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外周血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的研究

陈长荣;邓静敏;龚臣;邹小英;韦旋;杨美玲;王自秀;陈晓丽

关键词: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白介素4, γ-干扰素
摘要: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局部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McNamara分析及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用McNamara分析法对广西局部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骨性特征,为正畸与正颌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82例及广西地区骨性Ⅰ类成人个别正常(牙合)50例,通过CASSOS软件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McNamara分析研究.结果:(1)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突度、有效上颌长度测量值小于骨性Ⅰ类组(P<0.05),下颌突度、有效下颌长度、下颌平面角与下切牙突距测量值均大于骨性Ⅰ类组(P<0.05).(2)在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中男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中男性的有效下颌长度、下切牙突距和下前面高均大于女性(P<0.05),上颌突度则女性大于男性(P<0.05).(3)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和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的数值发现,男性中两者有显著差异的测量项目更多.结论:广西局部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同时存在上颌发育不足和下颌发育过度,以后者为主.男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较女性更严重,面型更差.

    作者:丁氏垂庄;刘海峰;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东莨菪碱在吸毒的破伤风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吸毒的破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吸毒的破伤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安定微泵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东莨菪碱(0.05~0.12 mg/kg).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每小时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治疗吸毒的破伤风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蓉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对一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一对一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消化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60例)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消化系统症状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消化不良症状改善及抑郁症状减轻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消化系统症状和抑郁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干预组治疗4周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对一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老年FD症状改善及抑郁症状的减轻,能提高F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捷;潘玉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作者:韦皓棠;董保国;梁万强;李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法舒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ICM患者95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A组)50例,常规治疗组(B组)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50例,分别比较3组间的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清内皮素(ET)水平.A、B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NO、ET水平,分别做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治疗后对比.结果:①治疗前,A、B组ICM患者血清NO水平均低于C组,ET水平高于C组(P<0.01),A、B组间NO、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②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B组治疗后NO水平均增高,ET水平均降低(P<0.01).③治疗后做A、B组间比较,A组NO水平高于B组,ET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能更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卓宏;黄凯;韦斌;曾知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86例疗效分析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碎石器械的改进,使大多数尿路结石患者避免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已逐步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1,2].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MPCNL治疗8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万礼钧;李赋;黎剑羽;庞桂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致心电图异常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术后、含表柔比星(EPI)方案化疗后再辅助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检查心电图,分析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年龄、肿瘤部位、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内分泌治疗、赫赛汀、放疗方式的关系.结果:经放疗后共有22例(21.6%)患者心电图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是影响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含EPI化疗后辅助放疗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及放疗方式有关,心电图检查是发现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重要手段.

    作者:俸艳英;阳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网格成形术救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25例临床分析

    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网格成形术救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25例,术后给予综合治疗,通过短期临床观察病情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骨相关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差异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正常人脊上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爬出时间、生长曲线及两组细胞之间的成骨相关性指标的差异.方法:取AS和正常人棘上韧带,离体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记录组织爬出成纤维细胞时间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原代细胞爬出后传代培养,取对数期细胞RNA并逆转录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之间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细胞的爬出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生长曲线大致成“S”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未见明显差异.Ⅰ型胶原酶(COL1A1)在两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骨钙素(OC)基因起始表达量过低,可记为不表达.结论:AS组与正常人组成纤维细胞成骨性相关基因原始表达量和生长曲线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春节;韩创业;刘锦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性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性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5例PCOS患者应用GnRH拮抗剂方案施行IVF-ET,在注射HCG日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HCG日血清LH水平;按HCG日的血清P水平不同分为2组:A组:血清P≤2.86 nmol/L;B组:2.86 nmol/L<P≤4.77 nmol/L;比较血清P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将HCG日E2(每卵子)按每256.9 pmol/L分为4组:组1:血清E2(每卵子)≤513.8 pmol/L;组2:513.8 pmol/L<E2(每卵子)≤770.7 pmol/L;组3:770.7 pmol/L<E2(每卵子)≤1 027.6 pmol/L;组4:E2(每卵子)>1 027.6 pmol/L.比较E2(每卵子)水平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LH得到很好抑制,无一例出现LH峰,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血清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P<0.05);E2(每卵子)各组比较,组2临床妊娠率高,其次是组3;组2,组3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2与组3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能有效地抑制PCOS患者体内的LH,对PCOS患者行IVF E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注射HCG日的血清P水平和E2(每卵子)水平是预测临床妊娠率比较好的指标;HCG日的LH水平不能预测IVF ET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谭秀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庭刺激对脑卒中半侧空间忽略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对脑卒中半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脑卒中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45 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B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BBS、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BBS、BI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BBS、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可明显改善脑卒中USN患者平衡及ADL能力.

