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黄浩;朱波;陶义丰

关键词:恶性肿瘤, Ⅳ度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参数
摘要: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65.2%,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ALB、PTA无影响,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紧缺的限制,无输血感染及血浆过敏的风险,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苏春雄;雷任国;兰玲鲜;程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85例CIN患者(CIN组)及正常妇女248例(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中BV及HPV16/18感染的例数,分析BV的存在与CIN患者HPV16/18感染的关系.结果:185例CIN患者中,17例患者BV阳性,而248例正常人群中仅9例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106例HPV阳性,对照组仅12例阳性,两组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85例CIN患者中,BV及HPV均阳性者14例,HPV阳性BV阴性者95例,HPV阴性BV阳性者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BV可能是CIN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HPV感染致CIN的协同因素.

    作者:蒋燕明;杨岚;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患者中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文献,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0(BIOSTAT,Englewood,NJ)计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发生率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的发生率,用Review Manager 5.2统计分析所有等级的LVSD相对风险(RR)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帕妥珠单抗整体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RR为0.87[95% CI(0.63~1.2),P=0.41],LVEF下降的发生率为9.4%[95 %CI(7.5~11.8)].LVSD≥3级在这些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3%[95%CI(1.5~3.5)].结论:患者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治疗并不会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

    作者:颜丽萍;朱佳;李德全;杨华伟;牟伟纲;邹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将200例计划性剖宫产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方法,断脐后静脉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8h1.5g至术后24 h,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1次,术后每12h1.5g至术后3~5 d.结果:两组术后产妇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抗生素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安全、有效、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多日用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颜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白酚对门诊小儿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麻醉效果,探讨七氟醚应用于此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丙泊酚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待患儿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手法复位;七氟醚组患儿在进行紧闭面罩吸氧的同时给予8%七氟醚吸入,待患儿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改为3%~4%七氟醚吸入,同时开始进行手法复位,术毕时停止七氟醚吸入.观察和记录麻醉效果、手法复位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法复位过程中、复位后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法复位成功,两组麻醉效果、手法复位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七氟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无需开放静脉通路,在小儿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除麻醉诱导时间稍长外,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丙泊酚相似.

    作者:廖年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看图对话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并建立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新模式.方法:对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6个月后使用看图对话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观察患者体重、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信心、态度及准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G,LDL,SBP,DBP控制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看图对话教育模式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TG,LDL,SBP,DBP水平;且能提升CHD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信心、自我管理的态度和准备.

    作者:梁榕;黄玉珠;玉琴;阮芳;黄凯;马强;王晓荣;邹鸿辉;戴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血清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体外生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正常孕妇血清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阳离子染料JC-1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①子痫前期血清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凋亡阳性率与晚期细胞凋亡阳性率分别为(10.8±3.2)%与(6.8±1.8)%,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血清组的早期凋亡阳性率与晚期细胞凋亡阳性率(4.2±1.7)%与(3.3±1.1)%(P<0.05);②子痫前期血清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阳性率为(8.3±1.2)%,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血清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阳性率(3.6±1.1)%(P<0.05):③子痫前期血清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其线粒体损伤率为(8.9±2.1)%,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血清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损伤率(3.0±0.8)%(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促进体外生长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Caspase-3和线粒体凋亡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促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艳琼;李慕军;唐卉;陈悦;曾雅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kk-1干预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DickkopL1(Dkk-1)干预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兔膝关节炎模型,对比观察1个月后对照组、模型组、Dkk-1组的病理学表现,并进行Manikin's评分,评估Dkk-1的治疗效果.结果:兔膝关节炎模型构建成功,Dkk-1组虽然未达到对照组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状态,但使用Dkk-1干预较模型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膝关节炎病变明显好转.同时,对照组Manikin's评分为(0.63±0.50)分,模型组为(11.44±0.73)分,而Dkk-1组为(8.81±0.98)分.Dkk-1组Manikin's评分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P=0.007).结论:Dkk-1干预可明显改善兔膝关节炎的病理表现和Manikins评分,但其机制和在人体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熊健斌;彭伟秋;孙宏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作者:义维丽;房亮;廖小莉;覃芳卉;周文献;李永强;刘志辉;胡晓桦;陆永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应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短期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膝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C组(34例).A组术前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术毕生理盐水5 mL静注,B组则顺序反之.其后两组皆用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12h1次,直至术后72 h.C组则术毕连接经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PCIA)泵并于上述相同时点静注生理盐水5 mL.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60 mm且病人要求镇痛药时,予吗啡5 mg静脉注射.记录3组不同时点VAS、早期康复进程、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C组术后各评定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6,9,12,24 h VAS分别低于B组(P<0.05),而3组术后48,72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康复进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3组吗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发热、呼吸抑制和膝及周围明显肿胀的发生率较C组低(P<0.05),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瘙痒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开始应用帕瑞昔布其术后短期镇痛效果确切,早期康复进程好,不良反应低.

