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对猪血清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姚雪梅

关键词:EGb, 免疫性肝纤维化, 大鼠, 猪血清
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及EGb高(200 mg/kg)、中(100mg/kg)、低(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Gb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ALT、AST、LN及HA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b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明显改善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变性(P<0.05).结论: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疾病,严重地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绝经、经阴道分娩及妊娠次数、盆腔手术等是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随着妇科手术的增多,医源性因素作为盆底功能障碍的致病因素逐渐引起重视[1],特别是全子宫切除术.本研究通过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PFD的发病情况,探讨全子宫切除术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的关系.

    作者:陆兰英;蓝雪琴;马海兰;刘胡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功能减低时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能力及其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左室舒张功能状态将69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分成3组,即松弛功能减退组28例、伪正常化组21例和限制型充盈组20例;正常组30例.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各组左室整体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GPSL)、圆周应变峰值(GPSC)、径向应变峰值(GPSR)、面积应变峰值(GPS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比较4组间各超声指标的差异.结果:伪正常化组与限制型充盈组间GPSL,GPSR,GPS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正常化组大于正常组,限制型充盈组小于正常组(P<0.05);GPSA在松弛功能减退组及伪正常化组大于正常组,在限制型充盈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限制型充盈组中各指标值均小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客观、全面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能力.面积应变能更早发现左室心肌的形变受损情况,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邓晓丽;吴棘;李蔚;陈超容;林海红;刘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DPN患者为DPN组及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的血清SOD活性,比较DPN组及对照组血清SOD活性,分析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DPN严重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1)DPN组患者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2)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HbA1c及DPN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清SOD与DPN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判断DPN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妮;王为民;颜新;苏庆建;韦美娟;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PARC和Tiam1基因在HL-60与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SPARC和Tiam1基因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在对数生长期的HL-60、K562细胞进行mRNA抽提;以HUVEC细胞的mRNA作为对照组,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法检测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均为低表达;②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ARC与Tiam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6,P<0.01);SPARC与Ti-am1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086,P=0.872).结论:在髓系白血病中,评价SPARC与Tiam1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SPARC和Tiam1可能通过共同的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

    作者:李虹颖;彭志刚;刘列;罗军;邓东红;赖永榕;苏良焱;黄莹;刘振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霉素对烟草烟雾暴露致肺气肿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烟草烟雾暴露致肺气肿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特点及使用红霉素(EM)干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烟草烟雾暴露组(B组)、EM预防组(C组),红霉素治疗组(D组),每组6只.A组予伪烟草烟雾暴露,B,C,D组于第1和第14天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烟草烟雾暴露2 h/d,持续8周制备模型;除第1天和第14天,C组每日EM灌胃,持续8周;D组烟草烟雾暴露4周后开始每日EM灌胃,持续4周;A、B组每日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对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气肿和肺血管及其超微结构评估.结果:电镜下B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减少、水肿,饮泡增多,与基底膜连接处增厚,肺小动脉内弹力膜菲薄,断裂,管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C组预防性干预超微结构上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可见正常线粒体,内皮细胞无明显脱落,管壁平滑肌增殖但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少.D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线粒体肿胀,基底膜连接处增厚,管壁可见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烟草烟雾暴露及LPS可引起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平滑肌及胶原纤维增殖而致血管重构,早期使用EM干预可改善肺血管重构.

    作者:周广;梁毅;钟小宁;梁莹;曾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观察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但综合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的总有效率(85.0%)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总有效率(87.5%)(均P <0.05).结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尚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盛华;陈双龙;刘强;李婷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散发性三阴乳腺癌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探讨BRCA1与散发性TNBC的关系.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TNB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散发性TNBC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2.0%(21/50),癌旁组织未检测出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在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0% (34/50)(P<0.05).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23,P=0.022).结论: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引起BRCA1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散发性TNB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韦薇;唐玮;蒋奕;周晓;姬逸男;杨华伟;刘剑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齿比色训练系统对口腔比色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评价牙齿比色训练系统(TTB)对受训者辨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学5年级口腔专业本科生68名作为受训者,采用TTB进行牙齿比色训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训练前后受训者比色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全体受训者训练后成绩比训练前平均提高(32.32±71.96)分(P<0.01),操作时间比训练前平均加快了(4.45±3.84)min (P<0.01);其中男性加快了(3.80±3.79)min(P<0.01);女性加快了(4.90±3.88)min(P<0.01).训练前后的男女性之间成绩、操作时间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过牙齿比色训练系统的专业训练,口腔医学生比色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者:朱光宇;苫君玲;王玲菲;麦昱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文拉法辛单用与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单用与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文拉法辛组50例,联合组52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进行疗效评价,在治疗中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文拉法辛组痊愈21例,联合组痊愈33例,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13,P<0.05),治疗8周,两组HAMD-17、HAMA、MAD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2,4,6,8周,HAMD-17、MAD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HAMA在治疗4,6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75,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文拉法辛,不良反应单用与联合用药相似.

