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玲;吴华贝;欧阳云;谭爱花;杨虹;李虹;胡艳玲;高勇;莫曾南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安;吕道志;余夏妍;覃毅;玉丽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按年龄构成比例抽取年龄≥18岁,TC、TG、LDL-C、HDL-C等资料完整的15 765例,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抽样人群TC、TG、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5.33±1.13) mmol/L、(1.73±1.42) mmol/L、(1.46±0.35) mmol/L、(2.93±0.82) mmol/L,校正年龄后分别为4.95,1.48,1、50,2.75 mmol/L;抽样人群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2%,其中男性为71.8%,女性为62.5%,标化率分别为51.5%,58.1%,43.5%.结论:南宁市居民有较高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防治血脂异常迫在眉睫.
作者:陈智;陈青云;李春灵;李必迅;欧阳玲莉;韦宏;陆凤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碘海醇与复方泛影葡胺在静脉肾盂造影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30%碘海醇造影45例为碘海醇组,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造影60例为复方泛影葡胺组.观察两组肾盂肾盏的影像质量、显影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复方泛影葡胺组的影像质量高于碘海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碘海醇组明显低于复方泛影葡胺组(P<0.05),两组的显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造影剂各有不同优点,可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类型的造影剂.
作者:廖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腰椎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拟行TURP患者分为3组,A组以0.5%罗哌卡因1.5 mL;B组以芬太尼25 μg+0.5%罗哌卡因1.0 mL;C组以舒芬太尼10 μg+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并比较3种方法对TURP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持续时间长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下行TURP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何二宁;甘伟耀;孙旻;辜春霖;廖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120例HBsAg、HBeAg均阳性的孕妇纳入研究,将母亲妊娠晚期注射HBIG分为观察组(妊娠晚期从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 200 I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sAg测定.观察孕晚期注射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观察组感染率为14.81%,对照组感染率为40.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13.63%、10.53%,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2.0%、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有一定帮助.
作者:庞丽红;黄海霞;黄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每年28.3~45人/百万人,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为每年6.7人/百万人,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SCI是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建立一个合理的SCI模型是进行该病基础研究的前提,该模型的研究也经历了数十年的逐步发展,探索出不同的造模方法.本文就近20年来不同特点的SCI模型综述如下.
作者:周红海;秦明芳;曹明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方法:对10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23例、B组(孕周29~31周)36例、C组(孕周32~34周)46例,比较分析3组间孕产妇终止妊娠和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期待治疗时间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高并发症率和高围生儿病死率,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需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的利弊,个性化地选择适宜的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以获得佳的母婴结局.
作者:曾伟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42例、B组42例和C组43例.A组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B组静滴人血白蛋白,C组采取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检测分析3组患者入院确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12h尿量、血清钾、钠、氯、肌酐的水平差异,比较3组患者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追踪其3组孕妇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定期产检率、既往病史及多胎妊娠率,观察孕妇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呋塞米后6h内,C组尿量较A、B组多(P<0.05);之后的6h内,C组尿量较A、B组明显增多(P<0.01).与C组比较,A组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C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血容量大幅升降,积极防治重要脏器损伤,延长孕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肾动脉窃血现象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肾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的肾动脉和癌体血供情况,测量主肾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平均流速(V)、动脉内径(D)、癌体大直径,计算主肾动脉血流量(Qk)及主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每分血流量比(Qk/Q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明显高于健侧及健康对照组(P<0.05).癌体大直径与患侧主肾动脉V呈正相关(r=0.639,P=0.000).结论: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均明显增加,即主肾动脉出现窃血现象.可作为主肾动脉窃血现象的客观指标,在对肾癌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艳芬;黄健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婴幼儿腹部手术后经骶管单次注入不同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探讨婴幼儿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6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毕经骶管注入0.1%布比卡因+芬太尼0.1 μg/kg,B组注入0.1%布比卡因,C组注入芬太尼0.1 μg/kg,注药量为1.0 mL/kg.记录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住院时间.用FLACC量表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随访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患儿FLACC评分在术后4h时A、B组低于C组(P<0.05);在术后8h时A组低于B、C组(P<0.05).结论:术后单次经骶管注入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可为婴幼儿腹部术后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莹;曹草;曾丽;宋慧洁;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子痫前期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脂氧素(lipoxins,LXs)被喻为“炎症刹车信号”.