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李凯军;何剑峰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为3 mg/kg,然后以1~1.5 mg/min静滴维持;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片口服,每日4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2,12,24,48 h时心房颤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收缩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3)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8±2.6)d,死亡2例,病死率为4.43%;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9.7±3.1)d,死亡5例,病死率为10.0%.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可显著提高房颤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EUB-6500彩色超声仪引导,对199例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穿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9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组织标本374个.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灶18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累及肝脏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酒精性肝病2例,肝内胆汁淤积4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糖原贮积症8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15例,确诊率达92.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明确大部分患者肝脏病变的病因,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若川;刘耀利;朱尚勇;黄健源;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于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甲氨蝶呤(MTX)合理剂量.方法:对50例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前血HCG值均>10 000 IU/L)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A组患者予20 mg MTX,B组患者予50 mg MTX行病灶部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EP、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血HCG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这2种剂量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注射20 mg组与注射50 mg组各发生 PEP 1例,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血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 20 mg 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可能较为合适.
作者: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东明;严华;符春晖;黄军章;陈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损伤与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照射后前庭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将白化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1,4,14,30 d组),每组8只.照射组豚鼠右耳颞部做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40 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14 d及30 d行冰水试验后处死,取出听泡,行前庭终器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离囊斑及壶腹嵴,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冰水试验照射组眼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眼震时间较其他照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豚鼠的囊斑较对照组感觉上皮层厚度变薄,毛细胞数量减少,纤毛变短、减少,照射组壶腹嵴耳石层消失,纤毛消失.透射电镜显示,照射后各组的囊斑及壶腹嵴均可见受损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线粒体肿胀,以30 d为明显,线粒体嵴变短减少并且发生断裂.照射后各组囊斑caspase-3、bax、bcl-2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caspase-3表达强度较其他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 d组囊斑、壶腹嵴bax表达上调程度较bcl-2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上升.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bcl-2的上调程度较bax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下降.结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及bax、bcl-2的不均衡表达上调可能在60Coγ射线造成的前庭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 T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素治疗前R-R型MS 患者22例,脑梗死组患者16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对M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分析MS患者激素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与激素治疗的关系.结果: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细胞频数低(9.46±5.31);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对患者的预后起保护作用(β=0.557,P=0.038),CD4+CD25+T细胞的含量降低不利于其预后.结论: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频数呈低表达,CD4+CD25+T淋巴细胞可能是MS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李家鑫;欧俐羽;陆婉杏;曾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牙龈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并拔除累及患牙为主,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手术疗法破坏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牙龈瘤,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魏婷婷;李华;韦良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两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肺部感染发生率、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龙耀斌;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BMP-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 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液;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BMSCs液;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等手段检测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牵张间隙新生骨组织均可见BMP-2基因mRNA和其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作者:黄旋平;周诺;江献芳;杨媛媛;李华;谢庆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C反应蛋白(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IL-1β、IL-8、IL-10、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其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张永兵;梁岚;杨霞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5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孕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以阴道放置普贝生促宫颈成熟为研究组,100例用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用药12 h后研究组促宫颈成熟75例显效,35例有效;对照组18例显效,30例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从用药至临产时间为(8.4±10.9)h,而对照组为(21.0±2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为90%,对照组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时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作用显著,引产成功率高、特别适于宫颈Bishop评分低者使用,且不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手术产率,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率,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黄丽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 d后静脉注射10 mg/kg剂量内毒素,于2,6 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 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 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 h时点,而NO、TNF-α 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黄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标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进行三尖瓣成形术,使用的手术干预标准:经胸超声心动测量的大TR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作为评价TR程度的标准,比率>1/3为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当TR为中度或中度以上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若瓣环直径达3个横指(约3.5 cm)以上,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出院,失访9例(11.1%),平均随访(24.6±12.1)个月,病人均无再次手术.1例术后1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6例(7.4%)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中度反流,余患者均为轻度反流,与出院时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无重度反流患者.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张程度及三尖瓣反流束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比例来判定是否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卫民;吴先球;王奇;韦武利;向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与血常规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探讨MSCV/MCV比值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分析28例HS患者、40例地中海贫血(THAL)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MSCV、MSCV/MCV比值,分析两参数在检测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HS组、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明显降低(P<0.01);HS组分别与THAL组、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MSCV<90 fL、MSCV/MCV<1为诊断HS的截断值,两指标诊断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4%、8%、39.7%和100%、94%、96.2%.结论:MSCV/MCV比值对H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利用它可以提高HS的筛查率与诊断率.
作者:唐劲光;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小鼠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Treg)水平,脾细胞Foxp3 mRNA 的表达情况,并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内Treg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EAMG模型小鼠存在外周免疫耐受缺陷,FoxP3基因可能通过影响Treg的数量和功能在EAMG的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李劲频;刘竞丽;莫雪安;孙圣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出血量平均115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除1例出院后死亡外,余37例均获骨性愈合.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恢复差,无钢板、钛笼松动、脱出.但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2例.结论: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案,前路锁定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脊髓恢复和植骨融合,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适当的治疗技巧,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两组试验对象均予严格控制糖尿病饮食、减轻体重,未应用其它抗糖尿病药物.分别于24周前后采血,在体外实验中,以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循环血单核细胞,培养24 h,在终浓度为0.01 mg/L的内毒素诱导下分泌MCP-1,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方法测定培养液MCP-1水平,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对低剂量内毒素刺激反应性的改变;用改良后的流式细胞技术测量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MCP-1降低机制.结果:在体外低剂量内毒素诱导实验中,试验组24周前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水平为4 256.0 ng/L (2 748.6~5 562.0 ng/L),治疗24周后MCP-1降低到1 053.8 ng/L(623.5~3 374.0 ng/L),MCP-1水平降低显著(P<0.01).试验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110±24)U、(56±18)U(P<0.01),而对照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98±26)U、(106±24)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内MCP-1的上游产物活性氧自由基而直接抑制单核细胞分泌MCP-1,从而降低血浆MCP-1水平.
作者:韦金儒;唐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性别、年龄、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的相关性,找出6 h/24 h摄131I率比值的影响因素并作为计算131I治疗Graves病剂量的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60例Graves病患者6,24 h摄131I率、TT3、TT4、FT3和FT4.应用SPSS13.0软件对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分析提示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FT3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31I治疗FT3水平较高的Graves病患者需增加治疗剂量.
作者:曾昭辉;覃伟武;李秀琼;孙宏伟;滕强丰;彭盛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疗程4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47%,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65.78%,奥氮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组.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且多为轻、中度,患者基本能耐受,或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奋乃静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升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且以中、重度为主.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在安全性方面较奋乃静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蒋大海;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