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平;廖金莲;曾小芬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作者:义维丽;房亮;廖小莉;覃芳卉;周文献;李永强;刘志辉;胡晓桦;陆永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邕宁区手足口病病原的分布特征和优势流行病原,分析肠道病毒血清型变化,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哨点医院首次就诊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Real-time RT-PCR法对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合计检测临床标本132例,阳性标本113例,总阳性率为85.61%.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89.71%,优势病原株是CoxA16型,占73.77%;2012年阳性率为81.25%,优势病原株以EV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分别占40.38%和57.69%.患病儿童以1~3岁儿童为主,占77.27%.结论:南宁市邕宁区2011年手足口病优势病原株是CoxA16型,2012年以EV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EV71型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优势病原株.
作者:何维凤;吕庆文;滕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3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 <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 <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 <0.05).在相关因素分析中,过敏史(r=0.145,P=0.028)和辛辣饮食习惯(r=0.154,P=0.012)与瘢痕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瘢痕增生程度与性别、婚否以及有无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习惯者有关.
作者:贾文波;王润秀;林源;张立明;农庆文;陆树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浩;朱波;陶义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300例初产妇自孕28周开始,给予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临产后实施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照组300例初产妇未参加培训,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减轻、自然分娩率升高、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h及24 h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黄毓丽;施慧;杨惠萍;宋燕;崔锦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对小儿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1例,并将重症肺炎组中死亡的5例作为死亡组,存活的36例作为存活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血清CTn Ⅰ水平.血清CTn Ⅰ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测定,血清CK-MB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抑制法.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CTn 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死亡组血清CTn Ⅰ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存在心肌损害,检测血清CTn Ⅰ能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
作者:仇世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的FIC分别为0.53、0.75、0.75,0.5<FIC≤1,即两种药物合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相加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FIC分别为2、1.84、2,1<FIC≤2,即两种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为无关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分别为相加、无关作用.
作者:黄振光;李萌;杨玉芳;覃巧;杨莎莎;黄小理;刘新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柚皮苷对CYP2E1酶代谢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与其它以CYP2E1为主要代谢酶的药物联用时,是否可能产生潜在的相互作用.方法:在人肝微粒体代谢体系中,以氯唑沙宗作为底物探针,建立表征CYP2E1酶代谢活性的HPLC检测方法,分别考察体外代谢体系的适宜底物浓度、代谢时间、pH值以及孵育温度.在确定的条件下,将柚皮苷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与氯唑沙宗共同孵育于人肝微粒体代谢体系中,测定在有或无柚皮苷存在下氯唑沙宗的剩余量,以评估柚皮苷对CYP2E1酶代谢的影响.结果: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唑沙宗代谢适宜的体外代谢条件为底物浓度2.4 g/L,代谢时间3.5h,pH7.5,孵育温度37℃.柚皮苷对CYP2E1酶代谢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10.07 μmol/L.结论:柚皮苷对经CYP2E1酶代谢的药物可能会产生微弱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苏延旭;郑华;宋慧;梁永红;苏志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看图对话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并建立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新模式.方法:对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6个月后使用看图对话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观察患者体重、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信心、态度及准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G,LDL,SBP,DBP控制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看图对话教育模式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TG,LDL,SBP,DBP水平;且能提升CHD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信心、自我管理的态度和准备.
作者:梁榕;黄玉珠;玉琴;阮芳;黄凯;马强;王晓荣;邹鸿辉;戴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孤立性肺结节(Said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4 cm的类圆形病灶,不伴卫星病灶、肺不张、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表现.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它的主要特点是结节小,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少,不易于良、恶性鉴别,是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难题[1.临床上SPN主要的处理原则是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而良性结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Swensen等[2]曾报道大约25%被切除的SPN是良性病变.现就近年来CT引导下行SPN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迪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国内这两种微创术式的随机研究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两种微创术式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全面检索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有关TVM与LM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1 8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两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剔除肿瘤的数量、直径、重量及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国内TVM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LM有优势.鉴于国内医疗卫生现状,可进一步推广发展和推广TVM.
