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丽萍;朱佳;李德全;杨华伟;牟伟纲;邹虹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作者:义维丽;房亮;廖小莉;覃芳卉;周文献;李永强;刘志辉;胡晓桦;陆永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中改良连续缝合法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二尖瓣置换手术418例,206例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1枚,生物瓣55枚.212例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2枚,生物瓣60枚.结果:206例改良连续缝合组换瓣时间(16.5±4.5) min,体外循环时间(78.5±10.8),使用多巴胺时间(12±1.0)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3例,术后胸液引流量(260±28.4)mL,瓣周漏2例、无断线或乱线病例.212例间断缝合组换瓣时间(35.5±5.6)min,体外循环时间(115.2±32.5),使用多巴胺时间(25±1.6)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2例,术后胸液引流量(350±35.6)mL,瓣周漏2例,断线或乱线5例,除瓣周漏外,其余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改良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换瓣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松;方海宁;谭伟;罗又桥;曹辉庆;赖纪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食道固有基层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孔以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35%和8.69%,低于对照组的17.32%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穿孔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强化了治疗效果,但操作时需谨慎.
作者:吕长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76例具有相对手术适应证的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3例患者自愿选择手术,设为手术组,其余选择非手术治疗为非手术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治疗前Neer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手术组治疗后疗效明显增加(P=0.00),而非手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两组治疗后疗效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0).结论: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选择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作者:胡建华;韦庆军;姚军;赵劲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迅速增长,其生存率的延长仍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因此,如何对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正确定性诊断及早期发现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病人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肺部良恶性肿瘤的CT检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功能学检查,如灌注扫描等,灌注扫描利用多种参数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等在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灌注扫描辐射剂量大[1],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双能量CT技术的出现,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上有了更高的突破.双能量CT在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主要就双能量CT在肺肿瘤中的技术参数及临床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业胜;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经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结果:超声分型分别为单纯妊娠囊型26例,占68.42%;不均质包块型9例,占23.68%;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占7.89%.所有患者均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36例,符合率为94.74%.其中30例患者根据实验室与超声检查情况行清宫术,8例患者行子宫修补术.所有患者均在超声指导下治疗成功.结论: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早期有效的诊断方式,并且可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活永;梁小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作者:江南;罗红叶;曾丽蓉;邹榕;冯启明;苏启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ibration response imaging,VRI)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特点.方法:观察33例健康人、32例CAP和35例COPD患者的VRI图像.结果:CAP和COPD患者均存在特异的图像特征,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的振动能量曲线异常评分(6.35±0.73)、动态图像异常评分(8.97±2.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COPD组的大振动值(1.55±0.63)和右肺QLD值(17.22±4.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组大振动能量值(1.61±0.29),振动能量曲线异常评分(4.21±0.61),图像评分为(6.75±2.03),患侧QLD值为(13.06±5.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P组比较,COPD组的动态图像异常评分和右肺QLD值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气流受限越重则曲线异常评分越高.结论:VRI是一种可应用于CAP和COPD患者的临床检测有效手段.
作者:王自秀;白晶;张玲;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出气管插管的时机.方法:选择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早期拔管组和非早期拔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术后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住院费用,拔管后30 min血气分析,肺部并发症.结果:两组拔管后30 min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拔管组不增加再次插管率(P>0.05),早期拔管组的ICU停留时间、治疗费用、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单纯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小儿,术后早期拔管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肺部并发症.
作者:梁大胜;杜正隆;石齐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则仅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很好地改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将200例计划性剖宫产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方法,断脐后静脉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8h1.5g至术后24 h,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12h1.5g至术后3~5 d.结果:两组术后产妇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抗生素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安全、有效、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多日用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颜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Cushing综合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5.但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较为罕见,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其诊治和预后与非妊娠状态下的皮质醇增多症有许多不同.本文通过对3例病例的分析及文献复习,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诊治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
作者:李琳;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65.2%,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ALB、PTA无影响,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紧缺的限制,无输血感染及血浆过敏的风险,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苏春雄;雷任国;兰玲鲜;程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SRAE)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继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 183例中19例(0.37%)术后并发出血行SRAE治疗的资料.结果:19例中1 7例一次性治愈,2例1d后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治愈.出血原因:假性动脉瘤11例,肾动脉损伤5例,动静脉瘘3例.术后发生栓塞后综合征5例,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9例术后3个月复查ECT肾动态显像,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SRAE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武德能;蒋朝军;周骁韬;徐玉芳;李德朝;蒋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的分析,评价某医院2000~2013年的医疗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图和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趋势,实际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呈现上升趋势,病人好转率上升,病死率下降.平均住院日与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及实际开放病床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0.799,P<0.001;r=-0.98,P=0.000;r=-0.656,P<0.05.与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r=0.269,P=0.35;r=-0.663,P<0.01;r=0.932,P=0.000.结论:医院通过加强综合管理,提升病床使用效率和周转次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病人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作者:满丽芳;曾志羽;吴易;张帆;刘清;邹云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百草枯(paraquat,PQ)因价廉、高效而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因自服或误服PQ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的农药中毒致死事件.本文就PQ中毒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毒理机制、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1 PQ中毒的毒物代谢动力学PQ商品名为一扫光、克芜踪等,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PQ纯品为白色结晶,市售溶液浓度为20%,因加入着色剂而呈蓝色.PQ对人的毒性很强,成人致死量为20%水溶液5~15 mL(20~40 mg/kg)左右[1].
作者:唐玲玲;陈世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且接受过冠脉造影的NSTEACS患者16例为死亡组.同期抽取未发生心性死亡的NSTEACS患者175例为生存组.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GRACE评分与TIMI评分.分别描绘两种评分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GRACE评分预测住院期间心性死亡的准确度为AUC=0.864,95%CI:0.763~0.933,TI-MI评分预测住院期间心性死亡的准确度为AUC=0.717,95% CI:0.598~0.817.两评分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曲线下面积大于TIMI评分,GRACE评分较TIMI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GRACE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优于TIMI评分.
作者:陈军;朱继金;向迪凯;黄皓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未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利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内压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颅内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可能没有影响.
作者:陈日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应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短期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膝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C组(34例).A组术前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术毕生理盐水5 mL静注,B组则顺序反之.其后两组皆用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12h1次,直至术后72 h.C组则术毕连接经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PCIA)泵并于上述相同时点静注生理盐水5 mL.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60 mm且病人要求镇痛药时,予吗啡5 mg静脉注射.记录3组不同时点VAS、早期康复进程、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C组术后各评定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6,9,12,24 h VAS分别低于B组(P<0.05),而3组术后48,72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康复进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3组吗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发热、呼吸抑制和膝及周围明显肿胀的发生率较C组低(P<0.05),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瘙痒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开始应用帕瑞昔布其术后短期镇痛效果确切,早期康复进程好,不良反应低.
作者:罗利科;韦庆军;张翅飞;刘雷;陈管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孤立性肺结节(Said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4 cm的类圆形病灶,不伴卫星病灶、肺不张、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表现.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它的主要特点是结节小,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少,不易于良、恶性鉴别,是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难题[1.临床上SPN主要的处理原则是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而良性结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Swensen等[2]曾报道大约25%被切除的SPN是良性病变.现就近年来CT引导下行SPN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迪开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