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林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礼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0%~30%.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质量,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在维持性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与线性超滤模式相结合的透析方案,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血液透析的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兰芬;罗学文;张大成;黄荣贵;吕静;关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诊为IUA的已婚妇女,分别行2D-TVS、3D-TVS及2D-TVS联合3D-TVS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诊断IUA标准,对比3种方法对IUA的检出率.结果:2D-TVS和3D-TVS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4%、62.5%、0.35、71.4%;81.2%、87.6%、0.69、82.1%,二者诊断IU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VS 联合3D-TVS检查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则分别为94.7%、75.0%、0.70、95.2%,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与2D-TVS、3D-T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TVS 联合3D-TVS简便、高效、无创,可以作为诊断IUA首选的检查方法;2D-TVS对IUA的诊断价值并不明显低于3D-TVS,可以作为IUA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陈冬秀;马燕;陈立宏;马海英;舒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出血量平均115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除1例出院后死亡外,余37例均获骨性愈合.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恢复差,无钢板、钛笼松动、脱出.但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2例.结论: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案,前路锁定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脊髓恢复和植骨融合,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适当的治疗技巧,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适宜维持剂量.方法:150例3个月至3岁择期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0.2 μg/kg·min-1、0.3 μg/kg·min-1和 0.4 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记录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中10 min(T3)、手术中30 min(T4)和术毕即时(T5)的SBP、DBP、HR变化,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恢复期不良事件.结果:与T0时点比较,Ⅱ组、Ⅲ组患儿SBP和DBP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除在T1时点下降外,其余各时点无显著改变;Ⅰ组、Ⅱ组、Ⅲ组患儿HR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Ⅲ组(P<0.05).Ⅰ组患儿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患儿术中发生肢动5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可有效安全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以瑞芬太尼0.3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维持麻醉较适宜,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控瑞芬太尼剂量.
作者:唐培佳;官英勇;林冬生;谭冠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EUB-6500彩色超声仪引导,对199例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穿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9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组织标本374个.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灶18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累及肝脏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酒精性肝病2例,肝内胆汁淤积4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糖原贮积症8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15例,确诊率达92.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明确大部分患者肝脏病变的病因,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若川;刘耀利;朱尚勇;黄健源;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两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肺部感染发生率、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龙耀斌;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共30 d.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Barthel指数法和二等分法、数字划消评定.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二等分法和数字划消评分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梁文锐;张启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氟芬合剂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61例随机分成A组 (瑞芬太尼组,n=31)和B组(氟芬合剂组,n=30).A组静注瑞芬太尼0.5 μg/kg后以0.1 μg/kg·min-1速度持续输注,术中随时调整输注速度;B组分次静注氟芬合剂(每次半量,间隔5 min),术中必要时追加芬太尼0.05 mg/次,芬太尼总剂量不超过0.2 mg.比较两组的Ramsay镇静分级、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呼吸循环指标.结果:B组SBP、DBP、HR均高于A组(P<0.01),LSD法比较发现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高于A组(P<0.05),两组各指标在T0、T1、T5、T6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组内其它时点与T0相比较,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均较明显升高,而A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稳.A组T3、T4、T5时点的镇静效果满意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比氟芬合剂效果更好、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
作者:黄国勇;梁宁;马利;黄中华;张学刚;黄爱兰;张庆敏;黄小彬;黄颖;唐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6例,按Levine-Edwards分类,Ⅱ型8例,ⅡA型6例,Ⅲ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随访3~39个月,平均13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10例E级无变化.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陈前芬;罗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传代后分组: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5.6 mmol/L) 、高糖A 、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30 mmol/L)、脂联素A、B、C、D组 (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脂联素,使培养液脂联素浓度分别为2.5,5,10,20 mg/L),分别作用24 h后,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PEDF蛋白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脂联素干预各组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恢复(P<0.01).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的表达,脂联素干预可逆转这一改变.
