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黄琳秋;徐烨婷;何玉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23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6例并发了不同程度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原因,并予防治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平均7个月.23例中术后切口愈合良好17例,6例出现不同程度切口感染,5例经拆除部分缝线,同时加强换药、抗感染、消肿后延期拆线愈合,1例切口边缘皮肤组织并发坏死,拆除缝线清创,1个月后切口仍反复渗液,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钢板外露,分泌物培养仍有细菌,予切开取出钢板内固定装置,术后继续换药、抗感染,1周后切口培养无细菌生长,再次行切口缝合,术后予换药,16d后予全部拆线,愈合好.结论:查找并明确并发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并发切口感染,减轻了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李炳想;韦文龙;梁永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的比较运用,旨在优化现有的星形胶质细胞(AS)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结合自有实验室条件采用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获取A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培养的细胞进行GFAP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AS 7~10 d基本融合,胞体不规则,突起丰富如网状,生长曲线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对AS的培养更适宜自有实验室条件,可获得稳定纯度较高的AS,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作者:黄太萍;黄巨恩;沈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霉素对烟草烟雾暴露致肺气肿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烟草烟雾暴露致肺气肿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特点及使用红霉素(EM)干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烟草烟雾暴露组(B组)、EM预防组(C组),红霉素治疗组(D组),每组6只.A组予伪烟草烟雾暴露,B,C,D组于第1和第14天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烟草烟雾暴露2 h/d,持续8周制备模型;除第1天和第14天,C组每日EM灌胃,持续8周;D组烟草烟雾暴露4周后开始每日EM灌胃,持续4周;A、B组每日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对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气肿和肺血管及其超微结构评估.结果:电镜下B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减少、水肿,饮泡增多,与基底膜连接处增厚,肺小动脉内弹力膜菲薄,断裂,管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C组预防性干预超微结构上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可见正常线粒体,内皮细胞无明显脱落,管壁平滑肌增殖但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少.D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线粒体肿胀,基底膜连接处增厚,管壁可见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烟草烟雾暴露及LPS可引起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平滑肌及胶原纤维增殖而致血管重构,早期使用EM干预可改善肺血管重构.

    作者:周广;梁毅;钟小宁;梁莹;曾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岁.因“反复头痛、左侧肢体抽搐3年余”入院.患儿于2010年1月首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随后出现左侧肢体抽搐,伴左侧肢体乏力,当时神志清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反复发作,3~5次/月,每次持续5~10 min,能自行缓解.于2013年2月9日再次出现抽搐频繁发作,不能自行缓解,家属视病情危重遂送我院住院诊疗.患儿为足月顺产,无产后缺氧病史,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嗜睡状态,唤醒能对答,智力正常,右侧眉弓处见大小约4 cm×4 cm,大片红葡萄酒色扁平血管痣样病变,压之不褪色,检查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肢体肌力Ⅴ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作者:陈志俊;李荻玲;庞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功能减低时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能力及其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左室舒张功能状态将69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分成3组,即松弛功能减退组28例、伪正常化组21例和限制型充盈组20例;正常组30例.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各组左室整体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GPSL)、圆周应变峰值(GPSC)、径向应变峰值(GPSR)、面积应变峰值(GPS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比较4组间各超声指标的差异.结果:伪正常化组与限制型充盈组间GPSL,GPSR,GPS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正常化组大于正常组,限制型充盈组小于正常组(P<0.05);GPSA在松弛功能减退组及伪正常化组大于正常组,在限制型充盈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限制型充盈组中各指标值均小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客观、全面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能力.面积应变能更早发现左室心肌的形变受损情况,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邓晓丽;吴棘;李蔚;陈超容;林海红;刘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1例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我科确诊的1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39~52岁,病史1~4个月,均无肺内外慢性基础疾病等;常见症状为轻微干咳(10/11)与胸痛(9/11);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Ab)测定阴性,生化检查无异常;肺功能全部正常.纤支镜下未见管腔受累,分泌物极少;影像学示均有胸膜受累表现,多呈单个宽基底的较大肿块影(9/11);病理组织中隐球菌阳性,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部分伴小灶坏死.常被误诊为肺癌(10/11)或肺结核(7/11);9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有些患者无任何症状;影像学又表现为多样性,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作者:陈晓丽;邓静敏;钟小宁;柳广南;张建全;何志义;白晶;王自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焦炉工职业性多环芳烃暴露致肝脏功能损伤与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焦炉工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职业暴露水平及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焦炉位置作业及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肝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焦炉工焦炉作业位置越高,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率越高(x2 =9.211,P<0.05).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肝脏功能损伤率显著高于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x2=5.372,P<0.05).焦炉工尿1-OHP水平每升高1μmol/mol Cr,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增加0.497倍(P<0.05).结论:焦炉工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存在密切联系;焦炉工GSTT1、GSTM1基因全缺失型个体较易发生肝脏功能损伤.

