后,细胞形态稳定均一,呈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BMMSCs传至第3代后,细胞形态稳定均一,呈长梭形,平行排列或呈漩涡状生长,成脂成骨染色阳性.②细胞生长曲线示:共培养组的DPCs较DPCs组先进入指数生长期.共培养组BMMSCs较BMMSCs组后进入指数生长期.③Stro-1的表达量:BMMSCs组表达量高,共培养组BMMSCs表达量下降;DPCs组表达量低,共培养组DPCs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DSPP的表达量:共培养组DPCs较DPCs组表达量下降;共培养组BMMSCs较BMMSCs组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BMMSCs与DPCs共培养,可以促进DPCs的增殖,以及有去分化的趋势;抑制BMMSCs的增殖,具有向DPCs分化的趋势.
作者:陈文瑨;周俊;王兆晶;苏心韵;陈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