    作者:梁文锐;梁天佳;周开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1(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广西局部地区的早产儿RDS 34例为病例组,以同性别、胎龄及体重相近的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TaqMan(R)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SPA1的5个SNP位点(rs1059047、rs1136450、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并进行单倍体频率分析.结果:①总体共发现14种等位基因单倍体型,4种未命名单倍体,其中3种既往未见报道.病例组6A2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对照组6A11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10).6A2频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A18在对照组明显高于病例组(P <0.05);②胎龄<32周组检出6种单倍体,病例组中6A3和6A11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7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单倍体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龄≥32周组中检出单倍体16种,病例组中6A2和未命名(CGAAC)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所有单倍体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RDS发病风险的关系目前尚不能肯定.

    作者:欧辕;覃慧卷;田文军;陈玉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小彬;黄国勇;刘小青;黄颖;张庆敏;黄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测定山牡荆中蜕皮甾酮含量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壮、瑶药山牡荆中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摸索确定色谱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结果: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为247 nm,色谱柱为Gemini C18 (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18∶ 82),流速1.0 mL/min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药材破碎度为过四号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50%甲醇,超声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建立的山牡荆药材蜕皮甾酮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作为山牡荆质量评价和控制的方法.

    作者:竺勇;黄瑞松;李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超过1.8亿,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HCV是基因组大小9.6 kb的单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包括6个基因型(1-6)和若干亚型.其中基因型1(亚型1a和1b)是全球常见的基因型[1].目前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该标准治疗方案显著增加了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经治疗停药24周后HCV RNA水平<50 IU/mL).SVR与病毒清除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2,3].然而,这种SOC仍然受HCV基因型、耐药性和副作用的限制,HCV基因型1感染者仅有45%产生SVR,而HCV基因型2或3感染者有65%产生SVR.HCV基因型1是全球主要的基因型,占所有HCV感染的55%~95%.IFN-α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功能症状、皮疹等,限制了它在一些病人中的使用,并且这些副作用还可能导致治疗终止[4].由于上述原因,在美国仅有约25%的HCV患者被治愈,开发新的HCV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作者:陈晖;苏锦明;叶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并行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治疗70例,按治疗结果分为光疗失败组(18例)和光疗成功组(52例),分析两组患儿Apgar评分、红细胞压积、光疗前换血率、使用白蛋白情况、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新生儿红细胞压积、光疗前换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1,5 min Apgar评分、网织红细胞计数、出现黄疸时间、光疗时间、宫内窘迫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肝功能(AST、ALT、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失败可能与红细胞压积偏低、血红蛋白浓度较低以及光疗前换血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对出现上述情况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建议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陈坚;蒋智勇;孙伟红;叶太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伴JAK2V617F突变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同时具有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的特点,其异质性很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归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1].JAK2V617F突变见于大部分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却罕见于CMML,而急变后JAK2V617F突变仍阳性的病例更罕见.本文报告1例伴有JAK2V617F突变的CMML病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福珍;梁晔;刘振芳;刘练金;李忠清;赖颖晖;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率比较及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两种修复类型的返工原因,以降低返工率,提高修复体质量.方法:通过义齿加工管理软件,分别收集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返工记录181条,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记录179条,根据不同的制作类型及返工原因将其分类,比较修复体的返工率.结果:在181条CAD/CAM氧化锆全瓷返工记录中,瓷崩脱所占的比率高,占38.7%,其次为边缘不到位,占25.4%.179条钴铬合金烤瓷返工记录中,边缘不到位排在首位,占35.2%,其次为瓷崩脱,占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修复体单连冠和前后牙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原因分布有差异,临床医生应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遵循基牙设计原则,细致进行临床及技工制作,才能降低返工率.

    作者:周晓琴;周诺;许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常规腔镜器械行经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如何把手术切口微小化并转移到更隐蔽的部位,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学者苦苦思索的问题[1].我院普通外科在总结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0~2013年成功开展了74例常规腔镜器械经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燕;农秀丽;陆丽花;蒋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沙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沙藤乙酸乙酯提取物(EH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取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地塞米松干预组、EHL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测定EHL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测定NO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TNF-α、IL-6的分泌水平.结果:EHL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TNF-α、IL-6,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HL具有体外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莫凯;黄瑀莘;阮公梁;王征;周艳林;杨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