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邱宝强;颜云盈;朱云峰;李梅

关键词: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婴儿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在减少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组)76例和有创通气组(Ⅰ组)82例,记录两组患儿入ICU时的基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记录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例数及N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并对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PaCO2,是否有肺炎,是否早产儿,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N组ICU住院时间(6.12±2.37)d,有创通气22例,比Ⅰ组[ICU住院时间(7.66±2.74)d和有创通气82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I组在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前及lh和5h点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2、肺炎、早产儿、MODS为NI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IV应用于婴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肺炎、早产儿、MODS是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之间分娩.早产是围生医学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15%v].由于早产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外生存能力较弱,因此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比足月儿的死亡率高.在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可高达12.7%~20.8%,有研究指出70%~80%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所以,研究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有效防治早产的意义重大.本文就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连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严重胰腺外伤个体化救治13例临床分析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升高,严重胰腺外伤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由于胰腺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复杂的生理功能,严重胰腺外伤后手术复杂且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平均高达20%以上[1].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严重胰腺外伤13例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5~63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牲畜踢伤2例,伐木撞击伤2例,刀刺伤1例.13例病人均为急诊入院,处于休克状态.以腹腔脏器损伤并休克诊断行急诊手术.

    作者:潘观宁;欧强;韦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脓胸3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小儿脓胸行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天数11~14 d.术后随访23例,随访时间1~1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脊柱侧弯和胸廓塌陷发生.结论: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应根据患儿病情、病程、手术耐受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是提高小儿脓胸疗效的关键.

    作者:庞永通;何振波;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库欣综合征8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类、各种主要临床表现的出现频率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效率.方法:收集1995~201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临床确诊为库欣综合征患者80例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中,肾上腺皮质腺瘤多见,库欣病次之.临床表现方面,高血压出现的频率高,为76.25%;生化检查中100.00%的患者16:00皮质醇升高,90.92%患者皮质醇节律紊乱;24 h尿游离皮质醇检测增高者占90.48%;各种影像学检查中,肾上腺CT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结论:临床诊断库欣综合征,应综合各种检查结果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冼晶;蔡劲薇;李励;黄松;卢德成;黄耀;何青梅;罗佐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齿比色训练系统对口腔比色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评价牙齿比色训练系统(TTB)对受训者辨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学5年级口腔专业本科生68名作为受训者,采用TTB进行牙齿比色训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训练前后受训者比色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全体受训者训练后成绩比训练前平均提高(32.32±71.96)分(P<0.01),操作时间比训练前平均加快了(4.45±3.84)min (P<0.01);其中男性加快了(3.80±3.79)min(P<0.01);女性加快了(4.90±3.88)min(P<0.01).训练前后的男女性之间成绩、操作时间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过牙齿比色训练系统的专业训练,口腔医学生比色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者:朱光宇;苫君玲;王玲菲;麦昱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32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32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0例,感染率为17.41%,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率4.62%(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依次为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口腔和血液系统;病原菌以G-杆菌(53.85%)和G+球菌(41.02%)为主;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病程、住院时间、院前滥用抗菌药物、糖尿病代谢控制不佳、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或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是防治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小平;谭庆;梁谷;周小梅;杨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恶性肿瘤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年龄≥18岁,既往无肿瘤病史,在住院期间被确诊为非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符合条件的患者26例,其中男1 9例,女7例,年龄24~55岁,平均(39.42±8.05)岁.所有患者起病前无不适,均以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言语不清等表现急性起病.多数患者无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19例,73.08%)、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6例,61.54%),肿瘤抗原(canceragent,CA) 125升高(19例,73.08%)、CA199升高(20例,76.92%),脑内出现多动脉供血区多发性梗死灶(20例,76.92%).肿瘤的类型以肺癌(12例,46.15%)多见,然后是原发性肝癌(5例,19.23%).多数患者预后不良(mRS:2~5分)7例(26.92%),死亡8例(30.77%).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常缺乏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其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及肿瘤抗原水平升高,以及脑内出现多发性脑梗死灶,血液的凝固性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云利;秦超;梁志坚;莫雪安;程道宾;邓添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31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完成131I治疗的DTC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46例(13.3%)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1 850~2 960 MBq)治疗87例中有5例(5.7%)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高剂量(3 700~7 400 MBq)治疗259例中有41例(15.8%)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低剂量组BUN指标外,余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且以高剂量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131I治疗DTC,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治疗剂量高低有关,应重视对肝肾功能损害的防护.

