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花;戴霞;闫黎;韦薇;韦春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4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9±11.7)岁.83.3%为慢性肝病表现,8.3%为急性肝炎表现,8.3%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异常以AST、GGT、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大部分(71.4%)患者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以抗核抗体(ANA)为主,有4.2% (1/24)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SLA)阳性,4.2%(1/24)出现抗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2.5% (3/24)出现抗线粒体抗体M2 (AMA-M2)阳性和1&7%(4/24)出现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有45.8%(11/24)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干燥综合征33.3%(8/24)为主.病理改变以界面性肝炎71.4%(15/21)及汇管区及小叶内淋巴浆细胞浸润85.7%(18/21)为主.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62.5%(15/24)曾被误诊,其中33.3%(5/15)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结论:AIH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在排除常见肝损害原因之后,结合自身抗体及肝组织学特征性病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陶霖;黄世江;李莉;罗薇;覃山羽;姜海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将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检测法(MMDI)和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作为判定衣原体是否感染的扩大金标准,取符合扩大金标准判定的宫颈棉拭子标本纳入FISH技术检测.结果:130例样本中MMDI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CT阳性的有52例,CT阴性的有78例.FISH技术检测阳性的46例,阴性84例.FISH技术检测CT的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97.44%,阳性预测值为95.65%,阴性预测值为90.48%.结论:成功构建了FISH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弥补了MMDI特异性低及PCR可视性不足的缺点.
作者:陈巧佩;李颖丰;倪少娟;唐玉群;周春浪;佘尚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对照组采用HFOV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36 h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观察两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aO2/FiO2、OI、a/APO2逐渐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肯定,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更好,更能缩短呼吸机使用天数、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国盛;廖燕;毕雷;黄培绿;叶祚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多参数监测在颅咽管瘤术后血钠代谢紊乱处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颅咽管瘤术后经多参数监测血钠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特点以及临床处理效果.结果:术后多参数监测37例颅咽管瘤术后患者出现血钠代谢紊乱,其中尿崩致高张综合征(hypertonic sysdrom,HS)1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s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the antiduretic,SIADH)23例,脑耗盐综合征(cerebralsalt wasting sysdrome,CSWS)4例,针对血钠代谢紊乱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处理,HS停用脱水剂,经胃肠道或静脉补充5%葡萄糖液,酌情使用垂体后叶素;SIADH经严格限制入水量,每天入水量控制在600~800 mL以内,其中2例限水后效果不佳,加用利尿药(呋塞米)后低钠血症得到纠正;CSWS经胃肠道和(或)静脉积极补钠.37例血钠代谢紊乱经过处理后完全纠正32例,占86.5%,纠正血钠代谢紊乱耗时短3d,长27 d,平均9.5d.结论:颅咽管瘤术后的多参数监测提高了血钠代谢紊乱诊断的敏感性,及时、准确反映血钠代谢代谢状况并预警血钠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从而能够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有效缩短颅咽管瘤术后康复时间,对颅咽管瘤手术起到确切的“保驾护航”作用.
作者:冯大勤;邝泓;黄玮;杨雷霆;廖声潮;余永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性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5例PCOS患者应用GnRH拮抗剂方案施行IVF-ET,在注射HCG日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HCG日血清LH水平;按HCG日的血清P水平不同分为2组:A组:血清P≤2.86 nmol/L;B组:2.86 nmol/L<P≤4.77 nmol/L;比较血清P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将HCG日E2(每卵子)按每256.9 pmol/L分为4组:组1:血清E2(每卵子)≤513.8 pmol/L;组2:513.8 pmol/L<E2(每卵子)≤770.7 pmol/L;组3:770.7 pmol/L<E2(每卵子)≤1 027.6 pmol/L;组4:E2(每卵子)>1 027.6 pmol/L.比较E2(每卵子)水平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LH得到很好抑制,无一例出现LH峰,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血清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P<0.05);E2(每卵子)各组比较,组2临床妊娠率高,其次是组3;组2,组3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2与组3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能有效地抑制PCOS患者体内的LH,对PCOS患者行IVF E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注射HCG日的血清P水平和E2(每卵子)水平是预测临床妊娠率比较好的指标;HCG日的LH水平不能预测IVF ET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谭秀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ICM患者95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A组)50例,常规治疗组(B组)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50例,分别比较3组间的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清内皮素(ET)水平.A、B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NO、ET水平,分别做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治疗后对比.结果:①治疗前,A、B组ICM患者血清NO水平均低于C组,ET水平高于C组(P<0.01),A、B组间NO、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②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B组治疗后NO水平均增高,ET水平均降低(P<0.01).③治疗后做A、B组间比较,A组NO水平高于B组,ET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能更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卓宏;黄凯;韦斌;曾知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陈长荣;邓静敏;龚臣;邹小英;韦旋;杨美玲;王自秀;陈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1(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广西局部地区的早产儿RDS 34例为病例组,以同性别、胎龄及体重相近的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TaqMan(R)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SPA1的5个SNP位点(rs1059047、rs1136450、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并进行单倍体频率分析.结果:①总体共发现14种等位基因单倍体型,4种未命名单倍体,其中3种既往未见报道.病例组6A2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对照组6A11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10).6A2频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A18在对照组明显高于病例组(P <0.05);②胎龄<32周组检出6种单倍体,病例组中6A3和6A11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7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单倍体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龄≥32周组中检出单倍体16种,病例组中6A2和未命名(CGAAC)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所有单倍体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RDS发病风险的关系目前尚不能肯定.