    作者:罗利科;韦庆军;张翅飞;刘雷;陈管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ICU住院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PICCO技术连续5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第1天存活组血管外肺水指数8.5 mL/kg,明显低于死亡组18 mL/kg(P=0.001),氧参指数存活组25.3 kPa,高于死亡组的18.4 kPa(P=0.03),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血管外肺水指数分别为9,15.2mL/kg(P<0.01),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氧合指数分别为33.3,22.9kPa(P<0.01),第1天和第3天血管外肺水指数和序贯器官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第1天,r =0.6947,P=0.001;第3天,r=0.732 7,P<0.001).结论:血管外肺水指数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甘枚;庞武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7例报告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TCCF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1次栓塞成功14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1例球囊早泄,1例球囊移位),3例首次栓塞瘘口残留术后经保守治疗未愈,均经再次栓塞治愈,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疗效满意.结论:选择正确的入路和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永旺;唐景峰;杜贻庆;阳永东;杨保华;郑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联合应用在子宫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经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结果:超声分型分别为单纯妊娠囊型26例,占68.42%;不均质包块型9例,占23.68%;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占7.89%.所有患者均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36例,符合率为94.74%.其中30例患者根据实验室与超声检查情况行清宫术,8例患者行子宫修补术.所有患者均在超声指导下治疗成功.结论: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早期有效的诊断方式,并且可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活永;梁小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0岁以上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病变特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的151例患者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PCI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0岁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均明显多于60~79岁组及45~59岁组(P<0.05);(2)冠脉造影提示在冠脉累及左主干者、多支、钙化闭塞性病变病变方面,≥80岁组患者中均明显多于60~79岁组及45~59岁组(P<0.05);(3)≥80岁组行PCI的成功率为94.2%,与60~79岁组(96.0%)及45~59岁组(98.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80岁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11.7%,明显多于60~79岁组(2.0%)及45~59岁组(2.0%)(P<0.05).结论:超高龄冠心病患者各种心源性、非心源性合并症均多于低龄患者,且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行PCI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并发症多为可逆性.

    作者:林蓓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3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 <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 <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 <0.05).在相关因素分析中,过敏史(r=0.145,P=0.028)和辛辣饮食习惯(r=0.154,P=0.012)与瘢痕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瘢痕增生程度与性别、婚否以及有无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习惯者有关.

    作者:贾文波;王润秀;林源;张立明;农庆文;陆树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作者:江南;罗红叶;曾丽蓉;邹榕;冯启明;苏启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3例并文献复习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Cushing综合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5.但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较为罕见,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其诊治和预后与非妊娠状态下的皮质醇增多症有许多不同.本文通过对3例病例的分析及文献复习,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诊治妊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

    作者:李琳;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内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

    目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国内这两种微创术式的随机研究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两种微创术式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全面检索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有关TVM与LM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1 8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两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剔除肿瘤的数量、直径、重量及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国内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鉴于国内医疗卫生现状,可进一步推广发展和推广TVM.

    作者:余冬青;欧阳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0例(12指),术中采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0例(12脂)皮瓣修复手指外形、质地较好,对腕关节活动不影响.结论: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具有质地结构相似、不需二次整形,能在一次麻醉下进行、创伤小、供区隐蔽等优点,是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修复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蒋守念;胡伟军;陶海南;方钢;黄绍东;韦玮;黄国鹏;卢显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300例初产妇自孕28周开始,给予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临产后实施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照组300例初产妇未参加培训,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减轻、自然分娩率升高、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h及24 h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黄毓丽;施慧;杨惠萍;宋燕;崔锦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