研究发现,LXs不仅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广泛调节作用,还与多种免疫细胞、免疫调节介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调节免疫应答.本文就LXs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素梅;苏莎;唐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方法:将198例ESWL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SWL+间苯三酚)98例及对照组(ESWL+山莨菪碱)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排石时间及排石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ESWL后间苯三酚对促进输尿管结石,特别是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的结石排出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森;钟礼剑;洪阳春;陈计梅;陈照阳;陈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安然;吴洪波;李柳铭;唐慧;李汝斐;邓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小儿梗阻性肾病的常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100~1/500[1].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产前B超检查的普及使得很多患儿在胎儿期即被发现并诊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儿出生后能够得到更及时、适当的治疗[2].据文献报道,超声产前筛选胎儿肾积水发病率为0.2%~2.2%[3].本文就先天性UPJO的分子机制及诊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成;王红;杨体泉;陈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高浓度、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低浓度葡萄糖(LG)组、低浓度葡萄糖+GLP-1(LGG)组、高浓度葡萄糖(HG)组和高浓度葡萄糖+GLP-1 (HGG)组4组.检测基线0h及葡萄糖和(或)GLP-1刺激后4h各组细胞胰岛素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基线时各组胰岛素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4h后HG组、HGG组胰岛素原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LG和LG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G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明显高于LG组、LGG组及HG组(均P<0.05).H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均P<0.05).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短期GLP-1刺激可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GLP-1联合高糖对胰岛素原合成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钟慕贤;刘红;荣曦;岳惠芬;吴宇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406例EH患者(病例组)和7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研究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EH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AG或者GG基因型与EH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校正OR=0.751,95%CI 0.498~1.134,P=0.174;校正OR=0.772,95%CI 0.505~1.179,P=0.230),携带等位基因G亦与EH患病风险无关联(校正OR=0.760,95%CI 0.515~1.122,P=0.168).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可能无关.
作者:卢世玲;吴华贝;欧阳云;谭爱花;杨虹;李虹;胡艳玲;高勇;莫曾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对培养的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BMSCs 9 d左右融合,细胞生长以梭形为主,呈螺旋状且生长旺盛的细胞集落.生长曲线显示BMSCs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第3代BMSCs 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几乎不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改良法简单实用,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BMSCs,对细胞活性影响小,是获得高纯度BMSCs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阳玉群;莫雪安;农伟东;杨龙秀;孔德燕;张泰鹏;刘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5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CAP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并测定全血白细胞计数,监测胸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2.12±1.20)d,咳嗽消失时间(4.32±1.33)d,啰音消失时间(5.50±2.0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5.65±2.12)d,胸片炎症消失时间(8.52±2.55)d,血白介素(IL)-6降至正常的时间(6.72±2.26)d,而对照组则分别为(4.58±2.31)d,(7.54±1.65)d,(8.82±3.41)d,(8.87±3.07)d,(14.32±3.24)d,(12.46±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CAP可以较快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促进病灶吸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明莫瑜;李超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的体外培养方法以及酒精对其损伤作用.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取AS、GFAP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鉴定,传代纯化后将系列浓度的酒精加入培养液中,24 h后用MTT法测定酒精对AS的损伤作用.结果:MTT法显示低浓度的酒精已经能对AS产生损伤作用(P<0.05).结论: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AS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于海艳;黄巨恩;吴世芬;李校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了解其与HCC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Cyclin D1及C-myc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HCC中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48.1%(25/52)及53.8%(28/52),癌旁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2.3%(48/52)、25.0%(13/52)及32.7%(17/52),PTEN、CyclinD1及C-myc在HCC及癌旁肝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PTEN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0.3631,P=0.0197;r=-0.3697,P=0.0172);PTEN、CyclinD1及C-myc在人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HCC中过表达.PTEN与CyclinD1及C-my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HCC转移复发及肿瘤细胞分化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小英;匡志鹏;何杰宾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