作者:欧辕;覃慧卷;田文军;陈玉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71岁,已婚,汉族.1996年因“头痛”在某省级医院诊断“听神经瘤”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头痛明显减轻,但出现面神经损伤和听力消失.2012年7月因“头痛”在某市级医院诊断“左侧桥小脑听神经瘤术后复发”,因拒绝手术治疗而开始在院外诊所反复使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点滴.2013年2月15日发现右足背及右足拇指有多个散发水泡,伴右小腿及右足轻度肿胀,未处理.2月17日水泡增大且部分破溃渗出,右小腿及右足红肿胀痛加重,当日停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并使用“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钠”静脉点滴,2月18日水泡继续增多并渗液明显,右小腿及右足红肿胀痛明显,右下肢活动受限,遂到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钟玉兰;韦邦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小鼠支气管哮喘(哮喘)模型对白细胞介素17F(IL-17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24只,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建立OVA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以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哮喘小鼠.取肺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及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IL-17F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标准曲线法,测定小鼠肺组织IL-17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BALF中IL-17F浓度均高于血清中IL-17F浓度;模型组BALF中IL-17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治疗组BALF中IL-17F浓度较模型组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17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7F浓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17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治疗组肺组织IL-17F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与IL-17F高表达有关,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并下调IL 17F表达.
作者:罗智熹;李超乾;明莫瑜;吕盛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网格成形术救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25例,术后给予综合治疗,通过短期临床观察病情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状况与DLBCL临床特征、疗效等的关系.结果:GST-π在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GST-π表达率为Ⅰ期55.6%、Ⅱ期58.3%、Ⅲ期64.3%、Ⅳ期75.0%,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 GSTπ表达率为低危组61.1%、中低危组70.6%、高中危组70.6%、高危组63.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28.6% vs 66.7%,总有效(RR)率为47.6% vs 90.5%,GS-Tπ表达阳性组CR率及RR率显著低于GST-π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临床分期、IPI无相关;近期疗效GST-π阴性组优于阳性组.
作者:周文献;谢伟敏;刘燕;陆永奎;谭爱花;王洪学;农丽;贾昱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 (TFF3)和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FF3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各6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FF3和COX-2的表达.结果:TFF3和COX-2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TFF3和COX-2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FF3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1).结论:TFF3与COX-2的表达增加有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两者在胃癌中表达上调有可能使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TFF3与COX-2在胃癌中可能呈协同作用.
作者:苏婷;赖铭裕;韦春回;石磊;农云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乳兔软骨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将乳兔关节软骨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并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代软骨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PCR)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出乳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呈短梭形.培养2周左右软骨细胞聚集似“铺路石”样.MTT法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甲苯胺蓝呈阳性结果,并随代数增加阳性结果呈减弱趋势.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显示随代数增加软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增强,Ⅱ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本研究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从乳兔软骨内获取大量活性好、纯度高的软骨细胞,3代以内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适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3代以后开始出现去分化现象.
作者:刘雷;韦庆军;陈管雄;谢伟;陈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进食吞咽时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脑卒中慢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慢性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食吞咽时进行颏下和咽部TENS治疗1个月.采用洼田实验和电视透视吞咽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洼田实验评估中,治疗组的有效率(显效+有效,80%)高于对照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视透视吞咽评估中,治疗组中的口期传递时间(OTT)、吞咽反应时间(SRT)、咽期传递时间(PTT)、喉关闭期(LC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结论:进食吞咽时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能改善吞咽协调,促进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龙耀斌;郭利平;杨忠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术后、含表柔比星(EPI)方案化疗后再辅助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检查心电图,分析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年龄、肿瘤部位、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内分泌治疗、赫赛汀、放疗方式的关系.结果:经放疗后共有22例(21.6%)患者心电图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是影响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含EPI化疗后辅助放疗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及放疗方式有关,心电图检查是发现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重要手段.
作者:俸艳英;阳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双侧膝关节炎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3月至2013年1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比较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结果:电子检索到148篇相关文献,纳入13篇文献(共57 616例)进行系统评价.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7 720例,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9 896例.术后死亡率(OR=2.83)、平均失血量101.85 mL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高(多)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肺栓塞发生率(OR=0.6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1.14)、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OR=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关节深部感染发生率(OR=0.53)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较低.结论:通过术前仔细评估,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期、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邓海林;赵劲民;石展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GC组3组,每组8只.予60Co照射,照射结束后,模型+GC组小鼠予GC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照射前和治疗后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结果:①与照射前相比,模型组小鼠不仅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而且第一次穿越目标区域的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而对照组和模型+ GC组小鼠治疗后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和第一次穿越目标区域时间未见改变(P>0.05).②对照组和模型+GC组小鼠照射前和治疗后空间探索策略均为趋向式,而模型组小鼠空间探索策略在照射前为趋向式,照射后为随机式.结论:GC对放射诱导脑损伤后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作者:夏爽;李鑫;阮林;韦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小彬;黄国勇;刘小青;黄颖;张庆敏;黄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腰椎后路手术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因脊柱疾病住院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45例和利伐沙班组45例.入院后第1天清晨、术后1,3,7d清晨采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Ⅱ),谷丙转氨酶(ALT),术后引流量,切口皮下瘀斑、愈合情况.术前1d、术后7d行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血流显像.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深静脉血栓(DVT)共发生4例,无肺栓塞(PE)病例;利伐沙班组DVT发生1例;无PE病例.两组术后7 d PLT、Hb、ALT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 FIB和D-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并发症、FIB和DⅡ等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且药物口服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侣;甘文魁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