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又先;陈广莉;明芳;许燕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岁为242例(84.9%),其中热性惊厥135例(47.4%),颅内感染81例(28.4%),无热惊厥69例(24.2%),其中癫痫28例(9.8%),颅内出血10例(3.5%),中毒10例(3.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6例(2.1%),中毒性脑病7例(2.5%),腹泻、电解质紊乱6例(2.1%),脑积水2例(0.7%).结论:小儿惊厥多见于1~3岁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其次为颅内感染.因此,对于惊厥的小儿应注意查找病因,及时控制惊厥,积极治疗,防止复发,以免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作者:梁冰;汤华波;陈海华;张文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即刻应用单纯假体、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术和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其中36例在胸大肌下方植入麦格(MayGain)或曼托(Mentor)硅胶假体再造乳房;10例用单蒂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再造乳房;21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2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再造乳房;9例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填充乳房缺损.结果:随访78例3~60个月,中位时间3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假体外露并感染,1例术后25个月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42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死亡.术后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达93.6%.结论:严格掌握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Ⅰ期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合理选择乳房重建术式,从而获得佳美容效果,乳房再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韦薇;蒋奕;唐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作者:田文海;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安;吕道志;余夏妍;覃毅;玉丽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其手术标本中P53、Ki-67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1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的P53、Ki-67及HER-2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53、Ki-67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3/103)、76.7%(79/103)、29.1%(30/103).P53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大小、PR无关(P>0.05).Ki-67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PR无关(P>0.05).HER-2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ER关系密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R无关(P>0.05).结论:P53、Ki-67及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善琳;韦燕;龚建忠;卢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转归为正常血糖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的研究方法,将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300例IFG人群采用不同生活方式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观察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值,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①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第1年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空腹血糖值A组>B1组>B2组>B3组,B3组干预效果明显;第2年3个干预组空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IFG血糖转归正常的发生率:第1年各组间转归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率B3组>B2组>B1组>A组;第2年B1组转归率大于另外3组,转归率B1组>A组=B2组=B3组;两年累计转归率比较3个干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转归率B3组=B2组>A组,B2组=B1组>A组,B3组>B1组>A组.结论:IFG人群接受不同生活方式干预,能提高IFG人群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对于社区IFG人群综合评价3种不同生活方式,建议应采用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的生活干预方式,并更应关注患者第1年的干预效果.
作者:韦薇;戴霞;何燕玲;陈青云;周爱民;黎莹;黎亚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小儿梗阻性肾病的常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100~1/500[1].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产前B超检查的普及使得很多患儿在胎儿期即被发现并诊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儿出生后能够得到更及时、适当的治疗[2].据文献报道,超声产前筛选胎儿肾积水发病率为0.2%~2.2%[3].本文就先天性UPJO的分子机制及诊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成;王红;杨体泉;陈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根据初诊年龄划分的10岁以上未成年患者,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占特发性脊柱侧弯的80%左右,国内外发病率为2%~4%,女性多见,男∶女的比例大约为1∶4[1].目前已有的病因学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从基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生物化学因素、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生物力学因素这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崔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婴幼儿腹部手术后经骶管单次注入不同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探讨婴幼儿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6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毕经骶管注入0.1%布比卡因+芬太尼0.1 μg/kg,B组注入0.1%布比卡因,C组注入芬太尼0.1 μg/kg,注药量为1.0 mL/kg.记录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住院时间.用FLACC量表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随访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患儿FLACC评分在术后4h时A、B组低于C组(P<0.05);在术后8h时A组低于B、C组(P<0.05).结论:术后单次经骶管注入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可为婴幼儿腹部术后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莹;曹草;曾丽;宋慧洁;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对宫颈癌组织C-myc、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Ⅲb期随机分为同步热放化疗组(H+CRT组)和同步放化疗组(CRT组),观察比较局部肿瘤消退情况和1,2,3年无进展生存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治疗前、中宫颈肿瘤组织中C-myc、HSP70蛋白表达.结果:在完成体外照射45Gy时H+CRT组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高于CRT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1,2,3年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C-myc、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H+CRT组较CRT组的C-myc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减弱(P<0.05);H+CRT组较CRT组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强(P<0.05);H+CRT组治疗中较治疗前HSP70蛋白表达强度增强(P<0.05).结论:热疗与同步放化疗具有协同增强作用,但1,2,3年无进展生存期无差异.热放化疗能减弱C-myc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可以上调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同步热放化疗是否通过干扰肿瘤细胞HSP70通路诱导或对抗凋亡,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君艳;高琨;张彩红;陈心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诊断及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初治HCL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的血常规均为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均有脾肿大,且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可见典型的毛细胞.免疫表型发现毛细胞表达CD11c、CD19、CD20、CD22、CD25、FMC-7、CD103;不表达CD5及CD10.