    作者:邓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安心颗粒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使用安心颗粒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接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安心颗粒组(术前顿服安心颗粒8.8g,术后安心颗粒4.4 g/次,每日2次)和对照组(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应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中文版SF-36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术后30 d以内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和出院前1d,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DAS、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安心颗粒组MIDAS、SF-36评分明显减低(P<0.05);组内与入院时比较,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MIDAS、SF-36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大量出血、少量出血、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安心颗粒组有4例、对照组有7例发生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使用安心颗粒,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何贵新;谭炜;卢健祺;方显明;陈远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眼压的改变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的眼压改变.方法:对100例白内障患者(108只眼)分成观察组(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及对照组(粘弹剂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并进行手术前及术后6h,1,3,7 d;1个月及3个月的眼压测量.结果:观察组术后6h除7只眼眼压升高超过2.80 kPa外,余眼压均在2.80 kPa以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观察组眼压降低,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6h和术后1d眼压升高,与观察组及本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 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而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眼压升高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可以避免术后早期由于粘弹剂引起的高眼压所造成的视网膜视神经损害.

    作者:王瑛;曹珊;梁民;郑茜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苦参碱剂型的研究进展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苦参碱是由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一般为苦参总碱,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好.苦参碱研究历史长,剂型多样.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毒性更小、疗效更好,用药也比较方便.如栓剂、凝胶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而一些制剂新技术如缓、控释技术的使用,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现就近10年苦参碱剂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黄丹;赖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脊柱结核椎间盘中IL-17、IL-17R的表达及其与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关系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的表达及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样本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同时分析IL-17、IL-17R的表达及与CRP和ESR的关系.结果:结核组中IL-17、IL-17R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478 2,P=0.009).IL-17、IL-17R的表达随着CRP和ESR的升高而增高(P<0.05).结论:IL-17、IL-17R可能在脊柱结核椎间盘的破坏中起到作用,CRP和ESR可影响IL-17、IL-17R的表达水平.

    作者:邓黎;詹新立;刘冲;崔明星;熊春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1例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我科确诊的1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39~52岁,病史1~4个月,均无肺内外慢性基础疾病等;常见症状为轻微干咳(10/11)与胸痛(9/11);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Ab)测定阴性,生化检查无异常;肺功能全部正常.纤支镜下未见管腔受累,分泌物极少;影像学示均有胸膜受累表现,多呈单个宽基底的较大肿块影(9/11);病理组织中隐球菌阳性,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部分伴小灶坏死.常被误诊为肺癌(10/11)或肺结核(7/11);9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有些患者无任何症状;影像学又表现为多样性,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作者:陈晓丽;邓静敏;钟小宁;柳广南;张建全;何志义;白晶;王自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疾病,严重地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绝经、经阴道分娩及妊娠次数、盆腔手术等是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随着妇科手术的增多,医源性因素作为盆底功能障碍的致病因素逐渐引起重视[1],特别是全子宫切除术.本研究通过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PFD的发病情况,探讨全子宫切除术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的关系.

    作者:陆兰英;蓝雪琴;马海兰;刘胡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观察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但综合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的总有效率(85.0%)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总有效率(87.5%)(均P <0.05).结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尚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盛华;陈双龙;刘强;李婷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DPN患者为DPN组及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的血清SOD活性,比较DPN组及对照组血清SOD活性,分析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DPN严重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1)DPN组患者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2)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HbA1c及DPN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清SOD与DPN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判断DPN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妮;王为民;颜新;苏庆建;韦美娟;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琳秋;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致肝脏功能损伤与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焦炉工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职业暴露水平及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焦炉位置作业及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肝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焦炉工焦炉作业位置越高,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率越高(x2 =9.211,P<0.05).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肝脏功能损伤率显著高于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x2=5.372,P<0.05).焦炉工尿1-OHP水平每升高1μmol/mol Cr,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增加0.497倍(P<0.05).结论:焦炉工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存在密切联系;焦炉工GSTT1、GSTM1基因全缺失型个体较易发生肝脏功能损伤.

    作者:漆骏;段佳丽;唐艳红;宋家卫;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在减少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组)76例和有创通气组(Ⅰ组)82例,记录两组患儿入ICU时的基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记录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例数及N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并对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PaCO2,是否有肺炎,是否早产儿,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N组ICU住院时间(6.12±2.37)d,有创通气22例,比Ⅰ组[ICU住院时间(7.66±2.74)d和有创通气82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I组在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前及lh和5h点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2、肺炎、早产儿、MODS为NI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IV应用于婴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肺炎、早产儿、MODS是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邱宝强;颜云盈;朱云峰;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23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6例并发了不同程度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原因,并予防治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平均7个月.23例中术后切口愈合良好17例,6例出现不同程度切口感染,5例经拆除部分缝线,同时加强换药、抗感染、消肿后延期拆线愈合,1例切口边缘皮肤组织并发坏死,拆除缝线清创,1个月后切口仍反复渗液,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钢板外露,分泌物培养仍有细菌,予切开取出钢板内固定装置,术后继续换药、抗感染,1周后切口培养无细菌生长,再次行切口缝合,术后予换药,16d后予全部拆线,愈合好.结论:查找并明确并发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并发切口感染,减轻了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李炳想;韦文龙;梁永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