作者:杨桢华;陆晓华;伍巧源;王成玉;廖蕴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损伤与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照射后前庭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将白化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1,4,14,30 d组),每组8只.照射组豚鼠右耳颞部做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40 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14 d及30 d行冰水试验后处死,取出听泡,行前庭终器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离囊斑及壶腹嵴,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冰水试验照射组眼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眼震时间较其他照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豚鼠的囊斑较对照组感觉上皮层厚度变薄,毛细胞数量减少,纤毛变短、减少,照射组壶腹嵴耳石层消失,纤毛消失.透射电镜显示,照射后各组的囊斑及壶腹嵴均可见受损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线粒体肿胀,以30 d为明显,线粒体嵴变短减少并且发生断裂.照射后各组囊斑caspase-3、bax、bcl-2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caspase-3表达强度较其他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 d组囊斑、壶腹嵴bax表达上调程度较bcl-2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上升.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bcl-2的上调程度较bax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下降.结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及bax、bcl-2的不均衡表达上调可能在60Coγ射线造成的前庭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XPA)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初治中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XPA的表达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之间的XPA表达状况的差异.结果:109例NSCLC组织中XPA的阳性表达率为55.0%(60/109),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有密切关系,在男性组中的阳性率(61.0%)显著高于女性组(37.0%)(P=0.030);吸烟组的XP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分别为68.1%和45.2%,P=0.017);但在吸烟人群中,吸烟量不同的亚组间XPA的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XP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临床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亚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性别、吸烟状况密切相关,并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关.
作者:覃芳卉;谢伟敏;廖小莉;姚铠涛;王洪学;房亮;陆永奎;周文献;胡晓桦;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循环酶法;叶酸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患者的Hcy与叶酸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无差别;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Hcy的检测结果稍高于健康体检者,叶酸的检测结果稍低于健康体检者,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又高于HSIL患者(P<0.01);叶酸检测结果低于HSIL患者(P<0.01).结论:Hcy与叶酸的检测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中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对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伴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的患者,短程应用三联抗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ACS行PCI术并阵发性Af,血栓栓塞风险属于中、高危的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75例,患者分为非华法林组(n=44)和华法林组(n=31),并对患者在PCI术后进行随访,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临床观察及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随访期间非华法林组4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与华法林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9.1%比0)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轻度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显著增加(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ACS后30 d内新发的阵发性Af,且评估栓塞中高危风险的PCI术后患者,在初次发现Af后即在原来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联合华法林短期抗栓治疗(90 d)有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但明显增加轻度出血的概率.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抗栓治疗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指导及规范临床治疗.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17 β-雌二醇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的影响.方法:应用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50 mg/L抗坏血酸诱导小鼠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分别在0,6,12,18,24,30 d收集细胞.17β-雌二醇干预,用半定量 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IRS-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增高.结论:IRS-1可能在17β-雌二醇诱导的骨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玉玲;周后德;隋国良;谢辉;廖二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痛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梁天佳;周开斌;廖明珍;曹锡忠;黄林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于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甲氨蝶呤(MTX)合理剂量.方法:对50例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前血HCG值均>10 000 IU/L)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A组患者予20 mg MTX,B组患者予50 mg MTX行病灶部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EP、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血HCG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这2种剂量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注射20 mg组与注射50 mg组各发生 PEP 1例,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血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 20 mg 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可能较为合适.
作者: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排除异位甲状腺患儿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有10例舌根部肿物,8例颈前肿物及4例颏下肿物患儿在颈前甲状腺正常部位无放射性分布,肿物部位可见明显类圆形放射性浓聚,细胞学穿刺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其余6例在甲状腺正常部位可见甲状腺显影清晰,形态、大小正常,肿物无摄99mTcO4-功能,经细胞学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肿物非异位甲状腺.结论:99mTcO4-甲状腺显像在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谭晓丹;彭盛梅;韦智晓;李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东明;严华;符春晖;黄军章;陈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