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宏斌;黄志红
目的:评价使用安心颗粒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接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安心颗粒组(术前顿服安心颗粒8.8g,术后安心颗粒4.4 g/次,每日2次)和对照组(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应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中文版SF-36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术后30 d以内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和出院前1d,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DAS、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安心颗粒组MIDAS、SF-36评分明显减低(P<0.05);组内与入院时比较,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MIDAS、SF-36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大量出血、少量出血、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安心颗粒组有4例、对照组有7例发生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使用安心颗粒,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何贵新;谭炜;卢健祺;方显明;陈远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焦炉工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职业暴露水平及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焦炉位置作业及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肝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焦炉工焦炉作业位置越高,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率越高(x2 =9.211,P<0.05).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肝脏功能损伤率显著高于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x2=5.372,P<0.05).焦炉工尿1-OHP水平每升高1μmol/mol Cr,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增加0.497倍(P<0.05).结论:焦炉工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存在密切联系;焦炉工GSTT1、GSTM1基因全缺失型个体较易发生肝脏功能损伤.
作者:漆骏;段佳丽;唐艳红;宋家卫;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K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F组患者切皮后4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kg;KF组患者切皮前1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于切皮后45 min追加芬太尼2.0 μg/kg;C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盲评估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 h、第1,第2,第3,第7天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48 h内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h、第1,第2天的VAS评分均比F组和C组患者低(P<0.05);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3,6,12h、第1,第2天F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第7天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婧娴;卢伊芝;谢玉波;杨一兰;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及EGb高(200 mg/kg)、中(100mg/kg)、低(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Gb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ALT、AST、LN及HA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b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明显改善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变性(P<0.05).结论: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简称腹腔镜手术)术后联合中药在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9例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35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加用中药治疗(联合组),44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结果:2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联合组较优;2组手术日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术后第1,第2,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P=0.000).长期随访腔镜组腹痛6例、联合组2例,但腔镜组2例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是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手段.
作者:陈小勋;潘向荣;周永醇;张兆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对大鼠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寻找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方法:建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20)、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20)及肾上腺素组(E组,n =20),复苏期初期NE组与E组分为4个剂量阶段给药(A=10 μg/kg,B=50 μg/kg,C=l00 μg/kg,D=500 μg/kg),NS组则推注与E组,NE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这3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在特定观察时间(90 min)末,E组大鼠存活例数(n=6)较NE组(n=0)、NS组(n=0)存活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模型失血量大于50%并逐渐增大时,NS组大鼠很快死亡,NE组血压较E组下降更明显,E组用药仍然可以维持有效血压低值.结论:在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期,大剂量肾上腺素能更好的维持有效血压低值.
作者:黎渝;于飞;陈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放疗)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97例,其中113例予放疗联合HCPT方案化疗作为治疗组,84例接受5-Fu+DDP(DF)方案放化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Ⅲ期106例(占53.8%),Ⅳa期91(46.2%).结果:197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39.5%和48.4%,治疗组和对照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7.5%和40.0%(P=0.8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7.3%和48.4%(P=0.610).治疗组和对照组口咽黏膜反应(Ⅲ~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26.5%和20.2%(P=0.304),胃肠道反应(Ⅰ~Ⅲ度)的发生率分别为75.2%和96.4%(P=0.000).结论:放疗联合HCPT方案化疗相对于放疗联合DF方案化疗,其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相似,治疗产生的急性胃肠道副反应相对较低,对于不能耐受放疗联合DF方案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联合HCPT方案.
作者:韦军葆;朱小东;黄启芳;吴春华;万信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32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0例,感染率为17.41%,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率4.62%(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依次为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口腔和血液系统;病原菌以G-杆菌(53.85%)和G+球菌(41.02%)为主;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病程、住院时间、院前滥用抗菌药物、糖尿病代谢控制不佳、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或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是防治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小平;谭庆;梁谷;周小梅;杨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琳秋;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苦参碱是由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一般为苦参总碱,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好.苦参碱研究历史长,剂型多样.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毒性更小、疗效更好,用药也比较方便.如栓剂、凝胶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而一些制剂新技术如缓、控释技术的使用,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现就近10年苦参碱剂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黄丹;赖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ICU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住院转归、医院感染等综合情况,为各个专业科室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18张床位的综合ICU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期间的ICU住院病人按专用表格予以登记,全程观察直到病人出院或死亡,对转出ICU的病人继续追踪观察至转出后72 h.结果:共调查ICU病人320例,男女比例为2.17:1.中位年龄58岁,中位住院日数为6d.住院转归以死亡比例大,占39.4%;出院27.8%;转回普通病房32.8%.ICU收治疾病构成前3位是心脑血管疾病(24.3%)、脑血管疾病(21.2%)和肺炎(19.6%).疾病的年龄分布显示意外损伤在10岁前高发,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均以31~60岁年龄组病例多.结论:ICU收治病种复杂,跨学科情况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基层医院ICU需要针对本地危重症患者制定具有地方特点的应对方案,才能提高基层ICU治疗的质量.
