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院2000~2013年住院指标的统计分析

满丽芳;曾志羽;吴易;张帆;刘清;邹云锋

关键词:平均住院日, 实际病床使用率, 平均病床周转次数, 好转率
摘要:目的:通过对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的分析,评价某医院2000~2013年的医疗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图和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趋势,实际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呈现上升趋势,病人好转率上升,病死率下降.平均住院日与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及实际开放病床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0.799,P<0.001;r=-0.98,P=0.000;r=-0.656,P<0.05.与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r=0.269,P=0.35;r=-0.663,P<0.01;r=0.932,P=0.000.结论:医院通过加强综合管理,提升病床使用效率和周转次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病人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将200例计划性剖宫产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方法,断脐后静脉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8h1.5g至术后24 h,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12h1.5g至术后3~5 d.结果:两组术后产妇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抗生素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安全、有效、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多日用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颜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显微外科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及其面神经保护45例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切除和面神经保护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齐全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45例,对患者的影像、手术记录、术后2周(或出院时)时的面神经功能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8例(62%),近全切16例(36%),大部分切除1例(2%).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术后2周(或出院时)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5例(56%),Ⅲ~Ⅳ级14例(31%),Ⅴ~Ⅵ级6例(13%).术后由于瘤床血肿需手术清除1例,合并颅内感染4例,2例合并术后脑脊液耳漏,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修补,2例患者由于脑积水没有改善而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

    作者:黄永健;杨雷霆;黄玮;廖声潮;余永佳;黄光翔;秦坤明;冯大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应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短期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膝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C组(34例).A组术前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术毕生理盐水5 mL静注,B组则顺序反之.其后两组皆用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12h1次,直至术后72 h.C组则术毕连接经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PCIA)泵并于上述相同时点静注生理盐水5 mL.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60 mm且病人要求镇痛药时,予吗啡5 mg静脉注射.记录3组不同时点VAS、早期康复进程、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C组术后各评定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6,9,12,24 h VAS分别低于B组(P<0.05),而3组术后48,72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康复进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3组吗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发热、呼吸抑制和膝及周围明显肿胀的发生率较C组低(P<0.05),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瘙痒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开始应用帕瑞昔布其术后短期镇痛效果确切,早期康复进程好,不良反应低.

    作者:罗利科;韦庆军;张翅飞;刘雷;陈管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连续缝合法在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中应用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中改良连续缝合法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二尖瓣置换手术418例,206例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1枚,生物瓣55枚.212例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2枚,生物瓣60枚.结果:206例改良连续缝合组换瓣时间(16.5±4.5) min,体外循环时间(78.5±10.8),使用多巴胺时间(12±1.0)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3例,术后胸液引流量(260±28.4)mL,瓣周漏2例、无断线或乱线病例.212例间断缝合组换瓣时间(35.5±5.6)min,体外循环时间(115.2±32.5),使用多巴胺时间(25±1.6)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2例,术后胸液引流量(350±35.6)mL,瓣周漏2例,断线或乱线5例,除瓣周漏外,其余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改良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换瓣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松;方海宁;谭伟;罗又桥;曹辉庆;赖纪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的研究

    目的:检测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4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作为样本,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台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5 min,对照组20台则用蒸馏水同样程序流动冲洗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5 min,然后分别采集高速手机连接管水样送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前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水样细菌菌落数平均值为3 029.80 cfu/mL,消毒后水样细菌菌落数为0 cfu/mL,消毒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消毒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后水样细菌菌落数为0 cfu/mL,对照组作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后水样细菌菌落数平均值为601.00 cfu/m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可作为一种消毒剂用于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消毒.

    作者:覃迪生;文学锦;陈桂英;黄康;苏伟东;张劲松;何灏逾;陈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引导下行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运用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Said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4 cm的类圆形病灶,不伴卫星病灶、肺不张、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表现.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它的主要特点是结节小,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少,不易于良、恶性鉴别,是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难题[1.临床上SPN主要的处理原则是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而良性结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Swensen等[2]曾报道大约25%被切除的SPN是良性病变.现就近年来CT引导下行SPN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迪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85例CIN患者(CIN组)及正常妇女248例(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中BV及HPV16/18感染的例数,分析BV的存在与CIN患者HPV16/18感染的关系.结果:185例CIN患者中,17例患者BV阳性,而248例正常人群中仅9例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106例HPV阳性,对照组仅12例阳性,两组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85例CIN患者中,BV及HPV均阳性者14例,HPV阳性BV阴性者95例,HPV阴性BV阳性者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BV可能是CIN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HPV感染致CIN的协同因素.

