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民;吴先球;王奇;韦武利;向敏峰
目前交通事故伤的情况相当严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位,车祸死亡率高达17.5%,且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伤的死亡率较城市高出60%[1].故在基层医院有效实施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对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起162例重大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华;李奕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性别、年龄、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的相关性,找出6 h/24 h摄131I率比值的影响因素并作为计算131I治疗Graves病剂量的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60例Graves病患者6,24 h摄131I率、TT3、TT4、FT3和FT4.应用SPSS13.0软件对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其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TT3、TT4、FT3和FT4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分析提示6 h/24 h摄131I率比值与FT3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31I治疗FT3水平较高的Graves病患者需增加治疗剂量.
作者:曾昭辉;覃伟武;李秀琼;孙宏伟;滕强丰;彭盛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行包括病灶在内的前颞叶切除+杏仁核+海马前端切除术10例;病灶切除+前颞叶切除9例;单纯病灶切除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EngelⅠ级15例(71.4%),Ⅱ级4例(19.0%),Ⅲ级1例(4.8%),Ⅳ级1例(4.8%).总有效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颞叶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致灶的准确定位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声潮;黄玮;吴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牙龈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并拔除累及患牙为主,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手术疗法破坏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牙龈瘤,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魏婷婷;李华;韦良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两组试验对象均予严格控制糖尿病饮食、减轻体重,未应用其它抗糖尿病药物.分别于24周前后采血,在体外实验中,以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循环血单核细胞,培养24 h,在终浓度为0.01 mg/L的内毒素诱导下分泌MCP-1,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方法测定培养液MCP-1水平,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对低剂量内毒素刺激反应性的改变;用改良后的流式细胞技术测量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MCP-1降低机制.结果:在体外低剂量内毒素诱导实验中,试验组24周前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水平为4 256.0 ng/L (2 748.6~5 562.0 ng/L),治疗24周后MCP-1降低到1 053.8 ng/L(623.5~3 374.0 ng/L),MCP-1水平降低显著(P<0.01).试验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110±24)U、(56±18)U(P<0.01),而对照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98±26)U、(106±24)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内MCP-1的上游产物活性氧自由基而直接抑制单核细胞分泌MCP-1,从而降低血浆MCP-1水平.
作者:韦金儒;唐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BCL11A基因rs11886868、rs1427407及rs766432多态性与其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我国广西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并统计基因型频率,分析上述位点与正常对照者分布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重型β-地贫患者三位点多态性与HbF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重型β-地贫组BCL11A基因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突变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rs11886868位点各基因型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β-地贫患者中,基因型分布与3个多态性位点有较大关联(P<0.001,Cp=0.497).rs11886868位点基因型与HbF水平无相关性(P>0.05),rs1427407和rs766432与HbF水平有关(rp=0.931,P<0.001;rp=0.915,P<0.001).结论: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基因多态性与HbF水平有关,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提高HbF水平.
作者:潘婷;程鹏;赖永榕;刘容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 d后静脉注射10 mg/kg剂量内毒素,于2,6 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 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 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 h时点,而NO、TNF-α 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黄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共30 d.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Barthel指数法和二等分法、数字划消评定.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二等分法和数字划消评分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梁文锐;张启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盐酸(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组),采用气管内滴入HCl(1.5 mL/kg,pH=1.2)制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气管内只滴入生理盐水,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滴入HCl 30 min后将肛温维持在目标温度37 ℃和34 ℃,观察6 h后检测动脉血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计数及分类、TNF-α和IL-8水平、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以及BALF和血清的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陆战超;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潘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内胚层组织异位形成的囊性改变,为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0.4%[1],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8月收治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及显微手术.
作者:黄灵团;农大件;李国成;覃震宇;黄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例.患者阴道分娩8例,占16.66%,剖宫产40例,占83.34%.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6例,行剖宫产6例,剖宫产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孕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积极加大围产监护与治疗力度,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廖东林;廖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对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伴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的患者,短程应用三联抗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ACS行PCI术并阵发性Af,血栓栓塞风险属于中、高危的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75例,患者分为非华法林组(n=44)和华法林组(n=31),并对患者在PCI术后进行随访,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临床观察及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随访期间非华法林组4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与华法林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9.1%比0)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轻度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显著增加(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ACS后30 d内新发的阵发性Af,且评估栓塞中高危风险的PCI术后患者,在初次发现Af后即在原来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联合华法林短期抗栓治疗(90 d)有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但明显增加轻度出血的概率.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抗栓治疗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指导及规范临床治疗.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出血量平均115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除1例出院后死亡外,余37例均获骨性愈合.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恢复差,无钢板、钛笼松动、脱出.但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2例.结论: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案,前路锁定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脊髓恢复和植骨融合,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适当的治疗技巧,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6例,按Levine-Edwards分类,Ⅱ型8例,ⅡA型6例,Ⅲ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随访3~39个月,平均13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10例E级无变化.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陈前芬;罗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C反应蛋白(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IL-1β、IL-8、IL-10、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其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张永兵;梁岚;杨霞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东明;严华;符春晖;黄军章;陈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 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两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肺部感染发生率、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龙耀斌;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礼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