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田文海;王志刚

关键词:小剂量,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阻滞, 膝关节镜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99例老年人肾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索老年人肾活检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经皮肾活检术,所取出组织分别送光镜、荧光和电镜检查并分析其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结果:199例年龄≥60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常见,占82.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发病高,占46.7%.继发性占17.6%,继发性肾病以糖尿病肾病(3.5%)、狼疮性肾炎(3%)、肾淀粉样变(3%)、血管炎肾损害(3%)、高血压肾病(1.5%)和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2.5%)多见.结论:肾活检病理结果对明确老年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明军;莫晓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406例EH患者(病例组)和7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研究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EH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AG或者GG基因型与EH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校正OR=0.751,95%CI 0.498~1.134,P=0.174;校正OR=0.772,95%CI 0.505~1.179,P=0.230),携带等位基因G亦与EH患病风险无关联(校正OR=0.760,95%CI 0.515~1.122,P=0.168).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可能无关.

    作者:卢世玲;吴华贝;欧阳云;谭爱花;杨虹;李虹;胡艳玲;高勇;莫曾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克拉屈滨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多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诊断及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初治HCL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的血常规均为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均有脾肿大,且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可见典型的毛细胞.免疫表型发现毛细胞表达CD11c、CD19、CD20、CD22、CD25、FMC-7、CD103;不表达CD5及CD10.使用克拉屈滨治疗,3例患者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1例患者2个疗程达CR;克拉屈滨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易并发肺部感染.结论:HCL患者以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脾肿大,外周血和骨髓发现多毛细胞为主要临床特征,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诊断HCL;使用克拉屈滨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周莉;马劼;赖颖晖;刘振芳;彭志刚;罗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01例新生儿NE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早产儿组65例和足月儿组36例,对两组患儿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实验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发病因素均以喂养不当、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和致病菌感染居多,其中早产儿组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喂养不当、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以精神萎靡、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居多,其中早产儿组呕血、便血、反应低下、肌张力减弱、体温不升和精神萎靡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腹部X线片均以肠胀气、肠间隙增厚、肠管排列紊乱、肠壁积气居多,其中早产儿组气腹、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WBC、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O3-值、粪隐血、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NEC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形成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黄国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68例(76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38眼,由专人并采用同一术式完成,术后第1天起,两组均常规滴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观察组加用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每日4次,貝复舒眼液滴至角膜创面愈合,那素达眼液滴至球结膜充血消退,1个月左右,观察手术区域角膜创面愈合及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两组比较,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角膜薄翳和角膜血管翳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5%,常规组16例,占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素达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有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降低角膜薄翳和角膜缘血管翳的发生,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华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价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首诊子宫内膜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术前临床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 a期的准确率为89.3%(25/28),诊断Ⅰb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的准确度分别为6/9、2/3、1/1;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61% (31/41);诊断宫颈间质有无受累准确率为95.12%(39/41);MRI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5.37%(35/41).结论:MRI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梁少凤;张洁清;林小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每年28.3~45人/百万人,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为每年6.7人/百万人,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SCI是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建立一个合理的SCI模型是进行该病基础研究的前提,该模型的研究也经历了数十年的逐步发展,探索出不同的造模方法.本文就近20年来不同特点的SCI模型综述如下.

    作者:周红海;秦明芳;曹明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P53、Ki-67及HER-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其手术标本中P53、Ki-67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1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的P53、Ki-67及HER-2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53、Ki-67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3/103)、76.7%(79/103)、29.1%(30/103).P53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大小、PR无关(P>0.05).Ki-67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PR无关(P>0.05).HER-2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ER关系密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R无关(P>0.05).结论:P53、Ki-67及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善琳;韦燕;龚建忠;卢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肾动脉窃血现象对肾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肾动脉窃血现象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肾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的肾动脉和癌体血供情况,测量主肾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平均流速(V)、动脉内径(D)、癌体大直径,计算主肾动脉血流量(Qk)及主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每分血流量比(Qk/Q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明显高于健侧及健康对照组(P<0.05).癌体大直径与患侧主肾动脉V呈正相关(r=0.639,P=0.000).结论: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均明显增加,即主肾动脉出现窃血现象.可作为主肾动脉窃血现象的客观指标,在对肾癌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艳芬;黄健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呋塞米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42例、B组42例和C组43例.A组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B组静滴人血白蛋白,C组采取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检测分析3组患者入院确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12h尿量、血清钾、钠、氯、肌酐的水平差异,比较3组患者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追踪其3组孕妇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定期产检率、既往病史及多胎妊娠率,观察孕妇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呋塞米后6h内,C组尿量较A、B组多(P<0.05);之后的6h内,C组尿量较A、B组明显增多(P<0.01).与C组比较,A组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C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血容量大幅升降,积极防治重要脏器损伤,延长孕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维生素E预防草酸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草酸铂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接受维生素E 400mg/d治疗+化疗,B组(15例)单纯接受化疗.治疗从接受草酸铂化疗前开始口服,直至草酸铂化疗结束后的3个月.在患者完成8个周期的化疗后评估和统计1、2、3、4级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A组1、2、3级的周围神经毒性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维生素E对草酸铂导致的神经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可作为以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病人的补充治疗.