    作者:蒋燕明;杨岚;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内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

    目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国内这两种微创术式的随机研究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两种微创术式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全面检索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有关TVM与LM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1 8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两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剔除肿瘤的数量、直径、重量及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国内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鉴于国内医疗卫生现状,可进一步推广发展和推广TVM.

    作者:余冬青;欧阳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N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70例CHF患者为研究组,分为心功能Ⅱ级47例,Ⅲ级68例,Ⅳ级5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HCY及NT-proBNP,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及健康者HCY及NT-proBNP水平,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HCY及NT proBNP水平变化,研究组出院时按HCY及NT-proBNP是否高于正常参考值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CY及NT 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逐渐升高;研究组治疗后HCY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观察3个月,研究2组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1组(P <0.01).结论:HCY及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CHF,评估疗效、判断预后.

    作者:张应亮;莫紫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0例(12指),术中采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0例(12脂)皮瓣修复手指外形、质地较好,对腕关节活动不影响.结论: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具有质地结构相似、不需二次整形,能在一次麻醉下进行、创伤小、供区隐蔽等优点,是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修复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蒋守念;胡伟军;陶海南;方钢;黄绍东;韦玮;黄国鹏;卢显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离体猪肝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离体猪肝实验,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输出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消融方式与治疗范围的关系,为治疗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新鲜离体猪肝30个,在超声引导下行新鲜离体猪肝RFA,超声实时观察猪肝声像图变化.切开猪肝观察并测量凝固性坏死范围,计算消融凝固面积,分析RFA输出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消融方式与治疗范围的关系.结果:RFA术中二维超声显示离体猪肝消融区强回声气化范围逐渐扩大至一定程度后不再扩大.凝固性坏死面积随输出功率及消融时间的增加逐渐扩大,单针两点平均消融面积明显大于单针单点,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RFA治疗中应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消融方式,以获得立体类球形消融范围,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智贤;刘军杰;王斯达;陈圆圆;李艳宁;廖新红;高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医院2000~2013年住院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对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的分析,评价某医院2000~2013年的医疗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图和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趋势,实际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呈现上升趋势,病人好转率上升,病死率下降.平均住院日与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及实际开放病床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0.799,P<0.001;r=-0.98,P=0.000;r=-0.656,P<0.05.与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r=0.269,P=0.35;r=-0.663,P<0.01;r=0.932,P=0.000.结论:医院通过加强综合管理,提升病床使用效率和周转次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病人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作者:满丽芳;曾志羽;吴易;张帆;刘清;邹云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浩;朱波;陶义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流行因素,为预防南宁市市区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面部蠕形螨进行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情况.结果: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平均感染率为16.82% (73/434),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13.02%(22/169)、19.25%(51/265);感染螨种大多为单纯毛囊蠕形螨(68.49%),少数为单纯皮脂蠕形螨(17.81%)和混合感染(13.70%).结论: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集体住宿等因素可能增加蠕形螨的感染.

    作者:艾灵;秦志丽;蒋常浩;唐莉莉;田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作者:江南;罗红叶;曾丽蓉;邹榕;冯启明;苏启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cy、sdLDL、TG、TC、LDL-C、HDL-C的水平,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cy、sd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sdLDL、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0,P<0.05;r =0.259,P=0.028;r=0.450,P<0.05; r=0.269,P=0.023);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r=-0.632,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与sdLDL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两者的水平对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诊断、预后及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霞;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食管-空肠吻合术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2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底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中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左前胸小切口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实施肿瘤切除,空肠代胃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和空肠造瘘术,术后辅以免疫治疗.结果:20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2年内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左前胸小切口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实施肿瘤切除,可以彻底清扫胸、腹腔淋巴结;空肠代胃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方法简单,安全;空肠造瘘术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恢复快;术后免疫治疗有利于延缓肿瘤复发.

    作者:温仁祝;陈铭伍;郭建极;廖寿合;阳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76例具有相对手术适应证的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3例患者自愿选择手术,设为手术组,其余选择非手术治疗为非手术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治疗前Neer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手术组治疗后疗效明显增加(P=0.00),而非手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两组治疗后疗效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0).结论:青中年肱骨外科颈骨折选择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作者:胡建华;韦庆军;姚军;赵劲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肱骨内上髁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4例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则仅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很好地改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ICU住院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PICCO技术连续5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第1天存活组血管外肺水指数8.5 mL/kg,明显低于死亡组18 mL/kg(P=0.001),氧参指数存活组25.3 kPa,高于死亡组的18.4 kPa(P=0.03),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血管外肺水指数分别为9,15.2mL/kg(P<0.01),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氧合指数分别为33.3,22.9kPa(P<0.01),第1天和第3天血管外肺水指数和序贯器官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第1天,r =0.6947,P=0.001;第3天,r=0.732 7,P<0.001).结论:血管外肺水指数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甘枚;庞武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