使用克拉屈滨治疗,3例患者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1例患者2个疗程达CR;克拉屈滨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易并发肺部感染.结论:HCL患者以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脾肿大,外周血和骨髓发现多毛细胞为主要临床特征,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诊断HCL;使用克拉屈滨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周莉;马劼;赖颖晖;刘振芳;彭志刚;罗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42例、B组42例和C组43例.A组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B组静滴人血白蛋白,C组采取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检测分析3组患者入院确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12h尿量、血清钾、钠、氯、肌酐的水平差异,比较3组患者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追踪其3组孕妇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定期产检率、既往病史及多胎妊娠率,观察孕妇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呋塞米后6h内,C组尿量较A、B组多(P<0.05);之后的6h内,C组尿量较A、B组明显增多(P<0.01).与C组比较,A组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C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血容量大幅升降,积极防治重要脏器损伤,延长孕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选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佳染色浓度及SKOV3的适细胞密度.方法:制备SKOV3细胞悬液,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7-AAD染色,维拉帕米拮抗对照,选择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2.5,3,4,5,6 mg/L)孵育1×106个/mL SKOV3细胞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选取不同细胞密度的SKOV3细胞悬液(6×105,7×105,8×105,9×105,1×106个/mL),3 mg/L的Hoechst33342孵育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结果:通过Hoech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数图,SP细胞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很弱的区域.Hoechst33342浓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SKOV3细胞密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随hoechst33342浓度升高而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株在细胞密度为8×105个/mL,加入终浓度为3 mg/L的Hoechst33342,37℃水浴90 min,为佳染色条件,此时SP细胞比例为(1.12±0.104)%,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Hoechst33342浓度及SKOV3细胞密度是影响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孟泳圳;李力;钟艳平;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初期低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CPB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33~8.67kPa,MAP≥8.67 kPa剔除,观察中D组和C组各有1例退出研究,终每组20例,D组转流15 min内MAP在5.33~8.67kPa,C组转流15 min内MAP在8.67~10.67 kPa.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48 h(T5)采集静脉血,用于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α1微球蛋白(α1-MG)的水平.结果:与T0比较,T3、T4时点C组BUN升高(P<0.01),T2、T3、T4、T5时点D组BUN升高(P<0.01),T3、T4、T5时点C组SCr升高(P<0.05或P<0.01),T2、T3、T4、T5时点D组SCr升高(P<0.01),T2、T3时点C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T2、T3、T4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T5时点D组BUN升高(P<0.05),T2、T5时点D组SCr升高(P<0.05),T1、T2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现血红蛋白尿,都没有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初期不同血压水平对术后肾功能均有影响,以CPB初期低血压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陈燕桦;张炳东;郑丽萍;梁东科;梁蓓薇;刘国锋;唐志清;覃洋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出现血压降低32例和未出现血压变化的35例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狭窄程度(β=0.536;P=0.024;OR=2.591)、高血压(β=-1.654;P= 0.006;OR=0.131)、球囊型号(β=1.818;P=0.012;OR=0.133)和支架的型号(β=1.328;P=0.021;OR=2.29)、病变位于球部(β=1.613:P=0.014;OR=0.133)和球囊扩张的次数(β=1.328;P=0.022;OR=2.39)与血压的降低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患者血压降低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术前的血压、狭窄的程度、病变位于球部、球囊的型号、支架的型号及球囊扩张次数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影响术后血压的变化.
作者:齐立;俸军林;刘开祥;李慎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5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CAP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并测定全血白细胞计数,监测胸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2.12±1.20)d,咳嗽消失时间(4.32±1.33)d,啰音消失时间(5.50±2.0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5.65±2.12)d,胸片炎症消失时间(8.52±2.55)d,血白介素(IL)-6降至正常的时间(6.72±2.26)d,而对照组则分别为(4.58±2.31)d,(7.54±1.65)d,(8.82±3.41)d,(8.87±3.07)d,(14.32±3.24)d,(12.46±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CAP可以较快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促进病灶吸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明莫瑜;李超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子痫前期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脂氧素(lipoxins,LXs)被喻为“炎症刹车信号”.研究发现,LXs不仅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广泛调节作用,还与多种免疫细胞、免疫调节介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调节免疫应答.本文就LXs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素梅;苏莎;唐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安然;吴洪波;李柳铭;唐慧;李汝斐;邓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方法:将198例ESWL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SWL+间苯三酚)98例及对照组(ESWL+山莨菪碱)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排石时间及排石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ESWL后间苯三酚对促进输尿管结石,特别是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的结石排出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森;钟礼剑;洪阳春;陈计梅;陈照阳;陈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产物水平,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4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流产组,35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0例健康妇女(正常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TNF-α、hs-CRP、IL-6等炎症反应产物和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丙二醛(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水平.结果:流产组血浆8-isoprostane、ox-LDL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P<0.01);而血浆MDA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TNF-α、hs-CRP、IL-6的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P<0.01,P<0.05,P<0.01);而正常妊娠组也稍高于正常非孕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流产患者8-isoprostane及ox-LDL与hs-CRP、IL-6、TNF-α呈正相关(P<0.01,P<0.05),MDA与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失衡和炎症反应的加剧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又先;陈广莉;明芳;许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