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醒镇痛术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黄国勇;梁宁;马利;黄中华;张学刚;黄爱兰;张庆敏;黄小彬;黄颖;唐学锋

关键词:颈丛阻滞, 瑞芬太尼, 氟芬合剂, 清醒镇痛术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氟芬合剂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61例随机分成A组 (瑞芬太尼组,n=31)和B组(氟芬合剂组,n=30).A组静注瑞芬太尼0.5 μg/kg后以0.1 μg/kg·min-1速度持续输注,术中随时调整输注速度;B组分次静注氟芬合剂(每次半量,间隔5 min),术中必要时追加芬太尼0.05 mg/次,芬太尼总剂量不超过0.2 mg.比较两组的Ramsay镇静分级、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呼吸循环指标.结果:B组SBP、DBP、HR均高于A组(P<0.01),LSD法比较发现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高于A组(P<0.05),两组各指标在T0、T1、T5、T6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组内其它时点与T0相比较,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均较明显升高,而A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稳.A组T3、T4、T5时点的镇静效果满意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比氟芬合剂效果更好、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监护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例.患者阴道分娩8例,占16.66%,剖宫产40例,占83.34%.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6例,行剖宫产6例,剖宫产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孕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积极加大围产监护与治疗力度,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廖东林;廖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周血CD4+CD25+ T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 T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素治疗前R-R型MS 患者22例,脑梗死组患者16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对M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分析MS患者激素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与激素治疗的关系.结果: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细胞频数低(9.46±5.31);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对患者的预后起保护作用(β=0.557,P=0.038),CD4+CD25+T细胞的含量降低不利于其预后.结论: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频数呈低表达,CD4+CD25+T淋巴细胞可能是MS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李家鑫;欧俐羽;陆婉杏;曾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于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甲氨蝶呤(MTX)合理剂量.方法:对50例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前血HCG值均>10 000 IU/L)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A组患者予20 mg MTX,B组患者予50 mg MTX行病灶部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EP、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血HCG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这2种剂量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注射20 mg组与注射50 mg组各发生 PEP 1例,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血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 20 mg 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可能较为合适.

    作者: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毛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损伤与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照射后前庭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将白化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1,4,14,30 d组),每组8只.照射组豚鼠右耳颞部做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40 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14 d及30 d行冰水试验后处死,取出听泡,行前庭终器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离囊斑及壶腹嵴,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冰水试验照射组眼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眼震时间较其他照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豚鼠的囊斑较对照组感觉上皮层厚度变薄,毛细胞数量减少,纤毛变短、减少,照射组壶腹嵴耳石层消失,纤毛消失.透射电镜显示,照射后各组的囊斑及壶腹嵴均可见受损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线粒体肿胀,以30 d为明显,线粒体嵴变短减少并且发生断裂.照射后各组囊斑caspase-3、bax、bcl-2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caspase-3表达强度较其他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 d组囊斑、壶腹嵴bax表达上调程度较bcl-2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上升.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bcl-2的上调程度较bax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下降.结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及bax、bcl-2的不均衡表达上调可能在60Coγ射线造成的前庭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对常见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

    目的:分析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和分离2006~2009年来自南宁地区性病门诊患者的淋球菌297株,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4种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检出TRNG 185株(62.29%),其中,产青霉素酶38株(20.54%),明显高于非TRNG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出现高度耐药149株(80.54%),也明显高于非TRNG.所有的淋球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均敏感,但TRNG菌株对头孢曲松低敏株为88株,明显高于非TRNG菌株;大观霉素MIC≥16 mg/L 范围,165株TRNG被抑制,被抑制株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TRNG.结论:淋球菌对四环素高度耐药性会降低其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程度.

    作者:梁铭;朱邦勇;赵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适宜维持剂量.方法:150例3个月至3岁择期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0.2 μg/kg·min-1、0.3 μg/kg·min-1和 0.4 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记录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中10 min(T3)、手术中30 min(T4)和术毕即时(T5)的SBP、DBP、HR变化,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恢复期不良事件.结果:与T0时点比较,Ⅱ组、Ⅲ组患儿SBP和DBP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除在T1时点下降外,其余各时点无显著改变;Ⅰ组、Ⅱ组、Ⅲ组患儿HR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Ⅲ组(P<0.05).Ⅰ组患儿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患儿术中发生肢动5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可有效安全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以瑞芬太尼0.3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维持麻醉较适宜,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控瑞芬太尼剂量.

    作者:唐培佳;官英勇;林冬生;谭冠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碘131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眼病发展的影响

    目的: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估碘131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甲状腺眼病的影响,为甲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至2012年2月的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等的文献资料,搜集用碘131或甲巯咪唑治疗成人甲亢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其质量,用Revman软件对其行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3个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眼病的新发及恶化人数,碘131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需激素或放疗的人数,碘131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碘131较甲巯咪唑更易引起眼病发展和恶化.