作者:余冬青;欧阳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成分,化学结构与天然内源性的雌激素相似,作为天然外源性的植物成分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的雌激素一样的雌激素样效应生物学特点;根据植物雌激素化学分子结构的差异,人们大致把植物雌激素分为木酚素类(Lignans)、香豆雌酚(Coumestans)、二苯乙烯类(Stibenes)、异黄酮类(Isoflavones)及真菌类(Mycoestrogen)5类[1].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是近新发现的一种真菌类植物雌激素,是α-玉米赤烯酮(α-Zearalenone,ZEN)的还原产物,α-ZAL与ZEN相似,均具有雌激素样生物学效应,但α-ZAL的雌激素效应显著高于ZEN,而且副作用少.研究发现α-ZAL在骨质疏松症的防预治疗过程中作用显著,现将α-ZAL对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方晔;邹斌;赵劲民;宗少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切除和面神经保护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齐全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45例,对患者的影像、手术记录、术后2周(或出院时)时的面神经功能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8例(62%),近全切16例(36%),大部分切除1例(2%).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术后2周(或出院时)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5例(56%),Ⅲ~Ⅳ级14例(31%),Ⅴ~Ⅵ级6例(13%).术后由于瘤床血肿需手术清除1例,合并颅内感染4例,2例合并术后脑脊液耳漏,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修补,2例患者由于脑积水没有改善而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
作者:黄永健;杨雷霆;黄玮;廖声潮;余永佳;黄光翔;秦坤明;冯大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期MDCT扫描在小肾细胞癌(<4 cm)不同病理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细胞癌根治或部分肾切除后病理确诊的52例小肾细胞癌患者,其中透明细胞型25例,嫌色细胞型17例,乳头型10例.所有患者均行三期MDCT扫描,即平扫、皮髓质和肾实质阶段.测量小肾细胞癌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强化程度(增强CT值-平扫CT值)和增强的异质性(CT值的标准差),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的CT值,增强的异质性差异.结果:增强CT值、强化值以及增强的异质性,透明细胞型RCC高,其次是嫌色和乳头型RCC.3个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的CT值和增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理亚型的CT值和增强程度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的增强的异质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理亚型增强的异质性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三期MDCT的增强CT值和增强的异质性的测量有助于不同病理亚型的小RCC鉴别诊断.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迅速增长,其生存率的延长仍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因此,如何对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正确定性诊断及早期发现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病人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肺部良恶性肿瘤的CT检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功能学检查,如灌注扫描等,灌注扫描利用多种参数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等在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灌注扫描辐射剂量大[1],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双能量CT技术的出现,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上有了更高的突破.双能量CT在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主要就双能量CT在肺肿瘤中的技术参数及临床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业胜;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运用QOLIE-31量表中文版研究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农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农村100例癫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分析不同因素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运用SPSS13.0软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情绪、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数目、病程、学历、经济状况等分别在多个方面或不同的方面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性别、发作类型未能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情绪、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数目、病程、学历、经济状况是影响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农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发作类型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东红;郑金瓯;党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63例(89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12岁,平均7.5岁.按上睑下垂的严重程度分为A、B两组,分别行额肌瓣悬吊术(A组)与提上睑肌缩短术(B组),术后追踪3个月至4年,观察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形态及内翻倒睫、结膜脱垂、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果:A组38只眼中,欠矫2只眼,暴露性角膜炎2只眼;B组51只眼中,欠矫3只眼,过矫3只眼,结膜脱垂2只眼;结膜脱垂病人其中1只眼经加压包扎及使用激素眼药水点眼后结膜脱垂消失,另1只眼行从穹窿部穿越皮肤的褥式缝合使结膜回位;暴露角膜炎患者经保护角膜、抗生素点眼等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闭睑不全,观察3个月至4年,A组患者中有20只眼能闭睑完全,B组患者中有48只眼能闭睑完全;绝大多数患者上睑弧度自然,重睑成形优美,上睑下垂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对于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贺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作者:江南;罗红叶;曾丽蓉;邹榕;冯启明;苏启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ICU内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7~10 d;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50 mL 0.9% NaC1溶液中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续应用7~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心率(HR)、体温(T)、呼吸(RR)、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氧合指数(PaO2/FiO2)、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ICU住院时间、患者30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T、RR、WBC、PCT、PaO2/FiO2、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CU内住院天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ICU内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善各种炎症反应指标及氧合指数,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德福;石齐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未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利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内压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颅内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可能没有影响.
作者:陈日练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