    作者:曹宇华;朱州;冯国生;陈可和;袁贤彬;徐志勇;谢嫣嫣;蓝必全;兰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34例资料,根据原发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影像特点及宫旁、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鳞癌31例,腺癌3例,21例进行了手术.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Gd-DTPA增强后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RI对Ib期以上宫颈癌部位判断均准确,对Ib~Ⅳ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18/21).结论:MRI多方位成像及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提供佳依据,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覃飞;车锦连;薛元领;郭雄全;郭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宁市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按年龄构成比例抽取年龄≥18岁,TC、TG、LDL-C、HDL-C等资料完整的15 765例,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抽样人群TC、TG、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5.33±1.13) mmol/L、(1.73±1.42) mmol/L、(1.46±0.35) mmol/L、(2.93±0.82) mmol/L,校正年龄后分别为4.95,1.48,1、50,2.75 mmol/L;抽样人群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2%,其中男性为71.8%,女性为62.5%,标化率分别为51.5%,58.1%,43.5%.结论:南宁市居民有较高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防治血脂异常迫在眉睫.

    作者:陈智;陈青云;李春灵;李必迅;欧阳玲莉;韦宏;陆凤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经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且EFGR监测为阳性者,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基础上联用安康欣胶囊;对照组只用安康欣胶囊.以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比较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52.5%,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35.0%(P<0.05).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皮疹有2例为3级不良反应外,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效果欠佳患者选择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胡忠杰;张斯时;许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方法:对10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23例、B组(孕周29~31周)36例、C组(孕周32~34周)46例,比较分析3组间孕产妇终止妊娠和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期待治疗时间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高并发症率和高围生儿病死率,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需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的利弊,个性化地选择适宜的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以获得佳的母婴结局.

    作者:曾伟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螺旋CT(MSCT)、MRI资料.结果:6例均有腹痛、腹胀,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例腹部触及包块.病变累及全小肠4例,部分小肠2例.DR腹部立位片中,4例表现肠梗阻,2例未见异常.CT6例均见肠管盘曲聚拢,管壁增厚、粘连,肠外见膜状组织包裹、环绕,形成软组织包块,肠间隙积液,2例肠管明显扩张、积液,增强包膜稍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与CT相仿,包膜呈稍长T1稍长T2.结论: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腹部触及包块为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CT与MRI能清晰显示覆盖、包绕于小肠外的纤维膜,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李家言;黄增超;邓德茂;何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安;吕道志;余夏妍;覃毅;玉丽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在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20例安全出手术室,6例于术后第一天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干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较好的提升血压,保证心脑的血供,防止心跳骤停,用于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效果较好.

    作者:原见春;陈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对离体牙根面影响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

    目的: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龈下刮治后的离体牙牙根面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方法:选取因慢性牙周炎拔牙的未经牙周治疗的18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超声刮治组、手工刮治组,每组6颗患牙.在相同操作时间内超声治疗组和手用器械组分别用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刮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牙根面残留的菌斑牙石、膜状物及牙根面光滑程度.结果:超声刮治组根面光滑、无菌斑、残留物方面,均较手用器械组效果好.结论:超声刮治和手用器械相比,能制造更加平整的牙根面,刮治效果更好.

    作者:屠佳;曾启新;吴佳璇;陶人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舍尼通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舍尼通治疗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BPH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空白对照组90例,B组:舍尼通治疗组90例.用IPS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术后第1个月及治疗1个月后的下尿路症状.结果:A组观察1个月后和B组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2.04±4.73)分和(6.56±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有效率2.2%,B组有效率91.1%.结论:舍尼通能明显改善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梁毅文;黄向华;覃斌;李长赞;韦钢山;季汉初;吴清国;关挺;黄寿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