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安然;吴洪波;李柳铭;唐慧;李汝斐;邓翎洁

关键词: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 子宫内膜容受性, IVF-ET结局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艾滋病监测报告暨533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产妇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掌握广西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研究HIV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在监测点对孕产妇进行HIV咨询和HIV-抗体检测,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追踪管理.结果:监测点HIV检测569 061例,检测率90.14%,HIV阳性533例,阳性率0.094%(533/631 284),其中2009年HIV阳性229例,阳性率0.085%(229/269 754);2010年HIV阳性304例,阳性率0.102%(304/299 307).有逐年上升趋势.两年共有HIV感染孕产妇死亡4例,病死率0.75%;HIV感染孕产妇所娩死胎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共12例,引产1例,存活520例.结论:广西的HIV母婴阻断工作应该加强孕产妇的HIV咨询和检测,强化HIV感染孕产妇跟踪监测.采取提高终止妊娠率、抗HIV病毒药物干预、存活新生儿的随访、喂养指导、抗HIV病毒药物的使用等措施,大限度地减少婴儿的HIV感染,才能实现HIV母婴传播阻断的目标.

    作者:覃耀明;黄越华;李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卵巢癌侧群细胞流式分选方法的建立及探讨

    目的:探讨分选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佳染色浓度及SKOV3的适细胞密度.方法:制备SKOV3细胞悬液,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7-AAD染色,维拉帕米拮抗对照,选择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2.5,3,4,5,6 mg/L)孵育1×106个/mL SKOV3细胞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选取不同细胞密度的SKOV3细胞悬液(6×105,7×105,8×105,9×105,1×106个/mL),3 mg/L的Hoechst33342孵育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结果:通过Hoech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数图,SP细胞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很弱的区域.Hoechst33342浓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SKOV3细胞密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随hoechst33342浓度升高而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株在细胞密度为8×105个/mL,加入终浓度为3 mg/L的Hoechst33342,37℃水浴90 min,为佳染色条件,此时SP细胞比例为(1.12±0.104)%,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Hoechst33342浓度及SKOV3细胞密度是影响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孟泳圳;李力;钟艳平;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经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且EFGR监测为阳性者,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基础上联用安康欣胶囊;对照组只用安康欣胶囊.以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比较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52.5%,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35.0%(P<0.05).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皮疹有2例为3级不良反应外,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效果欠佳患者选择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胡忠杰;张斯时;许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P53、Ki-67及HER-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其手术标本中P53、Ki-67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1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的P53、Ki-67及HER-2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53、Ki-67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3/103)、76.7%(79/103)、29.1%(30/103).P53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大小、PR无关(P>0.05).Ki-67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PR无关(P>0.05).HER-2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ER关系密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R无关(P>0.05).结论:P53、Ki-67及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善琳;韦燕;龚建忠;卢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99例老年人肾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索老年人肾活检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经皮肾活检术,所取出组织分别送光镜、荧光和电镜检查并分析其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结果:199例年龄≥60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常见,占82.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发病高,占46.7%.继发性占17.6%,继发性肾病以糖尿病肾病(3.5%)、狼疮性肾炎(3%)、肾淀粉样变(3%)、血管炎肾损害(3%)、高血压肾病(1.5%)和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2.5%)多见.结论:肾活检病理结果对明确老年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明军;莫晓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上颌窦内提升窦黏膜穿孔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窦底黏膜穿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不慎发生窦底黏膜穿孔,同期行13颗种植体植入术,随诊观察半年.结果:一期手术6个月后,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无骨吸收及炎症表现,行常规种植修复,随诊半年无不良反应,种植牙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窦底黏膜穿孔不必修补破损区,可直接植入种植体,但需要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陆丽萍;唐礼;李秋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舍尼通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舍尼通治疗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BPH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空白对照组90例,B组:舍尼通治疗组90例.用IPS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术后第1个月及治疗1个月后的下尿路症状.结果:A组观察1个月后和B组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2.04±4.73)分和(6.56±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有效率2.2%,B组有效率91.1%.结论:舍尼通能明显改善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梁毅文;黄向华;覃斌;李长赞;韦钢山;季汉初;吴清国;关挺;黄寿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胃癌合并脑梗死在医院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胃癌合并脑梗死条件的患者共7例,占同期467例胃癌患者的1.50%,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5~71岁,平均(51.83±10.87)岁.胃癌患者中腺癌5例(71.43%),胃癌未能分类的2例(28.57%),5例(71.43%)发现癌细胞转移,脑梗死发生在胃癌诊断后的3~93 d,平均发病时间为(35.14±39.13)d,5例(71.43%)患者出现意识改变,5例(71.43%)患者的MRI显示颅内存在多个病灶、左右两侧同时受累,第30天,3例(42.86%)死亡.结论:胃癌患者脑梗死发生在胃癌的活动期,机制尚不清楚,预后不良.

    作者:李胜愉;秦超;梁志坚;蒙喜斯;黄彩球;曾莉梅;韦生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在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20例安全出手术室,6例于术后第一天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干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较好的提升血压,保证心脑的血供,防止心跳骤停,用于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效果较好.