    作者:刘顺发;秦霞;韦强;周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在减少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组)76例和有创通气组(Ⅰ组)82例,记录两组患儿入ICU时的基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记录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例数及N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并对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PaCO2,是否有肺炎,是否早产儿,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N组ICU住院时间(6.12±2.37)d,有创通气22例,比Ⅰ组[ICU住院时间(7.66±2.74)d和有创通气82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I组在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前及lh和5h点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2、肺炎、早产儿、MODS为NI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IV应用于婴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肺炎、早产儿、MODS是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邱宝强;颜云盈;朱云峰;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变化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清、舌组织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IL-17在温病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4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P <0.01),随时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高;随病情加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r =0.671,P<0.01;舌组织:r=0.714,P<0.01).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随时点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高于正常组(P<0.05,P<0.01);随病情加重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中重度组与轻度、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在舌组织中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仍呈正相关(血清:r =0.476,P<0.01;舌组织:r =0.546,P<0.01).结论:IL-17参与了温病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温病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降低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阙铁生;李曙光;吕军影;常丽萍;何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猪血清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及EGb高(200 mg/kg)、中(100mg/kg)、低(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Gb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ALT、AST、LN及HA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b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明显改善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变性(P<0.05).结论: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琳秋;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iCCO指导限制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通过PiCCO技术监测患者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上述参数对治疗组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ITBVI、EVLW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不同,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7d后BNP、CPIS明显下降(P<0.05),CI、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利用PiCCO技术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韦妍飞;曹莉;张黎;盘璇;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阳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简称腹腔镜手术)术后联合中药在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9例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35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加用中药治疗(联合组),44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结果:2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联合组较优;2组手术日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术后第1,第2,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P=0.000).长期随访腔镜组腹痛6例、联合组2例,但腔镜组2例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是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手段.

    作者:陈小勋;潘向荣;周永醇;张兆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之间分娩.早产是围生医学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15%v].由于早产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外生存能力较弱,因此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比足月儿的死亡率高.在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可高达12.7%~20.8%,有研究指出70%~80%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所以,研究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有效防治早产的意义重大.本文就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连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的比较运用,旨在优化现有的星形胶质细胞(AS)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结合自有实验室条件采用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获取A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培养的细胞进行GFAP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AS 7~10 d基本融合,胞体不规则,突起丰富如网状,生长曲线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对AS的培养更适宜自有实验室条件,可获得稳定纯度较高的AS,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作者:黄太萍;黄巨恩;沈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经NGF作用5d后,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分化率达(72.60±3.61)%.结论:本实验中对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PC12细胞的培养;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傅松文;农梦妮;李柯柯;曾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脑梗死、脑出血等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和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7例脑梗死,50例脑出血及40例非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Hcy、血脂、FIB和FBG的值,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Hcy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Hcy、低密度脂蛋白(LDL)-C、FIB和FB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有关(P<0.05),FIB仅与脑出血有关(P<0.05).血清Hcy的增高和TG、LDL-C、FIB和FBG的增高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卒中与血清Hcy、FIB、TG、LDL-C和FBG密切相关,但Hcy的增高和TG、LDL-C、FIB和FBG的增高无相关性(均P>0.05),Hcy可能是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伟平;向彩霞;黄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苦参碱剂型的研究进展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苦参碱是由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一般为苦参总碱,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好.苦参碱研究历史长,剂型多样.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毒性更小、疗效更好,用药也比较方便.如栓剂、凝胶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而一些制剂新技术如缓、控释技术的使用,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现就近10年苦参碱剂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黄丹;赖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