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铭;朱邦勇;赵秀梅
目的:通过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与血常规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探讨MSCV/MCV比值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分析28例HS患者、40例地中海贫血(THAL)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MSCV、MSCV/MCV比值,分析两参数在检测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HS组、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明显降低(P<0.01);HS组分别与THAL组、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MSCV<90 fL、MSCV/MCV<1为诊断HS的截断值,两指标诊断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4%、8%、39.7%和100%、94%、96.2%.结论:MSCV/MCV比值对H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利用它可以提高HS的筛查率与诊断率.
作者:唐劲光;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盐酸(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组),采用气管内滴入HCl(1.5 mL/kg,pH=1.2)制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气管内只滴入生理盐水,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滴入HCl 30 min后将肛温维持在目标温度37 ℃和34 ℃,观察6 h后检测动脉血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计数及分类、TNF-α和IL-8水平、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以及BALF和血清的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陆战超;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潘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排除异位甲状腺患儿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有10例舌根部肿物,8例颈前肿物及4例颏下肿物患儿在颈前甲状腺正常部位无放射性分布,肿物部位可见明显类圆形放射性浓聚,细胞学穿刺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其余6例在甲状腺正常部位可见甲状腺显影清晰,形态、大小正常,肿物无摄99mTcO4-功能,经细胞学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肿物非异位甲状腺.结论:99mTcO4-甲状腺显像在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谭晓丹;彭盛梅;韦智晓;李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61岁;体重35~56 kg.X线胸片心胸比(C/T)0.56~0.9,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36%~6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70 mm者8例,合并心房纤颤21例,心室肥厚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左房有附壁血栓7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
作者:梁友君;范海鸥;林丽珠;邓梅玉;禇立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炎的诊断策略,合理应用医院的检查设备资源,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家三级医院诊断为脑炎的10年住院病例共3 37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住院期间的脑脊液、C反应蛋白、脑电图、头部CT和MRI检查情况.结果: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电图(86.79%)、脑脊液(70.81%)、C反应蛋白(62.97%)、MRI(55.87%)、CT(38.76%).结论:脑脊液和免疫抗体检查是诊断脑炎的主要依据;C反应蛋白在区别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以及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上有参考价值;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MRI和CT检查有助于了解感染导致的脑部形态及结构的改变,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俸1小平;黄建英;龚小玲;官东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提出了T2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的观点[1],其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T2DM和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有很强的关联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时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并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沈寒蕾;王小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礼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于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甲氨蝶呤(MTX)合理剂量.方法:对50例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前血HCG值均>10 000 IU/L)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A组患者予20 mg MTX,B组患者予50 mg MTX行病灶部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EP、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血HCG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这2种剂量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注射20 mg组与注射50 mg组各发生 PEP 1例,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血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 20 mg 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可能较为合适.
作者: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C反应蛋白(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IL-1β、IL-8、IL-10、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其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张永兵;梁岚;杨霞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8例(39眼)行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结果:视网膜复位37眼(94.9%),术后视力提高31眼(79.2%),不变7眼(17.9%),下降1眼(2.6%),术后1眼发生葡萄膜炎,硅海绵暴露1眼.结论:不放液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衷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例.患者阴道分娩8例,占16.66%,剖宫产40例,占83.34%.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6例,行剖宫产6例,剖宫产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孕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积极加大围产监护与治疗力度,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廖东林;廖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 T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素治疗前R-R型MS 患者22例,脑梗死组患者16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对M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分析MS患者激素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与激素治疗的关系.结果: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细胞频数低(9.46±5.31);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对患者的预后起保护作用(β=0.557,P=0.038),CD4+CD25+T细胞的含量降低不利于其预后.结论: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频数呈低表达,CD4+CD25+T淋巴细胞可能是MS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李家鑫;欧俐羽;陆婉杏;曾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内胚层组织异位形成的囊性改变,为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0.4%[1],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8月收治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及显微手术.
作者:黄灵团;农大件;李国成;覃震宇;黄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作者:覃桂荣;蒋晓莉;孙燕;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适宜维持剂量.方法:150例3个月至3岁择期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0.2 μg/kg·min-1、0.3 μg/kg·min-1和 0.4 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记录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中10 min(T3)、手术中30 min(T4)和术毕即时(T5)的SBP、DBP、HR变化,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恢复期不良事件.结果:与T0时点比较,Ⅱ组、Ⅲ组患儿SBP和DBP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除在T1时点下降外,其余各时点无显著改变;Ⅰ组、Ⅱ组、Ⅲ组患儿HR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Ⅲ组(P<0.05).Ⅰ组患儿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患儿术中发生肢动5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可有效安全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以瑞芬太尼0.3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维持麻醉较适宜,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控瑞芬太尼剂量.
作者:唐培佳;官英勇;林冬生;谭冠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65例3个以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了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评价:症状基本消失,完全满意26例;症状明显缓解,满意32例;症状缓解,较满意7例.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采用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可行且有效的.术前对症状椎的准确诊断及术中熟练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劳晨登;黄宗贵;戴海;庞俊峰;雷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牙龈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并拔除累及患牙为主,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手术疗法破坏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牙龈瘤,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魏婷婷;李华;韦良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传代后分组: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5.6 mmol/L) 、高糖A 、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30 mmol/L)、脂联素A、B、C、D组 (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脂联素,使培养液脂联素浓度分别为2.5,5,10,20 mg/L),分别作用24 h后,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PEDF蛋白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脂联素干预各组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恢复(P<0.01).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的表达,脂联素干预可逆转这一改变.
作者:杨桢华;陆晓华;伍巧源;王成玉;廖蕴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中的价值,确定其诊断佳截断值.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6 182例育龄人群进行Hb分析,其中1 352例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6 182例检出地贫表型985例,其中α地贫613例,β地贫372例;异常Hb病35例,异常检出率16.50%.筛查β地贫、HbH病和HbCS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筛查其余α1、α2地贫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小于70%,筛查β地贫HbA 2佳截断值为3.80%,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8.54%和96.81%.结论:琼脂糖凝胶电泳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但筛查α1、α2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
作者:冯明;粟福曌;张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