    作者:原见春;陈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安然;吴洪波;李柳铭;唐慧;李汝斐;邓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初期低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初期低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CPB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33~8.67kPa,MAP≥8.67 kPa剔除,观察中D组和C组各有1例退出研究,终每组20例,D组转流15 min内MAP在5.33~8.67kPa,C组转流15 min内MAP在8.67~10.67 kPa.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48 h(T5)采集静脉血,用于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α1微球蛋白(α1-MG)的水平.结果:与T0比较,T3、T4时点C组BUN升高(P<0.01),T2、T3、T4、T5时点D组BUN升高(P<0.01),T3、T4、T5时点C组SCr升高(P<0.05或P<0.01),T2、T3、T4、T5时点D组SCr升高(P<0.01),T2、T3时点C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T2、T3、T4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T5时点D组BUN升高(P<0.05),T2、T5时点D组SCr升高(P<0.05),T1、T2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现血红蛋白尿,都没有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初期不同血压水平对术后肾功能均有影响,以CPB初期低血压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陈燕桦;张炳东;郑丽萍;梁东科;梁蓓薇;刘国锋;唐志清;覃洋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对离体牙根面影响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

    目的: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龈下刮治后的离体牙牙根面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方法:选取因慢性牙周炎拔牙的未经牙周治疗的18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超声刮治组、手工刮治组,每组6颗患牙.在相同操作时间内超声治疗组和手用器械组分别用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刮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牙根面残留的菌斑牙石、膜状物及牙根面光滑程度.结果:超声刮治组根面光滑、无菌斑、残留物方面,均较手用器械组效果好.结论:超声刮治和手用器械相比,能制造更加平整的牙根面,刮治效果更好.

    作者:屠佳;曾启新;吴佳璇;陶人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CyclinD1及C-myc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了解其与HCC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Cyclin D1及C-myc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HCC中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48.1%(25/52)及53.8%(28/52),癌旁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2.3%(48/52)、25.0%(13/52)及32.7%(17/52),PTEN、CyclinD1及C-myc在HCC及癌旁肝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PTEN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0.3631,P=0.0197;r=-0.3697,P=0.0172);PTEN、CyclinD1及C-myc在人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HCC中过表达.PTEN与CyclinD1及C-my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HCC转移复发及肿瘤细胞分化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小英;匡志鹏;何杰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42例经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为中晚期肝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动脉灌注药物为奥沙利铂130 mg/m2,动脉栓塞药物为吉西他滨200 mg/m2+10~20 mL碘化油乳化剂,其中22例患者加用明胶海绵栓塞.近期疗效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远期疗效采用生存分析,不良反应按照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结果: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13例(31%)患者部分缓解、22例(52.4%)患者稳定、7例(16.7%)患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83.3%.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 %CI:12~15),治疗后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7%,18%.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大部分患者为1~2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闫赵斌;马亦龙;欧盛秋;赵昌;李志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螺旋CT(MSCT)、MRI资料.结果:6例均有腹痛、腹胀,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例腹部触及包块.病变累及全小肠4例,部分小肠2例.DR腹部立位片中,4例表现肠梗阻,2例未见异常.CT6例均见肠管盘曲聚拢,管壁增厚、粘连,肠外见膜状组织包裹、环绕,形成软组织包块,肠间隙积液,2例肠管明显扩张、积液,增强包膜稍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与CT相仿,包膜呈稍长T1稍长T2.结论: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腹部触及包块为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CT与MRI能清晰显示覆盖、包绕于小肠外的纤维膜,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李家言;黄增超;邓德茂;何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406例EH患者(病例组)和7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研究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EH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AG或者GG基因型与EH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校正OR=0.751,95%CI 0.498~1.134,P=0.174;校正OR=0.772,95%CI 0.505~1.179,P=0.230),携带等位基因G亦与EH患病风险无关联(校正OR=0.760,95%CI 0.515~1.122,P=0.168).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可能无关.

    作者:卢世玲;吴华贝;欧阳云;谭爱花;杨虹;李虹;胡艳玲;高勇;莫曾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硫酸镁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纳入研究为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Jadad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6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硫酸镁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63~1.25,P>0.05),也未能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性死亡率(OR=0.77,95%CI 0.47~1.25,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效果.

    作者:谢伟星;龚文劲;贺启荣;梁建平;张高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颈动脉支架术后血压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出现血压降低32例和未出现血压变化的35例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狭窄程度(β=0.536;P=0.024;OR=2.591)、高血压(β=-1.654;P= 0.006;OR=0.131)、球囊型号(β=1.818;P=0.012;OR=0.133)和支架的型号(β=1.328;P=0.021;OR=2.29)、病变位于球部(β=1.613:P=0.014;OR=0.133)和球囊扩张的次数(β=1.328;P=0.022;OR=2.39)与血压的降低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患者血压降低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术前的血压、狭窄的程度、病变位于球部、球囊的型号、支架的型号及球囊扩张次数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影响术后血压的变化.

    作者:齐立;俸军林;刘开祥;李慎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宁市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按年龄构成比例抽取年龄≥18岁,TC、TG、LDL-C、HDL-C等资料完整的15 765例,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抽样人群TC、TG、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5.33±1.13) mmol/L、(1.73±1.42) mmol/L、(1.46±0.35) mmol/L、(2.93±0.82) mmol/L,校正年龄后分别为4.95,1.48,1、50,2.75 mmol/L;抽样人群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2%,其中男性为71.8%,女性为62.5%,标化率分别为51.5%,58.1%,43.5%.结论:南宁市居民有较高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防治血脂异常迫在眉睫.

    作者:陈智;陈青云;李春灵;李必迅;欧阳玲莉;韦宏;陆凤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在原因不明早期流产中的作用及关系

    目的:研究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产物水平,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4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流产组,35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0例健康妇女(正常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TNF-α、hs-CRP、IL-6等炎症反应产物和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丙二醛(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水平.结果:流产组血浆8-isoprostane、ox-LDL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P<0.01);而血浆MDA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TNF-α、hs-CRP、IL-6的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P<0.01,P<0.05,P<0.01);而正常妊娠组也稍高于正常非孕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流产患者8-isoprostane及ox-LDL与hs-CRP、IL-6、TNF-α呈正相关(P<0.01,P<0.05),MDA与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失衡和炎症反应的加剧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又先;陈广莉;明芳;许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