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

邹文辉;廖声潮;黄玮

关键词: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面神经
摘要: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技巧及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效果良好,29例肿瘤全切,全切除率达90.6%,3例为次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达87.5%,4例未能获得保留.术后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6个月的患者共29例,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14例(48.3%),Ⅲ、Ⅳ级10例(34.5%),Ⅴ、Ⅵ级5例(17.2%).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及IP-10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r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及ELISA法对4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行血清CRP和IP-10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感染组血清CRP、IP-10分别为(57.25±47.81)mg/L和(582.37±147.35)ng/L,而对照组分别为(1.52±0.63)mg/L和(92.71±58.29)ng/L,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感染组血清CRP和IP-10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IP-10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且动态观察CRP及IP-10可作为感染程度和疗效的判断标准,从而可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率.

    作者:刘素春;赵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对病情的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方法:AS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3组,即静止组、可疑活动组、活动组,所有患者均行骨盆正位片、MRI检查,对患者进行平片分级,并采用MRI评分系统(SPARCC)对骶髂关节病变行活动性评分,对3组病人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分析AS骶髂关节MRI脂肪信号并评估脂肪沉积的程度,与平片分级做对照研究.结果:3组之间SPAR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5);骶髂关节平片Ⅰ~Ⅱ级,MRI表现无或轻度脂肪沉积.平片Ⅲ级,MRI表现中度或重度脂肪沉积.平片Ⅳ级,MRI表现重度脂肪沉积.结论: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骶髂关节脂肪沉积的程度可以反映A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

    作者: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宋英儒;李文美;叶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丢了棒根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研究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与显微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丢了棒根的性状与显微鉴别均有明显的特征.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焦爱军;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分象限龈下刮治对慢性牙周炎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 -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作者:牙祖科;陶人川;曾启新;陈东晖;马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10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B+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来寻找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350个/μL的总淋巴细胞的范围.结果:调查对象总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 =0.602,P<0.01),总淋巴细胞<1 4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3.0%的灵敏度,69.2%的特异度,92.0%的阳性预测值;总淋巴细胞<1 7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有76.9%的灵敏度,66.7%的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结论: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CD4+细胞计数的一项替代指标,来预测了解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许超宇;朱宇佳;覃琼芬;李仕雄;江波;吴登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IZ基因全长扩增和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TIZ基因全长扩增并构建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和DNA测序法扩增卵巢癌组织中TIZ全长基因;利用pcDNA3.1/myc-his(-)C质粒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采用AMP(+) LB培养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克隆;采用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以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的构建成功.结果:(1)从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扩增出1 707bp大小片段,经测序和NCBI上与TIZ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证实为TIZ基因全长.(2)所构建的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TIZ基因全长并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的探讨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冰冰;张玮;王琪;李力;阳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均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且两药的抑制效应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100 mg/L时,两药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0.1%、95.6%,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可见胞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结论: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具有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此种作用与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亦可能是两药拮抗肿瘤的主要机制.

    作者:梁健铭;杨占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58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症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常呈发作性,症状与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表现,若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误诊为精神病、癫痫、脑血管意外或肝性脑病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严重者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分析报道下.

    作者:林春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治疗组使用预混胰岛素加三餐时各嚼服50~100 mg阿卡波糖,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对照组单用预混胰岛素.观察两组的血糖、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组HbA1c、2 hPG、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能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单用预混胰岛素更好地控制血糖,安全性好.