作者:严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的表达及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样本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同时分析IL-17、IL-17R的表达及与CRP和ESR的关系.结果:结核组中IL-17、IL-17R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478 2,P=0.009).IL-17、IL-17R的表达随着CRP和ESR的升高而增高(P<0.05).结论:IL-17、IL-17R可能在脊柱结核椎间盘的破坏中起到作用,CRP和ESR可影响IL-17、IL-17R的表达水平.
作者:邓黎;詹新立;刘冲;崔明星;熊春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1组(K1组),氯胺酮2组(K2组)及对照组(N组),每组20例.K1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首量氯胺酮0.25 mg/kg,随后静脉持续输注氯胺酮4 μg/kg·min-1直至缝皮结束.K2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首量氯胺酮0.5 mg/kg,随后静脉持续输注氯胺酮4 μg/kg·min-1直至缝皮结束,N组患者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1,3,6,12,24,48 h休息时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48 h翻身活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谵妄、幻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ASA分级、手术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1、K2组患者术后1,3,6,12,24,48 h休息时的NRS评分较N组降低(P<0.05);K1、K2组患者术后24,48 h翻身活动时的NRS评分较N组降低(P<0.05);而K1与K2组组间术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谵妄、幻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不影响患者苏醒,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虹光;刘敬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比较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其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是值得重视的一种输血不良反应[1-2].我们于2014年10月诊治了1例TRALI患者,现将诊治情况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2014年10月28日入院.主诉:反复下腹痛半年,发现盆腔包块20余天.患者于2014年4月开始出现下腹痛,大便从每天1次增加到每天1~2次,有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等(欠详),病情无好转.入院前10余天发现盆腔出现拳头大小肿块伴肛门部坠胀感.病后消瘦,体重减轻3kg.既往曾于2000年在当地行“卵巢囊腺瘤”手术.
作者:周吉成;罗琳;赵卫华;赖永榕;彭志刚;罗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护士的护理礼仪认知和需求.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48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护士对所在科室护理礼仪形象满意度评价和自身护理礼仪知识的认知和需求.结果:调查对象对所在科室的服务态度和护理技术形象满意度较高,对外在形象(仪表礼仪、仪态礼仪和语言礼仪)满意度较低,对知识形象(健康教育)评价也不高.临床护士的整体礼仪知识水平仍需提高;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培训有强烈的意愿.结论:医院应该针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开展仪表、举止和语言等方面的护理礼仪服务规范培训.
作者:曾萍萍;罗红叶;冯启明;应燕萍;黎燕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的效果.方法:将57例G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SⅡ或MSⅡ控制血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两组母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SⅡ组患者治疗后HbA1c、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与MSⅡ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降低血糖,但CSⅡ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CSⅡ组GDM患者低血糖、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发生率与MS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新生儿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发生率与MSⅡ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较少.结论:CSⅡ强化治疗GDM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母婴并发症较少,优于CSⅡ治疗,对于优生优育更具帮助.
作者:张耀文;欧小娟;卢燕琼;钟伟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之间分娩.早产是围生医学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15%v].由于早产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外生存能力较弱,因此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比足月儿的死亡率高.在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可高达12.7%~20.8%,有研究指出70%~80%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所以,研究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有效防治早产的意义重大.本文就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连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大动脉僵硬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OS-AHS患者进行心踝血管指数(CAVI)检测,将患者分为大动脉硬化组即观察组(CAVI>9.0,96例)和对照组(CAVI≤9.0,32例).采集并比较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MSp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OLT90%)等指标.将CAVI值与AHI、MSpO2、OLT90%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中、重度OSAHS患者比例、AHI、MSpO2、OLT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VI值与AHI、OLT90%呈正相关(r=0.528、r=0.625,均P<0.01),与MSpO2呈负相关(r=-0.418,P<0.01).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呼吸暂停、低通气及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黄伟强;曾志羽;文宏;苏红;钟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DPN患者为DPN组及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的血清SOD活性,比较DPN组及对照组血清SOD活性,分析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DPN严重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1)DPN组患者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2)DPN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病程、HbA1c及DPN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清SOD与DPN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判断DPN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妮;王为民;颜新;苏庆建;韦美娟;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9月我科采用在关节镜铺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18例,并通过关节镜检查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治疗髌骨及股骨滑车的软骨损伤,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随访期内未见钛缆松动、螺钉断裂、髌股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肖笠;冯江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