    作者:漆骏;段佳丽;唐艳红;宋家卫;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节镜铺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8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9月我科采用在关节镜铺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18例,并通过关节镜检查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治疗髌骨及股骨滑车的软骨损伤,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随访期内未见钛缆松动、螺钉断裂、髌股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肖笠;冯江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血脂、IMT及斑块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面积(Smax)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缓释烟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较之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调脂效果,有效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缩小斑块面积.

    作者:郑建华;吴均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iCCO指导限制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通过PiCCO技术监测患者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上述参数对治疗组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ITBVI、EVLW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不同,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7d后BNP、CPIS明显下降(P<0.05),CI、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利用PiCCO技术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韦妍飞;曹莉;张黎;盘璇;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壮族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壮族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12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年龄≥18岁常住壮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其中资料完整的2832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2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 832例资料完整,其中男1 856例(65.5%),女976例(34.5%).高血压人群中H型高血压2 126例,患病率75.1%,其中男性占66.9%(1 422/2 126),女性占33.1%(704/2 126);与单纯高血压者相比,H型高血压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尿酸(UA)、脑卒中、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是H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壮族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立定;李新民;张红雨;邓佩芳;梁东妹;林祖汉;陆多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中下腹部急腹痛的临床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的病情转归及影响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异位妊娠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10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下腹部急腹痛症状缓解组为A组、下腹部急腹痛不缓解需要手术治疗组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临床转归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共102例,A组64例(62.7%),B组38例(37.3%).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停经天数、妊娠包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保守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为(821.4±84.1)IU/L,B组为(1 245.4±97.2)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VAS评分平均为(6.0±0.8)分,B组为(6.7±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为(25.4±7.3)min,B组为(55.6±9.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需警惕病情变化,药物治疗前血β-HCG水平高、腹痛严重、腹痛持续时间长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植枝福;周卓琳;钟莉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琳秋;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的效果.方法:将57例G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SⅡ或MSⅡ控制血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两组母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SⅡ组患者治疗后HbA1c、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与MSⅡ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降低血糖,但CSⅡ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CSⅡ组GDM患者低血糖、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发生率与MS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新生儿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发生率与MSⅡ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较少.结论:CSⅡ强化治疗GDM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母婴并发症较少,优于CSⅡ治疗,对于优生优育更具帮助.

    作者:张耀文;欧小娟;卢燕琼;钟伟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恶性肿瘤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年龄≥18岁,既往无肿瘤病史,在住院期间被确诊为非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符合条件的患者26例,其中男1 9例,女7例,年龄24~55岁,平均(39.42±8.05)岁.所有患者起病前无不适,均以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言语不清等表现急性起病.多数患者无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19例,73.08%)、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6例,61.54%),肿瘤抗原(canceragent,CA) 125升高(19例,73.08%)、CA199升高(20例,76.92%),脑内出现多动脉供血区多发性梗死灶(20例,76.92%).肿瘤的类型以肺癌(12例,46.15%)多见,然后是原发性肝癌(5例,19.23%).多数患者预后不良(mRS:2~5分)7例(26.92%),死亡8例(30.77%).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常缺乏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其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及肿瘤抗原水平升高,以及脑内出现多发性脑梗死灶,血液的凝固性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云利;秦超;梁志坚;莫雪安;程道宾;邓添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输尿管镜行输尿管结石超声弹道碎石取石620例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行输尿管结石超声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瑞士第4代EMS超声弹道碎石取石系统,配合在CT片预定位,行输尿管镜超声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620例(653侧),对手术用时、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634侧成功行1期取净结石,结石清除率97.09%(634/653).5侧结石部分上移,未能完全一次取净结石;14侧因结石远端狭窄、弯曲、息肉等,未能进镜,改经皮肾穿刺取石.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2.25%(14/620),无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行输尿管结石超声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取石率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

    作者:甘宏斌;黄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地龙胶囊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地龙胶囊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利用TLC法分别对复方地龙胶囊中的地龙、川芎、黄芪和牛膝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地龙、川芎、黄芪和牛膝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TCL鉴别方法对于复方地龙胶囊中的地龙、川芎、黄芪和牛膝的鉴别专属性强,方法可靠简便,可作为复方地龙胶囊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王希斌;王晓燕;刘广娟;杨天燕;陆华;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K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F组患者切皮后4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kg;KF组患者切皮前1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于切皮后45 min追加芬太尼2.0 μg/kg;C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盲评估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 h、第1,第2,第3,第7天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48 h内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h、第1,第2天的VAS评分均比F组和C组患者低(P<0.05);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3,6,12h、第1,第2天F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第7天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婧娴;卢伊芝;谢玉波;杨一兰;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猪血清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及EGb高(200 mg/kg)、中(100mg/kg)、低(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Gb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ALT、AST、LN及HA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b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明显改善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变性(P<0.05).结论: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1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联合组)19例,吉西他滨单药(单药组)22例,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为47.4%,明显高于单药组有效率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疗效尚可,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王娟;黄显实;莫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