    作者:张颖;李凯军;何剑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16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牙冠、牙周、上部修复体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副套筒冠义齿保存率 100%.共 87 个基牙,其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再粘结、牙龈边缘退缩、牙龈炎分别占总基牙数的95.4%、6.9%、16.1%及9.2%,连接体折裂,饰面材料崩裂修理及基托下组织吸收分别占总修复体数的4.8%、4.6%及14.3%.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出现的内冠脱落、基牙折断、饰面材料崩裂、基托下组织吸收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修理一般不影响义齿的继续使用.

    作者:麦志松;兰利冲;周凌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20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9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10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7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杰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Graves病患者6h/24h摄131I率比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性别、年龄、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的相关性,找出6 h/24 h摄131I率比值的影响因素并作为计算131I治疗Graves病剂量的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60例Graves病患者6,24 h摄131I率、TT3、TT4、FT3和FT4.应用SPSS13.0软件对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分析提示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FT3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31I治疗FT3水平较高的Graves病患者需增加治疗剂量.

    作者:曾昭辉;覃伟武;李秀琼;孙宏伟;滕强丰;彭盛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腰骶部椎管内巨大型肠源性囊肿1例及文献复习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内胚层组织异位形成的囊性改变,为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0.4%[1],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8月收治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及显微手术.

    作者:黄灵团;农大件;李国成;覃震宇;黄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可必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氧疗、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3次/d;对照组则采用0.5%喘乐宁溶液雾化吸入,3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症状变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0.0%、显效率4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和28.9%(P<0.001);ACT、FEV1、PET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控制或中止哮喘发作,逆转哮喘的恶化,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成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诊为IUA的已婚妇女,分别行2D-TVS、3D-TVS及2D-TVS联合3D-TVS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诊断IUA标准,对比3种方法对IUA的检出率.结果:2D-TVS和3D-TVS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4%、62.5%、0.35、71.4%;81.2%、87.6%、0.69、82.1%,二者诊断IU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VS 联合3D-TVS检查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则分别为94.7%、75.0%、0.70、95.2%,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与2D-TVS、3D-T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TVS 联合3D-TVS简便、高效、无创,可以作为诊断IUA首选的检查方法;2D-TVS对IUA的诊断价值并不明显低于3D-TVS,可以作为IUA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陈冬秀;马燕;陈立宏;马海英;舒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BCL11A基因多态性与胎儿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BCL11A基因rs11886868、rs1427407及rs766432多态性与其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我国广西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并统计基因型频率,分析上述位点与正常对照者分布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重型β-地贫患者三位点多态性与HbF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重型β-地贫组BCL11A基因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突变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rs11886868位点各基因型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β-地贫患者中,基因型分布与3个多态性位点有较大关联(P<0.001,Cp=0.497).rs11886868位点基因型与HbF水平无相关性(P>0.05),rs1427407和rs766432与HbF水平有关(rp=0.931,P<0.001;rp=0.915,P<0.001).结论: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基因多态性与HbF水平有关,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提高HbF水平.

    作者:潘婷;程鹏;赖永榕;刘容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病原学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耐药的住院患者167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延长时间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 45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联合妥布霉素1.7 mg·kg-1,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常规给药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联合妥布霉素1.7 mg·kg-1,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延长时间组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的方法,可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小抑菌浓度的时间(fT>MIC)达到或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婵;庞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温可调钠联合线性超滤模式对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0%~30%.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质量,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在维持性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与线性超滤模式相结合的透析方案,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血液透析的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兰芬;罗学文;张大成;黄荣贵;吕静;关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陈林;梁庆华;杨立新;李爱奎;黄蔚;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D4+CD25+T细胞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小鼠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Treg)水平,脾细胞Foxp3 mRNA 的表达情况,并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内Treg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EAMG模型小鼠存在外周免疫耐受缺陷,FoxP3基因可能通过影响Treg的数量和功能在EAMG的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李劲频;刘竞丽;莫雪安;孙圣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1眼的临床资料,21眼同时行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的情况.结果:术后51眼中视力提高30眼(58.82%),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的21眼中,视力提高14眼(66.67%).术中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水肿1眼(1.96%);医源性裂孔2眼(3.92%);眼底出血 1眼(1.96%);后囊膜破裂1眼(1.96%).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4眼(47.06%),前房闪辉18眼(35.29%),瞳孔区渗出膜4眼(7.84%),瞳孔区虹膜后粘连4眼(7.84%),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13.73%),前房积血5眼(9.80%),继发性青光眼3眼(5.88%)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因素为眼底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手术医生娴熟的技术.

    作者:梁永顺;刘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及预后评估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 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