    作者:周建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50例肺癌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明确936C/T位点基因型,并行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李培先;甘浪舸;阮林;韦祝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晨尿微量白蛋白与晨尿肌酐的比值(ACR)分为两组,一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另一组为无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早期DN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早期DN组与无早期DN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R是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能是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作者:韦秀英;韦汐;郑杨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0例

    肝脏虽然有胸廓保护,但因其体积、重量均较大,质地脆弱,而且被周围韧带固定,因此,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也不论是胸腹钝性伤或穿刺伤,都容易使之受损并发生破裂,尤其在肝脏发生病理性肿大时更是如此.据统计,肝外伤约占交通事故中腹部外伤的16%~30%.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肝外伤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一般说来,单纯性肝外伤病死率较低,约为10%,而复杂性肝外伤的病死率达50%以上[1].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死率是摆在外科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20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C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小平;胡立春;赵绥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剂量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效果,探讨其佳剂量.方法:选择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8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剂量分别为0.4,0.5,0.6,0.7,0.8,0.9,1.0mg(B4、B5、B6、B7、B8、B9、B10组),对照组(P组)为单纯丙泊酚,双盲对照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注药前)、手术中(注药后2 min)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发生情况;术后2h内宫缩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较B4~B10组明显延长(P<0.05);与B4~B10组比较,P组麻醉后2 min血压下降明显,HR增快,且丙泊酚诱导用量、总用量,呼吸抑制,体动发生及术后宫缩痛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5~B10组比较,B4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增加(P<0.05).与B7~B10组比较,B4、B5组术中体动发生显著增加(P<0.05).与B6~B10组比较,B4组术后宫缩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B8~B10组比较,B5组术后宫缩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0.6~1 mg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能有效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副作用发生率低.

    作者:晏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作者:唐劲光;林发全;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Nephrin,α-actinin-4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及α-actini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α-actinin-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Nephrin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糖尿病组α-actinin-4染色强度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1),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减少.Nephrin表达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93,P=0.002 4),α-actinin-4表达与足细胞数目表达呈负相关(r=-0.923,P=0.008 6),而足细胞数目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0 8,P=0.003 6).结论:Nephrin,α-actinin-4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改变,此种改变与足细胞数目减少、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殷玉红;田小燕;郭辉;王维刚;李艳稳;李英;李雪;杨振敏;王晓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4例MRI表现与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996年Hinchey首先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1]概念,随着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除脑白质病变外,灰质亦受累,部分患者病变累及额叶或(和)基底节区.所以目前学者多数采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2,3],并逐渐将其列入常规诊断的范畴.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笔者就本院近二年确诊的4例PRES的临床和MR表现作一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PRES的认识,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覃飞;车锦连;何德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1020例筛查分析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1].DS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常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而孕期DS筛查是优生优育的办法之一,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DS筛查对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 020例孕中期孕妇进行了唐氏综合征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SKOV3 PM4)、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条件培养基的交互培养体系,通过MTT法测定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Transwell穿膜运动实验、划痕实验、明胶酶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交互培养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SKOV3-PM4、HUVEC相比,交互培养后的SK-OV3-PM4伪足增多,生长速度明显快于SKOV3-PM4,交互培养后HUVEC呈不规则形态,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生长速度与HUVEC相似,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单独的SKOV3-PM4中低表达,在HUVEC中不表达,在共培养的SKOV3-PM4-HUVEC中高表达.结论:HUVEC上清液培养后的SKOV3-PM4的生物学行为和运动侵袭能力发生改变,推测可能与血管内皮分泌的VEGF、MMP-2等因子有关.

    作者:高婷;黎丹戎;李力;张玮;阮和云;冠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颌面外科全麻病人术中知晓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全麻下颌面外科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3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1~3 d内对其术中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术中知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30例手术患者中术中知晓患者有4例(1.2%),其中1例感知疼痛并听到医务人员谈话;2例仅听到医务人员谈话;1例仅有做梦感.结论:护士应做好全麻患者术前访视、麻醉诱导期注意手术室环境和配合好麻醉医生麻醉工作、术中注意减少知晓发生因素、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随访工作,护士应掌握相关的麻醉知识,积极配合麻醉医生,预防术中知晓发生,以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应激.

    作者: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0例

    目的:观察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2周1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苏杏丹清金化痰汤可改善血气,降低CRP水平从而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的炎症,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文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